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那些從小被逼上興趣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從小被逼上興趣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來源:萌芽研究所BUD(myyjs_bud)

知乎上有兩個問題,很有意思:

1.當年被逼上興趣班的你如今感謝父母嗎?

2.當年沒有被逼上興趣班的你如今感謝父母嗎?

看完回答發現,每個人想起自己童年的興趣,都有好多話一直放在心裡。

那些感謝家人的,會說,謝謝他們在貪玩和想放棄的時候逼了我一把,因為如果沒人逼,現在肯定不會有這個興趣愛好了。

也有人因為小時候被逼學小號,覺得童年都被毀了,長大了還噁心與小號相關的一切:就算父母為了我好,也沒法感謝父母逼著我學自己討厭的東西啊。

當然,也有人感謝父母「佛系」 ,讓自己有了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我屬於成長過程中一直很羨慕別人那種,總覺得那些會跳舞或者畫畫的人很酷,可是我父母沒逼我,只能留到長大自己學了…

花了整個下午看完各種各樣的經歷後,我忍不住拿著這兩個問題去問身邊的人,然後,我發現,這些小時候在興趣上與父母博弈的故事,看起來很矛盾,但都暗藏著同一個道理,而我們早就用親身經歷,給出了答案。

@ Lily 80後 家有2歲女娃一枚

時隔20幾年重新練琴,我想爸媽逼的方式真的很重要

我不感謝我媽啊,因為她,我學琴的興趣都沒了。

小時候我非常喜歡音樂,被媽媽送去學小提琴。

最開始,我很投入,也認真練習,但我媽一直是嚴格家長的作風,每次上完課,先跟老師聊上兩句,然後開始不斷重複老師的點評,但從不說肯定的地方,全是批評指正。

等回到家,逼著練琴的日子就開始了,而且她一邊逼著我練習,一邊嘴上停不下來:

老師說你弓的姿勢不對,你要多練

背譜背得太慢了……

聽到後來,我都要崩潰了,學琴的興趣一下子無影無蹤,但從小就是乖乖女的我,也沒反抗我媽,只是越來越不情願,後來僵持了好一陣,我媽終於同意我不學了。

我記得非常清楚,等媽媽說出這句話的當天,我就把琴送人了,一分一秒都沒有猶豫。

直到今年,我才買了一把小提琴送給自己,準備跟著音樂學院的提琴老師學習,重拾回自己對小提琴的興趣。

@ Gabry 90後

興趣就是爸媽不逼你,你也能找回來的事情

說到興趣班,我真的很感謝我父母沒有逼過我。

我們一家人都是順其自然派,幼兒園老師讓我試試跳舞,練了幾次覺得不喜歡,就在練舞的時候從舞蹈室跑出來了…

幼兒園的時候還學過畫畫,也是不喜歡,沒繼續下去。

現在想起來,我並不覺得這些經歷不好,總要試一試才知道喜不喜歡。

我感謝的不僅僅是爸媽從來沒強迫我上過興趣班或者補習班,更感謝的是他們給了我選擇的權利,我想看書或者打遊戲,他們都沒有粗暴地干涉我,也沒有逼著我去學什麼畫畫音樂。

到頭來,為我未來負責的是我自己,而非我的父母。

等我上了小學,課外興趣班裡有一個很想去的故事班,結果全班只有我一人報,於是老師把報名費退給我,讓我另謀出處…

雖然我沒有參加故事班,但興趣卻一直留了下來,我現在在新媒體工作,成為一個寫故事的人。

悄悄再透露一下,小學的時候有一陣又加入了學校的舞蹈隊,那段時間是我最瘦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忍受不了自己變瘦,才沒繼續吧…

@ 小小魚 80後 家有3歲女寶

小時候沒機會被逼,現在也不會逼孩子

我小時候生活在鎮上,沒有什麼興趣班可以報,每天除了上學的時間,就是玩。

現在,我女兒3歲多,給她報了畫畫和舞蹈班,很明顯地她喜歡畫畫,不喜歡跳舞。

雖然我和她爸一直覺得女孩子跳跳舞對形體很好,還能鍛煉身體,但孩子死活不去,我們也沒再逼她。

有次幼兒園舉辦活動,老師邀請她和另外一個小朋友當主持人,我看她玩得很開心,就想再給她報一個語言藝術班,在試聽一次過後,因為課程會涉及到一些舞蹈動作,她也明確地拒絕了。

我一直覺得,哪怕3歲的孩子,也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我們就換了一種運動方式,騎平衡車,一開始因為不會,她也是拒絕的,然後她爸就每天把車帶出去用各種方法鼓勵她騎,等她熟練了,就喜歡上了。

孩子可以不上興趣班,但一定要有興趣才行。這個興趣不一定是鋼琴、跳舞,可能只是讀繪本、騎騎車,我想,只要她真的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就會願意學的。

