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Facebook泄露風波之後,大數據的未來在哪裡?

Facebook泄露風波之後,大數據的未來在哪裡?

在Facebook選舉風波過去5天之後,Facebook終於在6份英國報紙和3份美國報紙上就5000萬Facebook用戶信息被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泄露和利用一事道歉。道歉信頁面佔據報紙廣告頁整版,附有扎克伯格(Zuckerberg)的簽名和Facebook的藍色標誌。

而就在昨天據知情人士透露,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已同意在美國國會作證,回答國會有關該公司如何處理用戶信息的問題。

但公眾對此次事件的反應遠沒有結束,美國公平住房聯盟(National Fair Housing Alliance)和紐約的公平住房司法中心(New York』s Fair Housing Justice Center)打算指控Facebook不僅打破承諾打擊歧視地主和房地產經紀人,但繼續提供這些廣告商使用的工具來排除大量的弱勢群體,比如單親媽媽、殘疾老兵等。

一張圖帶你看完Facebook劍橋分析醜聞影響

自事件爆發以來,Facebook股價持續走低,市值蒸發超過500億美元,目前距離年初創下的歷史高點已經跌去約20%。同時網路上掀起了#deletefacebook(刪除Facebook)的熱潮,這一個抗議Facebook的標籤「運動」由WhatsApp聯合創始人Brian Acton最先發起,在劍橋分析公司事件發生不久之後,他發了一條推特:It』s time. #deletefacebook(該刪除 Facebook 了),在過去的一周里,已經有超過10萬個Twitter帖子使用#DeleteFacebook。

花花公子響應了「刪除Facebook」運動的號召宣布退出Facebook,停用了Playboy Enterprises管理的花花公子Facebook賬戶,直接影響了Facebook上大約2500萬個粉絲。此前科技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上周五刪除了他領導的兩家公司——特斯拉(TESLA)和SPACEX公司的FACEBOOK頁面。包括,Mozilla,Commerzbank,Sonos,Pep Boys在內的多家公司自醜聞發生後切斷了與Facebook的聯繫。

Facebook企業形象也因此嚴重受損 ,在年初的Reputation Quotient年度調查中,45%的受訪者認為Facebook依然擁有積極的形象。但是在Cambridge Analytica事件曝出之後,The Harris Poll今天的最新調查顯示,該數量下降到了35%。更讓Facebook擔憂的事情是,41%的Facebook用戶表示他們計劃減少與Facebook分享的信息;還有31%的用戶表示將會停止使用Facebook,轉向其他社交媒體平台;另外,有6%的用戶表示將會註銷自己的Facebook賬戶。

本周一,美國貿易委員會(FTC)也對外確認了已經正式開展對Facebook涉嫌泄露5000萬名用戶數據事件的調查行動,直指至少四起有關股東和用戶對未經授權的數據泄露的訴訟。

近幾年來,Facebook一直處於多重打擊的中心。包括被控沒能挫敗俄羅斯的社交媒體手段來操縱2016年美國選舉;它在宣傳「假新聞」方面的作用;難以置信的謀殺和自殺視頻和針對巨大市場和社會權力的一般批評。

那是什麼使得此次CAMBRIDGE ANALYTICA數據泄漏後果如此嚴重?

三個關鍵點詳細解釋了為什麼用戶,立法者和投資者都對此案有強烈的反應。

Facebook在2015年明知CAMBRIDGE ANALYTICA佔有數據,但未披露。事實上,社交巨人並未揭示信息的不當行為,這增加了人們對臉書不信任自己的信任感,並且嚴重危害用戶隱私。

新法規的影響隱約可見。Facebook已經能夠避開政府的嚴厲監管,但劍橋分析公司的醜聞改變了這一局面。大多數觀察人士,包括Facebook本身,現在都看到了一些管理商業慣例的新規則,因為這不可避免的提到了用戶數據。如果這意味著FACEBOOK將不被允許跟蹤或保留數據,這將妨礙其核心業務:利用該數據在平台上進行目標客戶群精準廣告投放。

與TRUMP密切相關。在俄羅斯干預Facebook的熱潮中,從Facebook非法獲取數據的爆料被用於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2016年的競選活動,矛頭直指華盛頓特區。雙方的臉書和CAMBRIDGE ANALYTICA都否認這些數據是用來幫助TRUMP的團隊的;然而,紐約時報和守護者在周末舉行的競選活動中都提及了克里斯托弗·懷利,他們幫助形成了CAMBRIDGE ANALYTICA劍橋分析公司,因為他們認定這家公司曾使用惡意廣告公司的秘密信息。

很明顯,Facebook沒有預料到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事件能帶來如此嚴重的後果。Facebook不知道如何回應——反映了扎克伯格對危機的反應遲緩。扎克伯格上周三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採訪時說:「我不確定我們不應該受到監管」。 「我實際上認為問題更多的是「什麼才是正確的監管?」而不是「是或否,應該被監管嗎?」他還說,Facebook支持廣告透明度工具,這些工具將提供在美國參議院懸而未決的法案中需要披露的信息。他模稜兩可的態度正是矽谷大部分公司的一種想法——沒有意識到用戶數據應該在如何一種公眾監督之下。

數據互聯網帶來了便利,然後呢?

