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為了紅,能編出多離譜的故事博眼球?
編故事,特別是意淫自己理想生活的故事,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誰腦內還沒個小劇場咋的?
然而這年頭,在網路上公開編故事還言之鑿鑿當成自己親身經歷的人可得小心點,指不定哪天就被瘋狂打臉。
最近,在某乎一個「和明星做朋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的問題下,一位網友被大家發現,哇她簡直是精靈王子奧蘭多·布魯姆(江湖人稱開花)的圈外知音啊。
根據這位網友的「體驗」,她和開花「大叔」邂逅在英國的街頭,大叔不僅幫她提了拿不動的大提琴,還一路把她送到電車車站。這之後她就「有事沒事往大叔那跑」。
而開花本人,在她的描述中,養一隻大金毛迪奧(還會託付給她照顧),氣質高雅,精通鋼琴泡咖啡做提拉米蘇等技能,生活十分愜意而小資。
正當看客想問,這麼美好的畫面里答主在裡面幹啥呢,一個很有影響力的開花粉絲站出來打臉了:
開花定居美國加州,每年在英國呆不了幾天,2015年更是忙著在美國帶兒子;家裡從來沒養過金毛狗,只養過黑色拉布拉多;粉他這麼多年沒聽說過他擁有彈一手好鋼琴、沖一手好咖啡、做提拉米蘇這些言情男主必備技能,恰恰相反,身為健身達人的開花對飲食極為嚴格。
所以以上這番「親身體驗」,說是瑪麗蘇大作《俊美演員愛上我》的腳本好像還更可信一點。
講真,這位妹子的腦洞還是太保守傳統了,真粉絲紛紛表示這都啥年代了要編也編點刺激的啊。
這一出打臉戲碼,讓看笑話的人一邊覺得可笑,一邊又有點替這個重度中二病妹子不值:
編故事滿足自己的幻想我能理解,怎麼這麼大人了還拿出來忽悠人呢?
的確,幾乎所有人都有過愛編故事的羞恥歲月,特別是心智成熟度和腦洞面積成反比的時候。
有的時候是小時候寫作文被逼的,實在不知道怎麼寫《我的媽媽》,就把所有艱苦樸素老母親的情節往上套,最後生生編成了《英雄母親的一天》。
有些人則是喜歡幻想出以自己為主角的愛恨情仇大戲,一會兒進宮當格格了,一會兒是與天下為敵的大俠了,文采斐然的小朋友還會寫成小說,甚至在班級中傳閱。
據統計,23.3%(誤)的人把這個愛好從小帶到大,至今都還會伴著自己的腦中小劇場入睡,今天和吳磊談一場小狼狗的戀愛,明天跟胡歌在職場風雲中相愛相殺什麼的。
有時候編故事則是為了滿足小朋友之間的攀比心理,寫作文時想不起來的誇張修辭在跟同學吹牛皮的時候全用上了:
我這個鉛筆盒是我爸爸從英國帶回來的,他在那兒還碰見英國國王了!
我這個公主裙是帶魔法的,但是只有我一個人能看到!
