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學基礎知識:甲狀腺的解剖生理

醫學基礎知識:甲狀腺的解剖生理

甲狀腺是內分泌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知識點,學好了它的解剖生理,也對之後的甲狀腺疾病的病理藥理知識非常有幫助的,中公醫療衛生人才網為大家做出如下總結,方便各位考生考前記憶:

甲狀腺分左右兩葉,位於甲狀軟骨下方氣管兩旁,中間以峽部連接。峽部有時向上伸出一椎體葉,可與舌骨相連。甲狀腺由兩層被膜包裹;內層被膜為甲狀腺固有膜、很薄,與甲狀腺緊密相連,外層被膜又稱甲狀腺外科被膜,較厚,與內層被膜借疏鬆的纖維組織連接。兩層被膜間的間隙甚狹,在此間隙內有動脈、靜脈及甲狀旁腺。手術分離甲狀腺時,應在此兩層被膜之間進行。甲狀腺借外層被膜固定於氣管和環狀軟骨上;又借左、右兩葉上極內側的懸韌帶懸吊於環狀軟骨上。因此,在做吞咽動作時,甲狀腺亦隨之上、下移動。

甲狀腺的血液供應非常豐富,主要有來自兩側的甲狀腺上動脈和甲狀腺下動脈。甲狀腺上動脈是頸外動脈的第一支,沿喉側下行,到達甲狀腺上極時,分成前、後分支進入腺體的前、背面。甲狀腺下動脈起自鎖骨下動脈,呈弓形橫過頸總動脈的後方,再分支進入甲狀腺的背面。甲狀腺上、下動脈之間以及咽喉部、氣管、食管的動脈分支之間,均具有廣泛的吻合;故在手術中將甲狀腺上、下動脈全部結紮,也不會發生甲狀腺殘留部分及甲狀旁腺缺血。甲狀腺表面豐富的靜脈網匯成上、中、下靜脈干;上干伴行甲狀腺上動脈,導致頸內靜脈;中干常單行,橫過頸總動脈的前方,亦導致頸內靜脈;下干數目較多,在氣管前導致無名靜脈。

甲狀腺的淋巴匯合流入沿頸內靜脈排列的頸深淋巴結。氣管前、甲狀腺峽上方的淋巴結和氣管旁、喉返神經周圍的淋巴結也收集來自甲狀腺的淋巴。

喉返神經支配聲帶運動,來自迷走神經,行於氣管、食管溝內,上行至甲狀腺葉的背面,交錯於甲狀腺下動脈的分支之間。喉上神經亦起自迷走神經,分內、外兩支,內支為感覺支,經甲狀舌骨膜進入喉內,分布在喉的粘膜上;外支為運動支,與甲狀腺上動脈貼近,下行分布至環甲肌、使聲帶緊張。因此,手術中處理甲狀腺上、下動脈時,應避免損傷喉上及喉返神經。

甲狀腺有合成、貯存和分泌甲狀腺素的功能。甲狀腺素主要包括四碘甲狀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狀腺素原氨酸(T3)。T3的量雖遠較T4為少,但T3與蛋白結合較松,易於分離,且其活性較強而迅速。因此,其生理作用較T4高4~5倍。

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過程受下丘腦、通過垂體前葉所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TSH)的調解和控制,而TSH的分泌則受血液中甲狀腺激素濃度的影響。當人體內在活動或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甲狀腺激素的需要量增加時(如寒冷、妊娠期婦女、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或甲狀腺激素的合成發生障礙時(如給與抗甲狀腺藥物)血中甲狀腺素的濃度下降,即可刺激垂體前葉,引起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增加(反饋作用),而使甲狀腺合成和分泌甲狀腺素的過程加快;當血中的甲狀腺素的濃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它又可反過來抑制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負反饋作用),使甲狀腺合成、分泌甲狀腺素的速度減慢。通過這種反饋和負反饋作用,維持下丘腦――垂體前葉――甲狀腺之間的生理上動態平衡。

甲狀腺激素對能量代謝和物質代謝都有顯著影響。不但加速一切細胞的氧狀率、全面增高人體的代謝,且同時促進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分解,並且嚴重影響體內水的代謝。因此,如果給與人體甲狀腺激素,則發生尿氮的排出增加,肝內糖原降低,儲存脂肪減少,並同時使氧的消耗或熱量的放出增加,同時尿量增多。反之,在甲狀腺功能減退時,就引起人體代謝全面降低以及體內水的蓄積,臨床上就出現粘液水腫。

【例題】有關甲腺的解剖結構描述錯誤的是:

A.正常人甲狀腺位於頸前下部正中

B.甲狀腺形態呈「H」形,分為左、右兩葉,中間由峽部相連

C.正常成人甲狀腺重量約30~40g

D.兩葉高度分別約為4~5cm寬約2~2.5cm

E.新生兒甲狀腺重約1.59g,隨年齡的増長而逐步大

【答案】C。

以上就是關於甲狀腺的解剖生理知識點總結,大家記住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甲狀腺 的精彩文章:

百歲老中醫給甲狀腺患者的一個忠告,三個不足百元的有效外治方
中醫任啟堂深度解析結節性甲狀腺腫的病症

TAG:甲狀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