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用現代思想理解「無為」?「無」與宇宙大爆炸理論毫不相干

如何用現代思想理解「無為」?「無」與宇宙大爆炸理論毫不相干

如何用現代思想理解「無為」?「無」與宇宙大爆炸理論毫不相干

「無為」是中國道家的重要思想和主張之一,這個思想曾經被廣泛應用在大至國家治理,小至修身養性的方方面面。那麼,究竟什麼是「無為」呢?

如果憑藉字面意思,將「無為」直白地理解成無所作為,什麼都不做,那就錯的不止十萬八千里了。正確理解「無為」要從三個層面介入。首先,是不爭、無為,也就是政府、君王或者現在所說的統治階級,不要與民爭利,在利益問題上要懂得放棄,懂得讓利,更不要過多干預,這樣就「政府無為,百姓自治」了。其次,是「不妄為」。不是要守株待兔,坐等天上掉餡餅,坐等天下大治,百姓富足,四方咸寧,萬邦來歸。坐等的結果,顯然只能與這些目標要求越來越遠,不但有可能被其他人趕下統治寶座,縱使是統治者本身,也有可能凍餓至死。而是要「有所不為,有所必為」,在「不為」和「必為」之間如何抉擇呢?就是要戒除「妄」,也就是胡亂的作為,不能讓一些有害於國計民生,妨礙社稷安危、百姓福祉、人心教化的行為產生。

這樣,就逐漸涉及到「真」與「妄」的區別了。任何思想,或者說學說,其到達最高境界的時候的追求都是一致的。這也就是《周易》上說的「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百川歸海,這個最終的追求就是倫理學上說的真善美。真,就是真相、本真、真理;善,就是仁愛、慈悲、饒益;美,就是形式美與內容美的高度一致與協調。

三個字,令無數古今哲人前赴後繼,耗盡心血。在個人修養和治國理政方面,儒家的孔子提出了一系列主張和鑒別標準、操作規程,形成了「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逐步升格、紮實晉級的路線圖。儒家學說的最大好處就是,所有的思想或者操作指南基本都是顯學,也就是人人可以學習、可以實踐、可以成就,對於出身、閱歷、資質、本性等等沒有特殊的要求,只要肯立志、肯發奮、肯知行合一,人人都可以獲得孔子所倡導的那種能力或者境界,也就是「人人可以致聖賢」。

但人類所面臨的局面或者情形往往是複雜、微妙的,在面對一些更為複雜的情況,或者要求儒家的奉行者「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時候,儒家就不能遊刃有餘了,而要像兵家倡導的那樣「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依賴當事人的悟性了。到達「悟」的階段,也就說明一個儒者已經頭碰頂棚,需要獲得突破了。

中國文化中對「悟性」更為強調的,當然非道家莫屬了。老子《道德經》開明宗義就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是什麼狀態,就是什麼都沒有的情況,是最原始、最混沌的狀態。當代很多人將老子所說的無的狀態聯繫到現代物理學的一些概念和理論上,例如宇宙大爆炸學說,認為一個兩千多年前的哲人預言性的說出了最為高深的自然科學概念。對於這樣的論調,恕我冒犯古聖先賢,我不敢輕易苟同。因為即使是從字面意思來理解,「無,名天地之始」這句話本身就是矛盾的,既然無,既然什麼都沒有,那麼「天地」何來?顯然,老子所說的「無」並不是什麼都沒有,茫茫一片、無邊無際的真空。至少,這個「無」之中有一個「我」存在。

這個「我」,並不是現在正在鍵盤上寫東西的人,而是那個非常久遠的時間之前,第一個具備了自我意識,第一個獨立、主觀地觀察和體驗這個外部世界的「人」,這個「人」很可能是一個個體,更大可能是一個初步具備認識能力和自我意識的高級生命群體。後來的儒家大師王陽明主張「心外無物」,這個「人」,也可以理解就是王陽明所認為的擁有了那顆覺醒之「心」的人。所以,老子說說的「無」,並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沒有「人」——世界的觀察者、體驗者、改造者。

因為和其他的物質世界相比,人類具有意識的,這種意識使得人類在觀察世界的同時,就開始對萬事萬物分門別類,開始出於自身的需求對外部世界產生了取捨和趨避,這是一種本能,一切生物獲得生存和發展機會的本能。佛教將這種本能稱之為我執心和分別心。

「我」的出現,既是世界的幸事,也是世界的煩惱。因為這個「我」不單純是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出現,而且擁有了以「我」為中心的分別和取捨,這就是慾望。「我」利用認識所獲得的知識、能力,開始要求世界、向世界求取。世間本來無事,人的這種慾望驅使下的種種行為,從根本上說在很多情況下是破壞世界的本來面貌的,是違背世界本身的狀態的。當人類的慾望和世界的本來狀態發生衝突的,有時候是世界受損,但絕大多數的博弈結果是人類更慘。

現在再回頭看老子「無為」的思想。如果真正理解了老子所說的「無」的涵義,那麼對於老子的「無為」最正確的理解就應該是「無我而為」或者「無我之為」。首先,要「無我」地認識世界,只有拋棄了一切以我為中心的偏見、自私、狹隘,才能真正的看清世界的真實面貌,掌握本質意義上的自然規律、社會規律、經濟規律以及思維規律。佛教修行者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破我執」,也就是不斷地壓縮自我意識在思維活動里佔比,盡最大程度減少「我」對觀察和思想活動的干擾。古人說:「順天者昌,逆天者亡」。這個「天」,其實就是客觀存在的、真實的一切規律。人類只有充分認識併合理利用這些規律,所有的作為才能取得好的收益,否則就是自討苦吃。老子的「無為」首先應該看作是一種思想方法。

「我」一旦誕生,就是非常頑固的,不然怎麼可能在自然界的殘酷中生存下來。所以,讓「我」消滅「我」,這個過程註定是非常艱難的。故而,有人認為人類對於真理只能無限接近而永遠無法到達,也許就是出於這樣的認識。

其次,人類對於世界的佔有、改造、利用也要最大可能的「無我而為」。人類不能只考慮自身的利益,或者無限放大自身的需求,而要平衡、換位,綜合考慮內外部情形,在所有方法中選擇一個既符合客觀規律,各方利益又獲得合理實現的平衡點的方案。人類的各種大大小小的社會實踐活動如此,人類個體在自我成長乃至道家特別注重的養生方面,也要深刻體悟「無我而為」的思想,盡最大可能壓縮自我的偏執和慾望,盡最大可能順應自然規律和客觀世界,真正讓自身融合到自然之中,這樣才能做到身心和諧、內外和諧。「與日月同輝,與天地爭壽」,這是道教修行的終極追求,但這個前提一定是「無我」。又是一種方法論,這是「無為」思想的第二個意義。

在老子看來,要求人類的一切社會活動都符合「無我而我」顯然期望過高,畢竟人類時常必須面對一些始料未及或者生死存亡、錯綜複雜的局面,但至少統治階級可以儘可能地減少個人享樂或者其他慾望對於施政行為的扭曲,以「無我」獲得更大的全局觀和遠見。

(原創作品,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此文為「崆峒論道」系列文章之一,一家之言,所見粗陋,歡迎方家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吉祥果 的精彩文章:

文化視點:黑中醫最凶的,恰好是那些最缺乏科學素養的人

TAG:吉祥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