@芳芳80後家有5歲男娃一枚

我逼孩子的方式,是創造一個好的學習體驗

我感謝父母對我的理解,但也很遺憾他們沒有堅持引導我。

小學的時候,爸媽給我報了一個游泳班,當時的教練有點凶,後來我又來例假了,我就一直沒學會……

等例假來完,我已經產生恐懼心理了,又怕水又怕教練,爸媽就沒讓我繼續上。

在這件事上我很感謝我爸媽,因為當時如果他們硬要我上,我的壓力一定會非常大,也不一定能學會。

唯一有點遺憾的是,後來也沒有重新學,導致現在都還不會游泳。

現在我有了女兒,也出現了和我一樣的情況,5歲的時候,第一次給她報的英語班,老師比較嚴格,加上課程安排過於密集,她上完就產生了畏難心理,所有英語培訓班都不願意去了。

但好在平時有閱讀英語繪本的習慣,她對英語的興趣還在,隔了一年,又嘗試給她報了一個班,這次選擇了一個氛圍輕鬆活躍一些的。

每次上完課,我就會帶她去吃一些她喜歡吃的東西,希望她能把本來覺得辛苦的事情,和一些開心的事情的聯繫起來,慢慢地,上英語課的體驗就好了起來,她就沒那麼排斥了。

孩子剛剛開始會感興趣的時候,一定需要一個好的體驗啊,最好是找一個鼓勵型的老師,讓孩子多嘗試,獲得成就感,這樣就容易堅持了。

我們總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也想給孩子一個成功的人生。

孩子眼裡的快樂,是當下的判斷,那些自由好玩的事情,一點點的強迫都會減分。

而大人眼裡的成功,是考慮未來的,那些需要長期培養和投資的事情。

所以,逼與不逼,才會引起這麼多人的思考,在這場博弈中,是父母的用心良苦

被逼過的孩子,在童年,肯定是不快樂的。尤其在6歲以前,當他們還不能進行邏輯思考的時候,並不能理解父母的「好心」,就像第一個故事裡被母親逼著學琴的@ Lily ,直到長大回望童年,才能釋懷,重拾興趣。

而童年只有一次。

我們不可能讓童年再來一次,重新做一次選擇,看看是否比現在更成功、快樂。

那不逼呢,好像我們也做不到完全放任孩子的選擇,眼睜睜看著他們,耗費掉自己的天分,有可能最後一無所長。

前不久,寫過一篇冬奧會花滑男單冠軍羽生結弦的興趣長成故事,和大家談論過關於興趣的話題,有一個細節引起的很多爸爸媽媽的討論:

小時候,這個現世界紀錄保持者,曾經想過要放棄滑冰,因為每天放學都要花一小時練習滑冰,太辛苦了,他就跟爸爸說,我不想要繼續學了。

爸爸當時是這麼跟他說的:棒球也不會花費很多錢的,如果討厭滑冰的話放棄也行。然後讓他自己決定。

最後羽生自己決定繼續滑下去,在一則採訪中,有人曾經問過羽生:如果當時父母的態度,是督促你必須堅持滑冰,那你的選擇會不一樣嗎?他說:

有個媽媽給我們留言:

這個問題,和今天的故事不謀而合,有媽媽說,爸爸在孩子選擇後,話語從「再堅持一下」「很努力哦」,這是讓孩子心態改變的關鍵

是的,比起,逼還是不逼,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給予他們選擇的權利,和為人父母能給到的足夠的支持。

小時候,每個孩子,都會跟爸爸媽媽說喜歡什麼,長大了的夢想是什麼,但是往往都會變。

曾經看到一個調查,追蹤了4000多人的長期成長,研究顯示,大部分人的未來職業選擇是從中學時期才出現苗頭的。

所以在孩子漫長的童年階段,我們爸爸媽媽盡可以做的是這兩件事情:

把興趣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讓孩子不斷嘗試和試錯,感受自己做什麼最開心。

而當孩子真正愛上了什麼,就給孩子更多的正向鼓勵,推著他們往前走,同時,讓他們明白自己選的路,得自己負責走下去。

也許孩子不能一下子就選到適合自己的興趣,但當我們引導著他們,一次次地選擇過後,他們也會對自己了解得更多,這個過程,是慢慢去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的過程。

如果孩子最後什麼也沒選怎麼辦呢?

我想,沒關係呀,繼續找,因為人生不就是一個不斷發現自己興趣,然後行動的過程嗎?

文章授權轉載自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主理人萌芽,兩個男孩的媽媽,世界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香港註冊社工,長期研究親子溝通和親密關係,創辦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研發有孩子教養課、正面管教課、情緒管理課等高質量課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搖籃網 的精彩文章:

產後抑鬱症是矯情?誰生誰知道
讓孩子學會感謝 試試這六個方法

TAG:搖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