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哲學的世界裡徜徉

在哲學的世界裡徜徉

哲學是一門很有趣的課程,有時候,我們都不能把它稱為是一門課程。

因為相對於其他學科,哲學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我們常常會不自禁地向自己發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要去向哪兒?」

這些問題似乎很難回答,也沒有人能夠真正的把它解釋清楚了,但是,毫無疑問,它們是充滿魅力的。

小時候,我常常坐在台階上仰望天空,想像宇宙真正的模樣。我很難想像,我不過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粒塵埃。彼時彼刻,會不會也有一個生命體,在宇宙的另一端,想像著類似的問題呢?

外星人是否存在我不知道,但是,先人們早就對這類問題進行了思考。

這樣的思考是不是必要的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思考這些問題,跟其他學科不同的一點是,哲學看起來不解決任何問題,但是它似乎又能解決任何問題。

這也是人類與眾不同的寫照,除了生存,我們還會思考生存之外的東西。

小貓永遠不會問你,為什麼你是它的主人。而人類卻十分感興趣是誰塑造了我們。於是,我們塑造了上帝、佛祖、女媧。

不管是上帝還是佛祖或者是女媧,他們永遠是長得跟人類一個樣的,所區別的無非是鼻子的高低,膚色的深淺,頭髮的卷直罷了。

其實他們就是我們。幫助我們去理解這個世界和生活在這個世界的我們。

上帝和女媧都在告訴我們,我們是怎麼來的。

佛教創造出一個極樂世界,告訴我們將要去向哪兒。

儒家學派教你為人處世,教你活著的時候要治國齊家平天下。

然而,慢慢的,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教會轟然倒塌。因為人類再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上帝的存在也受到了質疑。達爾文告訴世人,人類是進化而來,在這個世界上,曾經和其他動物沒有什麼不同,於是人類的起源不再高貴。然後,我們發現,宇宙是一個巨大的膨脹的果殼,我們不過是它浩瀚無邊里的一粒芥子。

今天的很多人都感到迷茫,因為科學揭露了太多真相,以至於我們活著都不知道為了什麼。

但是,儘管上帝不存在,極樂世界是假的,也還有從蘇格拉底到弗洛伊德的一系列哲學家,他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生命的認識,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宇宙和生命的解釋。

正文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享譽全球的青少年哲學讀物,主要講的西方的哲學史,從而讓青少年了解人們對世界和自己的看法。

說起來,中國甚少有這樣的面向青少年的哲學讀物,事實上,我們的教育也是很少涉及哲學的,像中國這樣注重實用主義的國家,這一點兒也不稀奇。所以,中國大學的哲學系是冷門裡面的冷門,如果有人選擇讀這個專業,就會被人認為是腦袋壞了(事實上,思考哲學也通常被認為是腦袋壞了,在《蘇菲的世界》里蘇菲的媽媽這個人物就是一個對哲學問題毫不關心的人,也代表了那些不願意思考的人)

但是中國並不缺少哲學家,莊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許多著作都表現了超人的智慧,比如之前我們講過莊子的妻子死了,他卻一點兒不悲傷,反而跳起來舞蹈,因為他認為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人死了是重新回到這個世界。

而《逍遙遊》裡面,對自由的絕對追求,更是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

在中學課本裡面,還有關於關於《杞人憂天》《塞翁失馬》這樣的小故事,都反映了一些深刻的哲學道理。

不過總的來說,還是不多的,也比較零碎。

所以,像《蘇菲的世界》這樣的系統的哲學書籍是很值得一看的。

不過《蘇菲的世界》雖然是一部面向青少年的著作,卻不是很好讀的。

首先,它的內容太充實,涉及了眾多的哲學命題和哲學內容,而每個哲學家都有自己的理論,對於一本普及哲學的書來說內容還太深刻了。閱讀這本書你很難一氣呵成地看完,因為雖然這本書是一本小說,但是它注重思考,情節性並不強。

其次,這本書是以蘇菲和導師艾伯特的對話來展開哲學內容的,這本身是一個精彩的設定,可以增加十五六歲的青少年的代入感。但是,在故事的初期,因為蘇菲和艾伯特都是書中席德的爸爸虛構出來的人物,所以很多情節會讓人一頭霧水,增加了故事的複雜性。如果只是針對一部小說,這樣的情節並不算什麼,但是這是一部哲學書籍,哲學部分本身已經夠燒腦了,在哲學講述之餘,還要費心思去揣測蘇菲和席德之間的關係,不免節奏有些過於緊張,讓人喘不過氣來。

蘇菲這個角色居然是虛構出來的,可是她一開始出現的時候是多麼的栩栩如生。這個構想確實是非常出色,但是如果讀者第一遍看的時候,可以跳過這一部分,專心地去思考哲學問題。這樣在閱讀過程中,思維會流暢一些。