這個手鏈上面是真的鑽石,1000塊錢一顆呢!(sorry,小時候爸媽的收入水平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怕被拆穿的就扯些反正別人也查不到的遠親,什麼我家鄰居認識小燕子,我二舅姥爺是哪個大人物的朋友。據說北京有一半孩子小時候都有一個揍過大張偉的表哥,另一半親自揍過大張偉。
說白了,編故事並且說出來、希望博得大家相信和羨慕的行為,無非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想成為眾人中自帶光環的焦點,接受大家的羨慕眼光。
編故事不可怕,反正誰炫耀還被拆穿了誰尷尬。
特別是長大了之後,羞恥感會導致大多數人也就停留在自己想想偷著樂的階段,真煞有介事地廣而告之,就有點一言難盡。
不過這也是如今網路上一個不可阻擋的現象——社交網路時代,全民都能編故事。
這裡指的不是那些惡意造謠中傷他人的,而是本心不存在惡意、單純只是想用故事抓人眼球、多獲幾個贊的,而且這些故事多是以自己為主角。
比如某易雲音樂的評論里,堪稱愛情故事大全,而且越看越眼熟,哪首歌底下都有那幾種劇本。
經常是A留言說自己如何如何邂逅了一個人,就會有B跳出來說我就是那個B,一唱一和演起了連續劇。大家看著都是圖一樂,很少有人當真。
當然,偶爾也會有不識相的人跳出來,無情戳穿這些複製粘貼連時間都不好好考據一下的故事搬運工。
再比如某音上經常能看到那種配樂凄慘中帶著一絲堅強的視頻,什麼「今天終於和前夫離婚了,以後就我和孩子獨自堅強了」,「結婚第4天他就徹夜不歸還打了我一頓,沒想到自己是瞎了眼」……
看多了就會覺得奇怪,怎麼你們的悲慘故事都差不多的?仔細一想,這很有可能是跟風所致,看到哪種套路最容易博眼球,就也有樣學樣。所以,大家一般都是從故事的同質化來辨認它們到底有幾分可信。
還有一種人,則是靠一枝獨秀、捨我其誰的宇宙至尊獨特性,在編故事界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
這些人常常喜歡看似不動聲色地回答那些關於家庭背景、個人能力的問題,輕則大驚小怪「真不知道那些月薪5萬的人是怎麼在北上活下去的」,重則像報菜名一樣羅列自己的顯赫世家。
看起來有點眼熟——畢竟大家12歲寫瑪麗蘇文的時候也吹過,我爸掌控著全球的生意,我7個帥氣冷峻的哥哥分別掌管著我家在全球七大洲的生意,這樣。
上面同一位po主——就讀於北大的書香世家女神——還在另一個問題里說道,自己蘇格蘭長大,巴黎念高中,在法國、德國、義大利都上過學。
並著重誇過自己的美貌和受歡迎程度——各種舞會的queen,被大多數人宣威最受歡迎女孩,優秀到讓外國男孩圍繞但沒人敢追。
大多數看客往往是不吃這一套的,因為這看上去就跟沉浸在冰晶蝶靈· Q·紫夢雅殤雪的世界裡沒長大一樣,就差沒說自己能流出七彩的眼淚能讓全世界的王子心痛了。
不過沒事,本身在公開場合吹牛皮這件事的目的就是獲得被迷惑之人的認同、以滿足虛榮心,只要有人發自內心地拜倒在石榴裙下追捧,就值了。
更傳奇的是有人宛若精分,認認真真地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N個平行宇宙,在網路上寫下了自己無數的精彩人生經歷——就是不知道哪個是真的。
當年轟動一時的某乎用戶@海賊-王路飛 就是代表人物,經網友總結,他一人足足分飾了244角。
在他的口中,他是一個14歲就代表國家參加奧運會,在2003同一年中能既和戰友排雷、又能在湖南長沙木材加工廠打工、還能為了躲避到英國做馴獸師的奇男子。
網友整理@海賊-王路飛 自述經歷的一部分
這些忽悠別人、不知道有沒有把自己也忽悠進去的人,大多數時候倒是不會對別人造成什麼實質性傷害,只是落個「裝逼遭雷劈」的笑柄罷了,娛樂自己也娛樂大家。
但是這些年的事件一次次告訴我們,在如今人人透明的互聯網上,熱愛吹牛就像高空走鋼絲一樣危險。
