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每日學一點:時辰、經絡、穴位之脾經

中醫每日學一點:時辰、經絡、穴位之脾經

脾經 已時(9點至11點)—足太陰脾經旺。

已時脾經旺,造血身體狀;「脾主運化,脾統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

「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

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質量好,所以嘴唇是紅潤的。

唇白標誌血氣不足,唇暗、唇紫標誌寒入脾經。

虛症:內分泌失調或分泌不足、胃弱、膝異常、易失眠、疲勞、食欲不振、大便異常、腹脹等。

實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脹氣打嗝、頭疼、疲倦乏力、膝關節異常、排便異常等。

足太陰脾經

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脾經。

循行部位起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在內踝上8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膈肌,沿食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

本經脈分支從胃別出,上行通過膈肌,注入心中,交於 手少陰心經。

本經脈腧穴有:隱白、大都、 太白、公孫、商丘、 三陰交、 漏谷、 地機、 陰陵泉、 血海、 箕門、 沖門、 府舍、 腹結、 大橫、 腹哀、 食竇、 天溪、 胸鄉、周榮、 大包。共42穴,左右各21穴。

本經穴位較多,常見於艾灸的穴位有:三陰交、學海、沖門。

本經穴位主治胃病、婦科、 前陰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 的精彩文章:

廣龍堂經絡篇——陰陽相對,有何作用?
足闕陰肝經:子午流注之丑時經絡

TAG: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