大數據時代:你每天都在裸奔,卻還不自知!
本文原創,作者:沉思
首發於:超級晚睡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何為大數據?
我們在使用數據同時,也在被數據出賣。
它撕開了人類皇帝的新裝
忽然間,我們面面相覷:
原來每個人都在赤身裸體!
最近,互聯網圈壞事不斷,從「殺熟」事件,到facebook人設崩塌,再到昨天百度CEO李彥宏的一番奇葩言論引起網友的口誅筆伐,頓覺這個個人隱私信息被瘋狂盜取和泄露的大數據時代,我們每一個人幾乎都是透明的!
首先,我們來談談什麼是大數據。很簡單,就是通過你在網上所有行為的記錄數據,掌握你的個人偏好,然後投其所好。
最簡單的有兩個例子。
一個是百度或淘寶。當你在百度里搜索了一個詞條,百度就會向你投放和這個詞相對應的信息。如果你搜索的是一件商品,它就會向你隨時隨地向你投放這類商品的廣告。在淘寶上購買和搜索也有同樣的效果,百度和淘寶之間有共享服務。
另一個比較典型的是今日頭條和一點資訊。通過你的瀏覽內容,向你投放相關內容的新聞和資訊,無限滿足你對這類新聞和資訊的需求。比如你在「今日頭條」看了三條明星八卦,你的「今日頭條」界面上基本就都是有關明星八卦的新聞和資訊了。你還錯以為所有人都在看明星八卦,其實,這只是你的「今日頭條」,別人的和你不一樣。
大數據的演算法,不但能左右你的消費,也能左右你的思想。能讓你變得越來越聰明,也能讓你變得越來越傻。
不但不如此,它還能左右一個國家的命運。
互聯網越來發達,人類也越來越越笨。
未來我們不僅沒有隱私,我們還將喪失獨立思考能力。
1
外國:5塊錢選出來的美國總統
《紙牌屋》第四季里,為了競選總統,候選人康威靠好友的搜索引擎Polly hop收集網民的數據進行分析;
木下也不甘示弱,直接用了更厲害的武器監控分析網民的行為,引導選民投票。
如今,這一幕終於變成了現實。
因為一場舉世矚目的「泄露門」事件,馬克·扎克伯格很有可能面臨2兆美元的罰款,比Facebook市值的四倍還多,堪稱滅頂之災。而這一事件直接引出的是2016年美國的大選。
如果是微信,我估計全國人民就都哭了。
在互聯網時代,個人信息被賣幾次太正常了,被賣100次不正常,賣90次都是正常的。那怎麼就和美國大選掛上鉤了呢?怎麼就被認為與操縱特朗普的總統選舉有關了呢?
簡單解釋一下。
比如說小A喜歡在Facebook上瀏覽和槍支有關的信息,還時不時為最新消息點個贊。於是,這個「贊」就被後台捕捉了,原來,這個人贊同持槍啊!過不了幾分鐘,「希拉里反對持槍」、「川普支持持槍」的消息就會出現在小A的瀏覽頁面上。
再比如,小B經常瀏覽選舉有關的界面,一會兒關注希拉里,一會兒關注特朗普,還時不時翻看他們的演講。這時候,後台會迅速分析出這個人還在猶豫,不知道該選誰。於是,他們就大量發布讚美川普、反對希拉里的故事。你以為是「無意」中看到的有利於特朗普的新聞,可能最終影響你去投了川普一票。而實際上,這根本就不是「無意」之舉,而是被人刻意設置好的。
於是,劍橋分析公司快想出了新玩法:他們先在Facebook上發布一則廣告,聲稱他們聯合劍橋大學心理學教授亞歷山大·科根一起研發了一款軟體,只要你做完這個測試就給你賬戶發5美元。
想想中國有沒有這樣的事呢?下載送紅包啦!下載送玩偶啦!下載送綠植啦!其實都是一個套路。只不過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比較單純,花錢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要是動個手指就能賺到錢,那就太容易了。一般套路是等下載了APP後才發現,要註冊、要綁定等等,還得邀請好友才給紅包。
劍橋分析公司用的也是這招,美國人也愛錢,為了迅速拿到這5美元,每個想要下載APP的用戶都紛紛開啟了加好友模式,把親戚朋友都加進來,這樣一算27萬x185=4995萬,差不多就是5000萬。
於是他們開始發放問卷調查,並在末尾偷偷設置一個選項,請求用戶同意該軟體查看臉書資料,一旦點擊了「同意」,他們就開始神不知鬼不覺的行動了,藉助Facebook上實名註冊的用戶,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推送有利於川普大選的信息。
這樣就直接影響了美國的大選,5塊錢選出來特朗普。是不是不可思議!
2
中國:天底下沒有「二馬」不知道的事
3月26日,百度CEO李彥宏又成了網友口誅筆伐的對象----「我想中國人可以更加開放,對隱私問題沒有那麼敏感,如果他們願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很多情況下他們是願意的,那我們就可以用數據做一些事情。」
李彥宏此番言論也在網上引起了熱議,不少人更是磨刀霍霍向百度。隱私泄露嚴重並不意味著能利用隱私換便利,中國互聯網大數據的泄露史,百度少不了推波助瀾。
回想十年前,也有信息泄露事件。但也只是買個房子以後一周三次被問要不要裝修要不要出租要不要商鋪,畢業五年之後還天天被打電話讓你參加各種校招的程度。
如今,大數據可就厲害多了。它不僅能告訴你中國人有多想生男孩,還能告訴你中國哪裡的女人胸最小。
內衣里的事兒,他們是怎麼知道的呢?