肆意滿足虛榮心的人往往沒想到,如今為了自己編故事裝逼付出的代價,可能是非常兇猛的人肉和謾罵,和小時候吹牛皮不可同日而語了。
比如一位叫@末陌莫 的網友曾經在表達對江歌案的看法時,揚言自己父親有政府內關係、自己也一手通天,稱自己要出手幫助兇手獲得「法律範圍內的最輕刑罰」。
他的言論明顯狂妄得可笑,偏偏還撞上了民憤的槍眼,導致憤怒的網友立刻大肆人肉了他。結果,發現他就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跟自己吹噓的那種一手遮天的人根本不沾邊。
在輿論的攻擊下,這個網友很快就認慫,發布認罪信然後銷聲匿跡了。
再比如,某乎上曾經有一位知名答主「燦妞兒」,以聰明學霸、爸媽知識分子、勵志健身等等令人艷羨又正能量的人設,成為小有名氣的網紅。
結果3年前因為被扒出,她誇大了自己的一些成就和頭銜,偽造了一些事情忽悠了粉絲,這引發的反感繼而引來一場全面扒皮,網友的攻擊也讓她默默清空賬號消失了。
正如她當初的告別聲明中所說,成名的光環會引誘人做出一些偏離本心的事情,不知不覺中就開始捏造一些讓自己看上去更受歡迎的事情往身上貼,說白了其實是出於長遠「自利」的動機。
如今很多主動參與編故事亂象的人,也逃不開這樣的心理。就和小時候編故事以換取同學的艷羨一樣,如今在網上編故事也成為一種獲取從現實中得不到的認同的方式,甚至將它變成一件能長遠披在身上的華麗外皮,給自己一種「我就是故事中那個完美的人」的錯覺。
出賣誠實而換得一眾陌生人的追捧,這誘惑對很多人來說著實很大,躲在虛擬賬戶後捏造的代價相比之下不值一提。
但是他們身處其中時卻很難看清,在互聯網苛刻的眼睛之下,隨口編編故事可能要付出的代價比想像中嚴重多了,當初滿足虛榮心得到的快感根本償還不過來。
然而一次扒皮過後,還是會有新的編故事愛好者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或許我們可以看出來,總是有人吃那別人打造出的烏托邦那一套。
說白了,人對故事是有渴求的。就像那些選秀節目一開始讓選手打故事牌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樣,只要在一個度內,編故事其實能同時滋養供給者和吸收者雙方。
這一點,也讓編故事逐漸促成了一種新型互聯網生意。
編故事已經不止是電影、電視、遊戲等創意產業的靈魂,它可以滲透在「獲取信息並獲得代入感」這個需求帶來的方方面面。
比如當年登在《知音》等馬桶讀物上的情感文章,到今天換了個閱讀載體,變成了網上關於明星八卦與情感的雞湯文,畫風依然火辣到像是趴在人家床底下偷聽來的。
傳說中陳羽凡寫給出軌白百何的《讓我最後一次守護你》
再比如對靠文字討口飯吃的人來說,為了更精準地戳到情緒,經常寫一些讓人代入感很強的小故事——我表妹,我同事,我有一朋友,我有一朋友的老闆……乍一看作者的世界裡沒一個過得幸福的好人。
講故事不可怕,主要是露餡的時候會很尷尬。前段時間就有篇熱文被眼見的讀者發現,所謂的故事主人公發的朋友圈怎麼還帶著「刪除」倆字呢?這不只能是自己發的嗎?
雖然落得一陣嘲諷,但不得不承認,這些為了戳中人們內心G點而精心打造的故事,總會有人相信,或者說,願意相信。
反正看故事的人滿足情感需求,編故事的人完成流量KPI,就是一門各取所需的生意而已。
但是一旦把握不好那個「讓人願意相信」的度,讓編故事的事實擺上了明面,讓聽故事的人如夢方醒,甚至利益受到了損害,事情就變味了。
今年2月,微博上的一次虛假故事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以粉絲投稿為生的樹洞型吐槽類博主@不科學醬 和 @大歐洲吐槽君 都發布了一個粉絲髮來的消息,自稱人在德國,家門口屢次收到看起來很可怖的塗鴉。
面對這個在國外的獨身女孩子的求助,國內的網友紛紛支招,分析出了各種關於邪教拿活人獻祭、盯上她了等等信息。