然後《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不是看一遍就能夠完全看懂的書,讀者需要對感興趣的部分再次複習,有可能的話,再多看幾遍,對於文中還不太明白的地方可以查閱資料,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有所收穫。而不至於閱後即忘。

這本書包羅豐富,從神話時代一直講述到近代。所以我們只能選取部分章節介紹。

我們先來看看神話故事與哲學的關係。

數千年來,世界各地有許多企圖解答哲學性問題的神話故事。

希臘哲學家則想證明這些解釋是不可信賴的。

為了要了解古代哲學家的想法,我們必須先了解神話中顯現的世界是何種面貌。我們可以拿一些北歐神話來做例子。

你也許曾經聽過索爾(Thor)與他的鐵鎚的故事。在基督教傳入挪威之前,人們相信索爾時常乘著一輛由兩隻山羊拉著的戰車橫越天空。他一揮動斧頭便產生閃電與雷聲。挪威文中的「雷」(Thor—don)字意指索爾的怒吼。在瑞典文中,「雷」字(aska)原來寫成as—ah,意指神(在天上)出遊。?當天空雷電交加時,便會下雨,而雨對北歐農民是很重要的。

因此,索爾又被尊為象徵肥沃、富饒的神。

因此神話中對雨的解釋便是:索爾揮動鎚子時,就會下雨。而一旦下雨,田裡的玉米便會開始發芽、茁長。

田裡的植物如何能夠生長並結出果實?這問題令人不解,不過顯然與雨水有關。更重要的是,每一個人都相信雨水與索爾有關,因此他便成了古代北歐最重要的神祗之一。

......

公元前七百年左右,有一大部分希臘神話被荷馬與賀西歐德(Hesiod)以文字記錄下來。至此情況大不相同,因為神話既然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也就可以加以討論了。

於是,最早的希臘哲學家對於荷馬的神話提出批評,理由是神話里的天神與人類太過相似了。他們與人一樣自大、狡詐。這是破天荒第一遭有人說神話只不過是人們想像出來的。

批評者當中有一位名叫贊諾芬尼司(Xenophanes)的哲學家,生於公元前五七O年左右。他指出,人類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出這些天神,認為他們也是由父母所生,並像凡人一樣有身體、穿衣服,也有語言。問題是,衣索比亞人認為天神是扁鼻子的黑人,史瑞思(巴爾幹半島東部的古國)人則認為神有金髮藍眼。假使牛、馬、獅子會畫圖,一定也會把天神畫成牛、馬、獅子的模樣。

在這段期間,希臘人在希臘本土與義大利南部、小亞細亞等希臘殖民地建立了許多城市。在這些城市中,所有的勞力工作都由奴隸擔任,因此市民有充分的閑暇,可以將所有時間都投注在政治與文化上。

在這樣的城市環境中,人的思考方式開始變得與以前大不相同。任何人都可以發言質疑社會的組成方式,也可毋需藉助古代神話而提出一些哲學性的問題。

不再把神話當作解釋社會動態的唯一方式是一大進步,好比發生饑荒,只認為是天神的懲罰(或者魔鬼的搗亂)無疑是荒唐的,科學地去發現一些社會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然後我們要跳過很多章節,看看作者對文藝復興的闡述:

在聖多瑪斯的時代過後不久,原本團結一致的天主教文化開始出現分裂的現象。哲學與科學逐漸脫離教會的神學,使得宗教生活與理性思考之間的關係變得比較自由。當時有愈來愈多人強調人們不能透過理性與天主溝通,因為天主絕對是不可知的。對人來說,最重要的事不是去了解神的奧秘,而是服從神的旨意。」

「嗯。」

「既然宗教與科學的關係已經變得較為自由,新的科學方法與新的宗教狂熱於是逐漸產生。在這種環境下,十五與十六世紀發生了兩大變動,就是文藝復興運動與宗教改革運動。」

「我們可不可以一個一個來?」

「所謂文藝復興運動是指十四世紀末期起文化蓬勃發展的現象,最先開始於義大利北部,並在十五與十六世紀期間迅速向北蔓延。」

「你不是告訴我『文藝復興』這個字是表示『重生』的意思嗎?」

「沒錯。它是指古代藝術與文化的再生。另外我們也說它是『人道主義的復興』,因為在漫長的中世紀,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從神的觀點來解釋,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一切又重新以人為中心。當時的口號是『回歸本源』,所謂本源主要是指古代的人文主義。

「在文藝復興時期,發掘古代的經卷典籍幾乎成為一種大眾休閑活動,學習希臘文也變成時髦的玩意。當時的人認為,修習希臘的人文主義有教導與啟發的功能,它除了可以使人了解古代的思想文化之外,也可以發展他們所謂的『人的特質』。他們認為:『馬生下來就是馬,但人要做為一個人,還需要靠後天慢慢的培養。』」

.....

