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美揭西錢坑手工木雕與工匠精神

最美揭西錢坑手工木雕與工匠精神

GIF

本期主播:鄒芯

節目製作:劉晉文

本期圖片來自 今日棉湖

在中華民族光輝璀璨的文明史上,木雕工藝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之一,具有豐厚的傳統和鮮明的民族特色。手工木雕主題鮮明、雕工精湛,使人看了驚嘆不已、讚不絕口,早已享譽海內外。

因為要撰寫傳統金漆木雕相關論文的關係,我們多次走訪了錢坑埔龍尾村。這裡是粵東地區著名的「木雕之鄉」,木雕產業發展源遠流長、積澱深厚,蘊含著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和強有力的工藝生命元素。

我們走入村裡林隆發師傅的工場,林師傅正和幾名學徒正忙於雕琢刻件,地上散落著細碎的木屑,空氣中瀰漫著木頭獨特的清香。見到我們的到來,他放下手中的木錘和刻刀,熱情地向我們介紹村裡木雕的情況,並自豪地展出了已經雕刻完成的木雕作品——一幅立體通雕《花開富貴》。2017年5月,他的作品「金雞報曉」獲得了「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銀獎。

據介紹,這些精緻的木雕產品正源源不斷供給全國各地和東南亞地區,安裝或陳列於粵東的祠堂、寺廟宮觀中。村裡每年能接受約40多家大小祠堂的木雕裝修工作。

其實,早在明代至民國時期,錢坑境內建設的38座宮廟和80多座祠堂,都裝飾著錢坑人自己製作的金漆木雕。而目前,適應旅遊市場的木雕小件也越來越受到歡迎。

現在,村裡有木雕工藝坊30多家,從事木雕工藝的從業人員約500人,是個名副其實的「木雕村」。在錢坑木雕博物館裡,各式各樣栩栩如生、精美絕倫的木雕作品讓我們大開眼界。這些木雕題材廣泛,用途多樣,以喜聞樂道的歷史、傳說、戲曲、花鳥蟲魚為多,巧妙地利用木質原理,採用沉雕、浮雕、圓雕、通雕和鋸通雕五種技藝,精雕細刻,再經磨光,層層上漆,最後貼金上漆,把傳統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錢坑手工木雕的技藝經過不斷地吸收創新,既多元又獨特。這些用材講究、工序繁複的木雕作品,刻得層層疊疊、玲瓏剔透。作為行外人,我們無法參透其中的技藝,但對於木雕師傅的匠人精神卻深有感觸。

在工場里,我們能真切感覺到木雕師傅手的力量和精細,感受到手的婉轉自如。木雕工具有木敲棰、打坯凳、常用雕刀十餘種,各有操作用途,但對於師傅來說,手是任何工具都替代不了的。一雙雙靈巧的手在與木頭的摩挲中長了老繭,老繭脫了又生,這是用手去觸摸萬物,去獲得自然的賜予。每一個手的動作,其實都是心的動作,只是它們太緊密了,緊密到你根本覺察不出來。

侯孝賢導演曾拍了一組關於台北故宮的紀錄片,其中,在《盛世里的工匠記憶》中,有三件乾隆時期無名工匠製作的器件。在對它們展開的細微刻畫和聯想中,你彷彿可以看到,在工匠專註、溫暖、細膩的手工下,三件作品是怎麼樣一一登峰造極的。乾隆好奇巧工藝,使得工匠們必須把手工藝發揮到極致。

侯孝賢說,文化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手工技藝的歷史,「我們之所以喜歡古的東西、手工的東西,是因為我們的美感來源,就是由這歷時久遠的技藝中,逐漸形成」。所以在片子中,他反覆引用斯特勞斯的那句名言:「技藝,是人在宇宙中為自己找到的位置。」

在各地旅行時,我總喜歡看廟宇廊柱或者牌坊上的木雕,看看街頭巷尾的物什零碎,想像那些手藝人,多少不知姓名的木匠師傅,他們被淹沒吞噬在歲月人潮的洪流中,但是他們的手藝卻留了下來。他們的體溫、汗漬和用心都沾染在這鐵鉤銀劃、栩栩如生的花鳥中,一年一年的風吹日晒雨淋,歲月青苔漫漶,終於等來一個雖然遲到、陌生但是卻熱心切意的駐足觀看者,給予手工木雕匠人精神一份包含真誠的敬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揭西人民廣播電台 的精彩文章:

最美揭西我愛揭西這座小城

TAG:揭西人民廣播電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