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又是一年元宵夜,穿回宋朝去過節

又是一年元宵夜,穿回宋朝去過節

文 / 尤綰琬

源 / 時光粥(ID:timefeeling)

GIF

為什麼是宋朝?因為熱鬧。

處於封建社會變革拐點的宋朝,城市經濟空前繁榮。這裡有汴京潘樓的「千門明月」,也有臨安天街的「奇伎百端」,有才子艷質的羅綺香風,也有市井之家的絹燈詩詞。

在中國歷史上處於封建社會變革拐點的宋朝,商農並重,解除了商業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促進政府商稅收入的增長——北宋慶曆年間,商稅收入逾2,200萬貫,略略掐指一算,大約相當於今天25億元人民幣。

「萬重繒彩、燭影花陰」的背景中有官府財政敞開花的錢袋子——提前布置的街市、皇室下賜的御酒、宋皇登樓與民同樂、還有壓軸出場的官府自選動作「買市」,哪一樁不是擲銀子的運營策劃?

而在如此喜慶喧騰的元宵夜中,花燈是點綴,是線條,是不可或缺的聯合主演之一。

宋朝並不是第一個「張燈」的朝代。

《帝京景物略》載,「張燈之始也,漢祀太乙」。因此,有人認為,每年正月上辛日,漢武帝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神是元宵節的源起。祭神為什麼用燈火?學者分析研究了三種主要的起源說法後提出,元宵節起源確與燈火祭神有關,而燈火祭神的傳統可上溯至先秦時期的燎天祭儀。

史料記載,燎祭,是在積聚起來的薪柴上,放置動物犧牲、玉、帛等物品,點火燒燎。人們認為這樣燃燒時產生的氣味能上達於天,人因此而得以與天神溝通。

圖via 匯圖網

後來,由普通燎祀衍生出夜晚在庭院中燒火祭天的方式,就是庭燎。《周禮·秋官·司烜氏》中寫道,「凡邦之大事,其焚燭庭燎」。庭燎中,照亮夜空的火光承載著人們對天神的祈求。及至漢朝,柴燒之火由油燭之火取而代之,燈與神這才搭上線。

相比於柴燒之火,燈火更便於通宵祭祀,並伴有觀賞因素。祭儀於是延續下去。如唐玄宗時官員徐堅在《初學記》中所說,「《史記·樂書》曰漢家祀太一,以昏時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遊觀燈,是其遺事。」

雖然隋煬帝早就寫過一首《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言及為佛家宣教弘法所用的元宵節時有「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的描述,但真正把元宵夜過成狂歡節的,是宋朝,畢竟有官定的放燈「黃金周」。

元宵節官定放燈的事兒,唐朝也有,不過只許三夜,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值得一提的是,在宵禁制度嚴格的唐朝,特許放燈這三天里「金吾不禁夜」,以便百姓觀燈過節。

到宋朝,宵禁制度瓦解——夜生活在汴京宋皇的眼裡就不算事兒。

此外,乾德五年,宋太祖詔曰,「上元張燈舊止三夜。今朝廷無事,區宇乂安,方當年穀之豐登,宜縱士民之行樂。」欣慰於國泰民安的頂層下令開封府放燈時間順延兩天,並「後遂為例」。到南宋淳祐年間,又增加一天,元宵花燈從正月十三一直亮到正月十八,共6天。

上元夜,百姓家中也點燈,為什麼要出門賞燈呢?據說,閑居洛陽的司馬光也有過同樣的疑惑。他夫人的回答是,「兼欲看遊人」。與禁止女性元宵夜遊的明朝和非議元宵夜男女交路的清朝不同,宋朝並不限制女子自由行走。

御街華燈,王孫酒聚,寶馬雕車,女子出遊,脂香滿路。人影稠密的街市上,有唱曲兒跳舞的、有說渾話說書的、有表演雜劇散段的、也有練武術玩雜技,吆喝聲、喝彩聲,聲聲不息。