到目前為止,科技帶給我們的大多數是不可言喻的美妙,網路、社交平台、各類軟體讓世界連接起來,迅速簡單地解決複雜問題。一下子,我們可以自己製作電影,與失散多年的家人和朋友相聯繫;我們只需點擊一下搜索即可找到新舊問題的答案;我們搜索了從配偶到新聞的所有內容,並通過我們的手機搜索親友的方向; 只需輕輕一點,我們就可以突然叫計程車,直接用手機支付車費……

然後,突然之間,我們發現自己已經身處另外的世界。Uber酷炫的自動駕駛汽車撞死了行人;時髦的Facebook平台讓俄羅斯媒體操縱美國大選,給公共生活注入假新聞;政府同樣學會了如何使用面部識別工具,可以僅通過護照就在人群中逮捕你。

扎克伯格承諾把我們所有人都連接起來,下一秒他出現在《連線》雜誌(Wired)的封面上,臉上布滿擦傷和繃帶,就好像他一個快速球擊中一樣。此時,我們開始感到和他一樣被那些新奇酷炫的平台和技術所擊敗,也正是這些技術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強大和緊密。

面對這樣情景,商業與大數據之間的溝壑如何彌合?

LRN的CEO、《How: Why How We Do Anything Means Everything》一書的作者Dov Seidman通過紐約時報發表了他的觀點。

Dov Seidman說:「之前盛行的一種理念是,連接我們或運用讓我們更加平等的技術確實實現了平等化,這本身是一股積極能量」,「但是,現在,我們要面對的現實是,讓世界變得更加開放和平等的力量並不在於技術本身。這完全取決於工具是如何設計的,以及我們如何選擇使用它們。這些令人驚異的科技使人們能夠建立更深層次的關係,建立更緊密的社區,賦予每個人說話的權利。同樣的,也可以培育孤立,鼓勵種族主義者,並賦予網路欺凌者力量。

這些「前所未有的,有價值的科技」正在被非常準確和有效地使用社會健康的基礎 ——即真相和信任。

Seidman說:「使用我們的數據來改善購物體驗是一回事,但是當我的信仰和態度被挖掘和操縱時對於某個人的政治運動來說,這個運動可能與我的信仰相反,這是非常有害的又無情的。那麼該怎麼辦?」

艱難決定與取捨在現代商業中比比皆是,此時保持正確的價值觀比任何時候都來的重要。世界是一體的,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站在一邊並宣稱中立,說「我只是一個商人」或者「我只是在運行一個平台」。「一旦你看到你的技術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後果,你就不能保持中立——尤其是當你已經成為數十億人生活的中心時。」

「商業不再只是商業。商業是現在的社會。因此,你承擔和對待你的技術或在你的平台上發生的事情的責任是不可避免的。畢竟用戶們把自己的大部分內心生活託付給了這些強大的公司。」

解決之路有多遠?

大洋彼岸的另一邊,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近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的言論一石激起千層浪。

「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願意這麼做。當然我們也要遵循一些原則,如果這個數據能讓用戶受益,他們又願意給我們用,我們就會去使用它的。我想這就是我們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的基本標準。」

此言一出,毫無懸念的,迅速在網路上引起了反彈。隨著各色電信詐騙曝光,網站撞庫風險加劇,用戶對於自己的隱私何嘗沒有清醒認識?將「不得不」解釋為「心甘情願」恐怕只是百度的一廂情願。央視的評論更是直指問題根源。「科技巨頭對用戶核心利益的熟視無睹成為一種脫口而出。」

新浪科技的在線民意調查

其實在數據驅動商業和用戶隱私之間的焦點,從來都不是淺薄利益與便利。因為所謂的「用戶」從來不只是一串由不同特徵值組成的數據,不只是一次次在不同頁面的點擊、跳轉間隔時間,不是一個計算出來的標籤或者對企業的價值。每個ID背後都是一個在現實生活中活生生存在的人。

我們值得被準確的告知安裝一個軟體,瀏覽一次信息時都有哪些最佳選擇,我們的信息將會應用在哪裡,而作為數據產生者的我們才是應該決定數據真正去處和未來的人。

當大數據和演算法如水銀瀉地一般的進入各個領域帶來驚喜的今天,Facebook用一場倒塌的向我們證明了數據科學未來發展的應有的界限,制度約束與決策透明化勢在必行。而至於數據驅動產業的未來究竟如何也許沒有人能說得清。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最終,優秀的企業會在這一場大浪淘沙中留存下來。無論付出任何代價,承擔任何責任,他們會保護我們免受他們所創造的技術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ARIC JENKINS(2018),These Companies Have Cut Their Ties With Facebook Amid the Cambridge Analytica Data Scandal,Times.

SARAHFRIERS(2018),Mark Zuckerberg Decides That He』ll Need to Testify Before Congress.Bloomberg.

NITASHA TIKU(2018),Zuckerberg Expected to Testify to Confress on Cambriged Analytica Scandal.Wired.

JESSI HEMPEL(2018),The Irreversible Damage of Mark Zuckerberg"s Silence.Wired.

留言說出你的感受,贏取DataGirls分享活動邀請卡

就Facebook數據泄漏事件引發的「大數據利與弊」爭議,你有何感言?在本文留言說出你的感受,我們將精選出5個留言,送出「女數據科學家分享會邀請卡」一張,可免費參加1次今年DataGirls舉辦的女數據科學家分享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ataGirls 的精彩文章:

歲月從不敗美人,10位你不能不知的數據女神
Women in Data Science Beijing:與數據科學的美妙邂逅

TAG:DataGir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