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生的三月書單

安生的三月書單

各位女王大人及小跟班:

每年一到春暖花開的時候,就忍不住想矯情,剛好出生在三月,於是老天給了我矯情的機會。

我曾多次提到過,我從來都是一個渴望長大的人,在我身上總是呈現著一種年齡與身份不符的擰巴感,好像年輕永遠代表著空洞,長大才是件值得驕傲、有意思的事。但是到了24歲這一年,我突然與自己和解了,突然放下了對年齡的焦慮和成見,變得豁達和自在。這一切都來源於我們全家都屬同一個屬性,我開始嘗試進行角色的互換,試圖回憶起一些往事,好讓自己不會稀里糊塗的度過接下來的時光。

在我父母24歲的時候,「我」來到了這個世界。我經常會想像,那是一種手忙腳亂的慌張。在人生剛剛要開始的時候,突然被一個新生命的到來,打亂了全部計劃。

而如今我弟弟12歲,在我12歲的時候,這個傢伙突然來到了我的身邊,讓我的生活從此改變了。可我現在多麼慶幸,父母在我12歲那一年,送了我世界上最棒的生日禮物(因為我和弟弟陰曆生日差一周左右),這12年來,他帶給我許多歡笑與陪伴,讓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

而整個三月,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也與很多老朋友見面,與他們對話,或回首、或感動、或帶來新的啟發,讓我不得不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也讓我感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謝謝我的朋友和家人,愛你們!

以下是安生的三月書單,雖然僅有三本,但對我的影響巨大。

1、《反脆弱》

從沒有哪一本書讓我覺得相見恨晚,收穫如此之大的感動。我在書中圈圈畫畫,幾乎每一頁都做滿了筆記。

因為作者所說的,與我的價值觀不謀而合。

我一直覺得英文單詞「fragile」意味深長,因為它既有精緻之意,也有脆弱的含義。換句話說,越是精緻的,越是脆弱的。而作者提出antifragile(反脆弱)這個概念,就是想告訴大家如何從不確定性中獲益。

在這裡我想分享一個觀點和一個我自己的小案例。我每次生病或者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都會告訴自己,我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不能那麼嬌氣和矯情,然後每次都有朋友笑話我是個逗逼。

事實上,當我風團布滿全身,或者痛經倒在地上打滾的時候,我心裡真的是這麼暗示自己的,奇蹟的是,這麼念叨的時候竟然覺得疼痛和瘙癢沒有那麼嚴重難耐了,然後過不了多一會,就自然而然的好了。

其實很多時候,大家都忽略了意念治療法(也就是積極的心理暗示)所帶來的自行痊癒。而這正是一種打敗不確定性的方法。當然,如果真的是長了惡性腫瘤,沒有辦法只能去醫院強行割掉,但剩下大部分疾病,都可以通過這種辦法,一定程度的緩解,甚至達到治療的效果。就是憑藉著這麼強大而又逗逼的內心,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去過醫院了。

不僅僅是在身體上,在心理上我也是這麼面對風險和壓力的。也許是讀了很多小說,也可能是從小住宿的緣故,我對人性和生命的看法有一些消極。

我認為人生本是一場悲劇,而人性本惡,但這樣想帶來的結果是,但凡別人對我一丁點好,我都會覺得哇塞太美好了,而當別人傷害我的時候,反而不會大驚小怪,覺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

這和那些從小看怪了幸福和童話故事的人相比,在面對生命的無常和世界的波動性時,我可能能更好的把控情緒,換句話說,就是沒有什麼能真正傷害到我。

和很多事物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是我面對任何損失或者收益遊刃有餘的前提。

這是我的一點小小的心得,作者比我講的更科學更完整,推薦你們去讀這本書。

2、《鄉下人的悲歌》

這是一本極其動人的回憶錄,真的,特別打動我。

它講述的是一個在藥物濫用、酗酒、貧窮和充滿精神創傷這樣混亂又令人心碎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小孩,如何通過努力,躋身中產階級,實現一代人向社會上層流動所取得的成就。

它讓我們認真思考了家庭教育與自我成長的關係。

封面副標題叫做「全世界的絕望與焦慮」,我覺得一點也不誇張,因為家庭的階層、氛圍無疑是所有人無法擺脫的絕望與焦慮,彷彿是一條與生俱來的枷鎖,牢牢套在每個人命運的脖子上。但這本書的作者真誠坦白地講述了自己實現美國夢的經歷,帶給我們信念與勇氣。這也是我聽過最感人,最振奮人心的美國夢。

當下的中國,又何嘗不面臨著寒門難出貴子的困境?