這般情景曾令生活在禁止民間放燈的元朝劉辰翁異常懷戀,身為宋代遺民,他在憂悶中寫道,「不是看重燈,重見河邊女。長是蛾兒作隊行,路轉風吹去。十載廢元宵,滿耳番腔鼓。欲識尊前太守誰,起向尊前舞。」

宋朝的元宵節,要鬧夠鬧,要靜有靜。作為當今元宵節三大保留節目之一的「打燈謎」正是從南宋開始的。

謎語脈承韻文文體之一「隱語」。隱語是用隱晦之言暗指,讓聽者自行揣摩領會語意的特殊話語方式,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廣泛存在於社會政治生活領域。有「隱」就有「射」,有《韓非子·難三》《呂氏春秋·重言》對此都有明確記載。

把隱語定義為一種成熟文學樣式的劉勰同時認為,後來的謎語產生於曹魏時期,由隱語發展蛻變而成。「設隱」和「射隱」成為謎語的兩個基本組成部分——前者是謎面,後者是謎底。

研究認為,隱語在唐代已成為一種伎藝。時至兩宋,射隱猜謎更是風行市井的文藝活動。《東京夢華錄》中就有作為北宋各種「瓦肆伎藝」之一的「商謎」一類相關記載。

宋代周密在《武林舊事》中亦記,有不耽於衝撞宋朝頂層「粉飾太平」之初衷的人「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從此「燈」與「謎」牽手。

彼時說「燈謎」正是因為謎語懸掛或寫在紗燈上引人猜射。

作為一種成熟文體的燈謎則產生於明代,逐漸形成由謎面、謎目、謎格、謎底構成的文體結構。其中,「謎目」指謎底所屬的範圍,「謎格」指約定而成的制謎的特殊格式。

普通的文字遊戲就此升格為文人雅戲——以往字謎和物謎的慣用手法被擱置,轉而使用文字的多義性追求別解。

並不是所有的燈謎都標有謎格,遵循通用制謎方法(即謎體)的燈謎往往不必再標謎格。清末民初謎家張起南在《橐園春燈話》中總結道,「謎有體有格,體則有會意、象形、諧聲、增損、離合、假借之別,格則有系鈴、解鈴、捲簾、折腰、落帽、脫靴、錦屏之殊。大抵用格必須在旁註明,體則不能先為表示。」

對此,只想說,他們文化人真會玩兒。

明清兩代文學作品中有不少燈謎。至今令人頗費猜度的是《紅樓夢》中薛寶琴制的懷古詩燈謎,因為,曹雪芹沒給謎底。引舉一例,大家感受一下。

馬嵬懷古

寂寞脂痕漬汗光,溫柔一旦付東洋。

只因遺得風流跡,此日衣衾尚有香。

「萬街千巷,盡皆繁華浩鬧」的宋朝元宵夜,是城市安防的大考。重大節慶集會上,防火、防盜、防兒童走失、防刑事犯罪等等都是一等一的要務。

宋朝有相對完備的消防制度,一百多萬人口的臨安有五千多名專職消防官兵,每二三百步設有火警崗哨。元宵放燈期間,還會安排政府官員巡察。

為防範奸人趁亂作案,宋朝元宵夜,「凡熱鬧人多之處,皆點巨燭、松柴照路,亮如白晝」。同時,作為城市中緝捕盜賊的治安機構,「都轄房」的忙碌可想而知。

圖via 視覺中國

遊人接踵偕行,若佩戴的零散飾品中有極心愛之物,那就多少留點兒心。不然,說不定遇見熟人打招呼時,會聽到一句「怎麼少了一隻耳環」之類的提醒。根據《武林舊事》的記載,元宵夜中「遺鈿墮珥」的人不少。人散收燈後,打著小燈「掃街」時能撿到一些貴重首飾。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此等良辰,豈容辜負。那麼就整理衣裝,打消顧慮,拿好攻略,好好玩吧,詩酒趁年華。

粥長互動

~留言猜燈謎拿獎品嘍~

留言寫下你的謎底。第一位猜對2個燈謎的朋友即可獲贈江弱水的《詩的八堂課》一本。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於後台聯繫粥長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光粥 的精彩文章:

TAG:時光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