「文藝復興運動最重要的影響是改變了大家對人類的看法。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精神使得大家對人本身和人的價值重新產生了信心,這和中世紀時強調人性本惡的觀點截然不同。這個時期的哲學家認為人是極其崇高可貴的。其中最主要的人物之一是費其諾(MarsilioFicino)。他告訴人們:「認識自己,呵,你這藏在凡俗身軀內的神明子孫啊!」另外一個主要人物是米蘭多拉(PieodellaMirandola),他寫了《頌揚人的尊貴》這篇文章,這在中世紀簡直是無法想像的。

「在中世紀期間,上帝是一切事物的出發點。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則以人為出發點。」

「希臘哲學家也是一樣啊!」

「這正是為什麼我們會說文藝復興時期是古代人文主義『重生』的緣故。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更強調個人主義。當時人的觀念是:我們不僅是人,更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這種理念導致人們無限崇拜天才。理想中的人是我們所謂的『文藝復興人』,就是藝術、科學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人。由於對人的觀點改變了,於是人們開始對人體的構造產生興趣。就像在古代一般,人們又開始解剖屍體以了解人體的結構。這對醫學和藝術而言都是很有必要的。同時,這個時期也再度出現許多描繪人體的藝術作品。在歷經一千年的假道學之後,這也該是時候了。人又有了膽量表現自己,不再以自己為恥。」

文藝復興使得人們不再過分關註上帝,畢竟布魯諾發揚了哥白尼的日心說,雖然他被燒死在廣場的柱子上,但是,他極大地動搖了上帝在人們心中的位置。

個性的解放,促進了人類在各個行業的極大發展,也為後來的技術革命提供了技術基礎。

最後,我們看看作者對我們這個時代的哲學思想的闡述:

「可是我們這個時代也有很多新的問題。」

「你要講的是存在主義。」

「薩特說:『存在主義就是人文主義。』他的意思是存在主義者乃是以人類為出發點。必須說明的是:他的人文土義對於人類處境的觀點要比文藝復興時代的人丈主義者悲觀得多。」

「為什麼呢?」

「祁克果和本世紀的若干存在主義哲學家都是基督徒,但薩特所信仰的卻是所謂的『無神論的存在主義』。他的哲學可以說是在『上帝已死』的情況下對人類處境所做的無情分析。『上帝已死』這句話是尼采說的。」

「說下去。」

「薩特和祁克果的哲學中最主要的一個字眼就是『存在』。但存在不等於活著。植物和動物也活著,它們雖然存在,但並不需要思考存在的意義。人是唯一意識到自己存在的生物。薩特表示,一個東西只是在己(initself)而人類卻是為已(foritself)。因此人的存在並不等於東西的存在。」

「我同意。」

「薩特進一步宣稱,人的存在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我存在的這個事實比我是誰要更加重要。他說:『存在先於本質。,」

「這句話很複雜。」

「所謂的本質是指組成某些事物的東西,也就是說某些事物的本性。但根據薩特的說法,人並沒有這種天生的『本性』,因此人必須創造自我。他必須創造自己的本性或『本質』,因為他的本性並非是一生下來就固定的。」

「我明白了。」

「在整部哲學史中,哲學家們一直想要探索人的本性。但薩特相信,人並沒有一種不變的『本性』。因此,追求廣泛的生命的『意識』是沒有用的。換句話說,我們是註定要自己創造這種意義。我們就像是還沒背好台詞就被拉上舞台的演員,沒有劇本,也沒有提詞人低聲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們必須自己決定該怎麼活。」

以上關於存在主義的闡述,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世上沒有一種準則行之有效的——特別是告訴我們怎麼活。這也就是「聽了無數道理,卻還是活不好一生」的原因。

尾聲

任何書都只有讀者親自讀了才會產生屬於自己的共鳴,所以,這次對《蘇菲的世界》的介紹只是以導讀為主,讀者產生自己的興趣進而去看這本書,才是我的初衷。

關於這本書,還有幾個值得討論的地方。比如說蘇菲的名字其實是智慧的意思,還有一個更有意思的是:

書中的蘇菲是一個虛構的人物,然而,在書裡面,她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沒有可能,我們也只是別人著作裡面的一個人物呢?不然,為什麼我們總是被某種無形的命運左右著呢?

書的最後,蘇菲逃離了書中的世界,來到了現實世界。而她又怎麼知道現實世界不是某個人的精神世界呢?類似這樣莊周夢蝶的故事實在是非常耐人尋味。

用書中的話來說,我們不過是寄居在宇宙這個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終其一生,都想要沿著兔子的細毛往上爬,好將那神秘的魔術師(指造物主)看個清楚。

下期主題:基督山伯爵

end

林淵的文學課堂

解讀經典

伴你成長

每周四更新

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淵的文學課堂 的精彩文章:

別忘了仰望月亮,別忘了向命運還手
《簡愛》 命運與愛情

TAG:林淵的文學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