就拿支付寶2017年年度賬單來說。不管你的年度關鍵詞是潮、是溫暖、還是遠方,都不能倖免被一個默認勾選的、字體極小的「芝麻服務協議按鈕」所迷惑。
就在大家陷入一場全民狂歡時,一聲「支付寶年度賬單侵權」的吶喊打破了這片歡愉。
嚇得害怕被泄露隱私的大家趕緊去支付寶授權管理里看了下:嗯,還好我15年我就已經被騙授權過了。
不久後,一向拿「情懷」說事的網易雲音樂用一份「2017年度聽歌報告」同樣刷屏朋友圈。
有人一天聽了100多遍《歡樂鬥地主》背景音樂;
也有人一天聽200多遍《新聞聯播》片頭曲。
有學霸的「最愛歌曲」排名前10全都是英語聽力和日語聽力;
也有人不買票就聽相聲,愣是把郭德綱捧成「年度歌手」!
相比於支付寶年度賬單的扎心,
雲音樂年度記錄的走心,
下面這番話:
馬化騰和他的微信團隊聽到了或許會揪心!
近日,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在發表演講時,對個人隱私保護和信息安全問題表示擔憂,並猜測「馬化騰肯定天天在看我們的微信,因為他都可以看的,隨便看,這些問題非常大。」
騰訊隨後用一個教科書式的「否認三連」——「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啊」進行回應。
說好的防火防盜防窺屏,「吃瓜網民」打心眼裡抵觸微信收集我們的聊天記錄。
李書福並不是第一個質疑微信隱私泄露的人,早在2014年,張朝陽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就說「微信上你的任何行為馬化騰想知道馬上就可以知道了。」
類似的還有鬧的沸沸揚揚的互聯網「殺熟」事件和最終以永久關閉為結局的水滴直播....
這種盜用他人的隱私獲取用戶信息,吃相也是十分難看了。
其實,我們和《楚門的世界》的男主角一樣,生活在「稜鏡」中。
「大數據時代,人人都在『裸奔』。」一句無奈的玩笑話,折射出大數據洪流之下,個人隱私信息被嚴重盜用、濫用的現實,以及人們對於「演算法」的習以為常和束手無策。
畢竟,仰賴大數據,我們每天揣著的手機開始已經越來越「懂」我們:
電商知道你愛買什麼
外賣知道你愛吃什麼
就連各種頭條也知道你最愛看什麼
這是件好事兒嗎?對於一部分人說,是的。畢竟被懂得、被認同是如今孤單年輕人們最渴望的事情,久而久之甚至會產生依賴性。
之前或許大家還對隱私泄露習以為常,覺得頂多被坑幾塊錢、多接幾個騷擾電話。萬萬沒想到,最近支付寶和微信掀起的「支付大戰」,無辜民眾竟然被卷進要求站隊。(拜託,贏的都是姓馬的,照顧一下姓x的唄!)
另一方面,這不禁讓人產生擔憂,當我們的日常行為一筆筆被大數據記錄。一旦加以誘導,置身於社會群體中的個體連自己都無法分辨,作出的決策是出於個人最本源的意識,還是出於集體意志的輻射。
3
馬克思說,我只相信懷疑一切!
互聯網在面世之初,就被冠以「透明」美譽。
然而曾任阿里巴巴副總裁的塗子沛卻掀了它的老底:「自從演算法誕生以來,就以競爭性商業機密的理由,一直在黑暗、封閉的空間中生長。」
而今李彥宏的一番話,不得讓人愈發懷疑:與其說是彼此透明,大數據和用戶在這樣的權力結構下,其實更像站在一隻望遠鏡兩頭對視的人——
一方看到了對方無限放大清晰的像,另一方則只能看到一個極度縮小的黑點。
這種信息的不對等讓我想到了英劇《黑鏡》中的一個設定:那個時代每個人的耳背都植入了晶元,你可以把過去所有的記憶通過晶元記錄進去,然後就可以用「遙控器」隨時調用,反覆查看。
裝了這樣一個東西,看似「回憶過去」這個動作不再出現偏差,但那些打著維護正義,尋找真相旗號的人,卻可以隨時查看我們的經歷,監視我們的生活,我們不就是赤裸裸的暴露在所有人面前嗎?
而我們正經歷著一個幾乎相同的時代。
大數據時代,我們幾乎每個人都無法避免地被裹挾進這股洪流之中,於是隱私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
比如我們早上起來,抓起手機查看當天天氣預報,然後查詢公交地鐵路線或者約個滴滴專車,接著在乘車過程中看新聞資訊,用社交軟體和朋友聊天互動或者向上級彙報工作,下班後定個晚餐或者定場電影,看完電影后發個觀影感受……我們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動作,都在為大數據時代做出貢獻。
但是大數據原本沒有善惡,它只是工具,只不過工具的使用者,卻有各自的立場。
帶著懷疑一切的態度去看待信息,才能使你變得更理性。
馬克思說:我只相信懷疑一切!
請關注超級晚睡哦!
TAG:變革進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