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邦「白登之圍」後留下一隱患,漢朝花了百年才解決

劉邦「白登之圍」後留下一隱患,漢朝花了百年才解決

在漢朝帝王中,都有一個比較頭疼問題,就是北方匈奴的侵擾。公元200年,劉邦率軍32萬去征討韓王信,結果因輕敵,劉邦和其先頭部隊被匈奴困在白登山七天,後來還是陳平賄賂單于的老婆,才得以逃脫,這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圍」。

從此後,漢朝對於匈奴就一貫採取和親政策。漢朝經過「文景之治」,實力大增。到了漢武帝時期,決定擺脫和匈奴和親這一屈辱慣例,便出現了著名的「馬邑之謀」。

馬邑之謀若是成功,匈奴問題也許在漢武帝時期就能解決,可惜事實是失敗了,失敗原因在於一個小小的守烽火台的亭尉。

「馬邑之謀」

公元前134年,又到了匈奴和漢朝和親的時間點,匈奴派人前來和親。大將王恢向漢武帝進言:「過去我們和匈奴和親,但是他還是不守規矩,時不時的還到邊境來挑釁,不如趁這次和親的機會,誘他過來,咱們打他一頓!」

在馬邑城有個叫做聶壹的商人,經常和匈奴人打交道,此人向王恢進言,如果他假裝叛城,將馬邑城獻給匈奴單于,單于貪圖城裡的財寶,必然帶軍前來,到時只要漢軍做好埋伏,必能消滅單于。也是因此,王恢才敢向漢武帝進言。

漢武帝思量後,決定採取這建議,解決匈奴隱患。公元133年,漢武帝派韓安國、驍騎將軍李廣、輕車將軍公孫賀等人率軍30萬,做好埋伏。

聶壹在馬邑城殺了一名死囚冒充的縣令,向單于求救,「快來奪城,不然漢軍來了,我就沒命了。」於是匈奴單于親帶10萬人前來。

但是距馬邑城幾十里的時候,單于發現沿途滿山的牛羊在吃草,但是竟然沒有一個放牧的人。於是感到很奇怪。就派人摸上烽火台,抓了一個亭尉。

在威逼利誘下,這亭尉說出了漢軍伏擊的計劃,單于大驚之後又大喜,「我得到你這亭尉史不上漢天子的當,真是上天所賜」。我不殺你,封你為「天王」,賞你千兩黃金!然後撤軍跑了!

李廣,公孫賀等將軍埋伏几天后,不見單于到來,便主動追擊,結果單于早跑沒影了。最早發現單于逃跑的人還是大將王恢,但是此人膽小怕死,手上只有兩萬軍隊,不敢阻擊單于,就故意延誤時機。最終,漢武帝得知後,將王恢下獄,王恢也在牢中自盡。

漢宣帝劉洵劇照

自從「馬邑之圍」失敗後,匈奴單于再也不願和漢朝和親,不斷的派人騷擾漢朝邊境,漢朝和匈奴之間出現了長達60餘年的動亂,直到漢宣帝劉詢時期,公元前72年,才徹底打得匈奴降服,在邊境立下「定胡碑」,碑上刻文「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至此,才徹底結束了匈奴犯漢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力說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晚清王爺,因沒錢賣祖屋,賣完後才知屋下埋有大量白銀
古代兩軍對壘,怎麼知道對方有多少人?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TAG:大力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