恐慌情緒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既嚇壞了海外黨,也讓國內熱心網友愈發關注這件事。直到發酵到駐德大使館等官方機構都參與進來,卻發現大使館和當地華人群從未如這位網友所說,收到她的求助。
漏洞百出後,這個網友很快以自己的微博號站出來道歉,說這一切都是一時興起的惡作劇,自己「連累了不科學醬和大歐洲吐槽君」。
一片嘩然後,受了欺騙的網友不依不饒,繼續揪出這一系列吐槽系賬號的許多可疑之處。
有人質疑這個ID是否就是北美吐槽君旗下自己養的小號,因為就在事發幾天前北美吐槽君還轉發過這個ID的微博,這未免有點巧合。
更是有曾經給北美吐槽君投過稿的網友@雙魚sama 發聲稱,自己以前就有過編故事投稿、還被選中的經歷,對方的人還在QQ上聯繫他,希望能建立長期有償供稿關係。
而且他此前還在自己的投稿下面留過言,說這個投稿是自己編的,而且去年有個很火的投稿也是他編的。
但後來,@雙魚sama 發微博稱自己受到了威脅人身安全的恐嚇私信,就刪除了自己的微博。北美吐槽君也發聲明堅稱他們不認識「黑彌撒事件」的造謠主人公,也否認了@雙魚sama 的指控。
鬧劇到此不了了之。
但這一次事件造成的惡劣的社會影響,讓這類以投稿為生的平台的信譽來了個大跳水。很多網友感嘆說,自己以前很喜歡看這類平台,但以後可能不會再這麼真情實感了。
畢竟,這類樹洞型平台的火爆在於它用戲劇性很強的故事和場景設置,給了網友一個宣洩情緒、發表自己看法的出口,但一旦讓聽故事的人猛然意識到自己像個被人玩弄的傻子,買賣就做不下去了。
更過分的是,編故事能被上升到犯罪的層面,有人用精心打造的故事進行詐騙。
某乎上曾經有位著名的情感類答主,擁有6萬多粉絲,獲得過13萬次贊,因為頭像中的顏值也被捧為女神的級別。
2015年5月,她和一個名為「ck小小」、自稱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網友互動,並用自己戰勝病魔的經歷鼓勵她,還表示自己願意給予經濟上的援助,這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在多次互動後,「ck小小」公布了自己的支付寶賬號,獲得了數十萬的愛心捐款,然而此後卻銷聲匿跡。
終於,感到不對勁的網友質疑、扒皮,輿論終於逼得始作俑者童瑤現身自首了——原來這個ID的真身根本不是什麼勵志女神,只是一個編故事騙人的男人而已,「ck小小」的賬戶也是他編造出來的,騙來的善款自然都落入了他手中。
這件事一時間讓很多網友齒寒也心寒,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誰會帶著精心打造的故事,殘忍地利用你的好奇心和同情心。
最終讓聽信故事的人奉獻了自己的愛心,構成了犯罪行為,這就比之前說的所有情況都還要更嚴重。
不得不承認,網路的開放性和互動性,讓我們越來越被各種自發編造、有意編造的故事包圍,難以自拔。
編故事的人,和愛聽故事的人,其實都在用一個個奪人眼球的故事滋養著自己的慾望。
但這不代表就要放縱別有用心的人操縱它用不當方式謀利。大家都在網上混了這麼久,站在流量頂峰的人太知道什麼樣的鬧劇、狗血、歪曲價值觀,或是例如炫富、拜金女、「直男癌」等性格和特質會吸引來眼球和口水。
只需寥寥兩筆,就能心滿意足地看著輿論為了不存在的故事廝殺一片,就像站在池塘邊看著魚瘋狂地爭搶魚食而互相廝打——然而這並不是聽故事的人獻出好奇心的初衷。
說到底,在這場看似各取所需的交易中,一旦出現了受損失的一方,往往會是在故事裡投入感情的人。
要麼物質受損,比如「愛心變現」,最後被證實不過是按劇本演的一場騙局。
要麼精神受損,感情受騙也沒處說理,想到別人賣完故事賺了好處、還拿自己當傻子嘲笑,更是憋屈。
所以還是那句話,編故事沒有多可怕,只是當心別讓自己成了故事裡的輸家。
※投胎式演技,非奧斯卡新影帝莫屬
※從兵馬俑的兩次受損,看「國寶」海外遇險記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