我從書中摘抄一段話,關於作者的觀點,我舉八隻手贊同:

幾乎每個墨守遊戲規則的人都失敗了,成功人士玩的是迥然不同的遊戲。經濟學家稱為社會資產的東西蘊藏著巨大價值:我們周圍的人脈和機構組成的網路有著巨大的經濟價值,通過它們,我們可以找到合適的人,確保我們有機會,並能夠傳遞重要信息。顯然良好的關係網路比勤奮和運氣都更重要。同時,社會資產並不僅限於某人幫你聯繫一個朋友或把你的簡歷遞交給以前的老闆,社會資產也體現在,而且主要體現在,我們從朋友、同事和導師身上學到的東西。

3、《你就是你所穿的衣服》

日和手帖推出的一本mooc,採訪了各個領域的人,探索衣服與人的關係,我覺得很有意思,摘抄其中一些打動我的觀點。

古著的魅力首先在於它們背後的故事性,其次是它們的面料、做工、顏色和功能性等現代設計師和主流時尚沒法解釋的東西。

一個人的一件衣服穿久了會沾染這個人的精氣神,那麼當一個長輩把自己穿久的服裝傳給下一代時,意味著這個家族的氣質得以延續。

——Nigel Cabourn(英國男裝設計師,古著收藏家)

受日本人穿著的吸引,他發現一個人無論高矮胖瘦,五官長相和身材好差與否,都可以穿得很有味道。這對他的觸動非常深。如果一個人不夠美,不是因為他天生的,而是因為他後天不夠勤奮。每個人的身材都有優點和缺點,都有屬於自己的性格。工作和外在的形象氣質都是我們向世界表達自己的方式。

一個人30歲之前的相貌是父母給的,30歲之後的相貌是自己給的,這裡面包括文化、修養、審美和對身體的堅持。就拿魯迅先生的臉來說,他30歲以前並看不出有性格、有美感,但是之後他的性格在面容上的呈現越來越強烈,我們能看到他自身的閱歷和經歷積累到一起,成就了一張性格鮮明的臉。

村上春樹寫的一篇文章中,講一位先生每次定做一身西服,前一周是不穿出門的,日常出門不穿,但回家之後就開始穿那身衣服在自己的房間里走動,做各種事,為的就是讓那件西服變成屬於他自己的狀態,否則穿它就會變得特別傻氣,變成「衣服穿人」。一定要把衣服穿得跟自己徹底合拍了,你了解它,它了解你(的身材),這樣它才是屬於你的。

-——韓靚(咖啡店「Cafe Clark」創始人,日常穿著以復古為主要風格)

「快時尚」也在慢慢改變著人們對衣服的消費方式,使得大家現在覺得穿衣服也是一件很隨性的事情。以前人們對服裝的定義都相對單一,覺得香奈兒一定得穿整套,覺得去晚宴一定要穿修身的迪奧。但現在你會發現大家在穿衣這件事情上越來越自由,香奈兒可以配牛仔褲,帽衫可以搭晚禮服。出現這種現象是現在整個大環境使然,人們對舒適自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崇尚,對新鮮事物的接納度也越來越高。

一個人的閱歷其實是會影響到審美的,而一個人對美的理解就直接決定了他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做什麼樣的搭配。

——Masha Ma(中國服裝設計師)

雖然剛過24歲沒幾天,但是卻覺得有一種輕盈感,或許是因為找到了自己生活的節奏而感到竊喜,也或許是因為冬天終將過去,大好時光就在眼前。

希望你們也能體會這種美妙的感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女王大人的夜宵 的精彩文章:

TAG:女王大人的夜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