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都是自己的陌生人

我們都是自己的陌生人

?關注屬於我們的精神角落

「人們常常認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可是殊不知,我們對於自己的感覺和預測經常是錯誤的,我們無意之間成了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是_________。

前幾天,我的室友神秘兮兮地對我說,

十九兒,你最近不是在搗鼓心理學嗎?

不如,我們來點高深的東西呀?

然後遞給了我一張紙,

上面寫道:我是____________。

剛看到的時候,我懵掉了,這是化身哲學家的節奏呀。

然後想想,我好像真的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那就認真想一下唄。

然後我寫了十幾個答案,

可是到最後面對那麼多答案的時候,我竟無從下手,

我開始懷疑,我到底是誰?

1

社會賦予的角色

社會的角色太多,很難做,當你真的做到的時候,一切都假了。

人生,真的別無選擇嗎?

是的。

家庭的羈絆,父母的期望,自身的壓力...大部分人只能在人生這個舞台上用演技來麻醉自己,然後告訴自己:「我很好!」

澤娜·布里斯克在2005年獲得了奧斯卡的最佳紀錄片獎,源於一部名為《生於妓院》的紀錄片。這是一部以印度加爾各答妓院里的孩子們為主角的紀錄片。

在拍攝過程中,澤娜認識了8個小孩子,各發給他們一台相機,教他們怎麼拍攝。

在這期間,澤娜帶孩子們去遊玩,教他們用自己的作品去募款,幫他們在印度、美國開辦展覽,拍賣攝影作品,進入正常的寄宿學校接受教育,讓他們遠離那個環境。

沒想到的是,當初她親自送到學校的8個孩子,已經有5個離開了。而作為影片女主的寶貝,更是頂著奧斯卡大獎女主角的光環,成為當地的名妓。

在印度,有超過300萬女性性工作者,其中34%是在18歲之前進入這個行業的。有的女孩因為貧窮被家人賣到這裡,更多的女孩則生於妓院、長於妓院,年少為妓直到年老。

種姓的藩籬,匱乏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家庭的羈絆,她們最終只能淪為這個制度下的犧牲品。

近觀我們身邊,到處也都是被「社會」這一隻魔手牢牢抓住的無助者。

還記得嗎?

那時候你還在讀大學,跟朋友聚會喝酒的時候,一邊吐槽認識的XX同學是怎麼討輔導員歡心,每次請假都很順利,一邊拍著胸口,信誓旦旦地說,我最討厭這種阿諛奉承的人了,只會拍馬屁... 而畢業後,對著領導畢恭畢敬的,想盡一切辦法討老闆的歡心的又是誰?

當你看見那些在酒店洗手間吐得一塌糊塗,而後又重新捋捋衣領,端著職業的微笑重新走向包間的職員時,自己心裡在想,我以後一定不要找這些需要應酬的工作。而多年後,又是誰端起一杯白酒,說:「X總,請多多關照呀!我先干為敬了!」隨後一飲而盡。

「社會」是一個改造師,把我們變成了曾經自己最討厭的角色。

2

別人賦予的角色

人的一生總在演繹他人,到後來卻忘了自己。

當你面對一面鏡子時,你是無所遮蔽的,你的一顰一笑都會展示在鏡子里。這時,你是它的主人,由你來控制自己真正想要展示的樣子。

而當你面對一個人時,你的身上其實已經帶有了很多標籤。為了維持你在他人心中的形象,你需要思考的是應該選擇哪一個標籤。

暗戀已久的男神,有一天主動加了你的微信,說某一天看見你穿著仙女裙在樓道走過,一頭柔順的長髮,覺得你很淑女,很有氣質,想跟你談談詩詞歌賦聊聊人生哲理。那一刻你很開心(誰被男神撩了會不開心呀),開心得忘記了那不是你,那只是別人喜歡的你,真實的你大大咧咧,喜歡重口味的影視作品,也不喜歡看書。每當男神跟你說到高深話題的時候,只能趕緊百度,把話題硬撐下去。跟男神出去逛街的時候,也只敢穿著白裙子走著小碎步,那個扭扭捏捏的樣子就像是在嘲笑自己:「你真假!」

在當今社會上,為了維持我們在別人心中的印象,往往都會給自己設定討喜的角色,甚至於拋棄真實的自我,戴上面紗,裹上一層又一層,就為了扮演別人喜歡的那個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斯洛的19號房 的精彩文章:

醒醒吧,騷年!別帶著簡歷就直接去面試了

TAG:馬斯洛的19號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