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糞便類的中藥有哪些嗎?

你知道糞便類的中藥有哪些嗎?

導讀:糞便類的中藥有哪些?中藥的種類多種多樣,有些動物的糞便也可以入葯。那麼糞便類的中藥有哪些?下面推薦幾種糞便類的中藥,一起來看看。

編輯:常山

糞便類的中藥有哪些

在祖國醫學中,有不少動物排泄的糞便,成為治病的藥物,由於具有一定的醫療價值,人們還為它起了一些有趣的雅號。糞便類的中藥主要有望月砂、夜明砂、五靈脂、龍涎香、蠶砂、白丁香等,具體來看看。

1

望月砂

望月砂,又稱明月砂,為兔科動物野兔的乾燥糞便。「望月」之名,乃出自嫦娥奔月的故事,因嫦娥是與玉兔一同登月的。野兔常站立起來東張西望,觀察周圍動靜,古人以為它是敬拜隨嫦娥奔月的祖先;野兔的糞便也由此而引申得名為望月砂。

望月砂性味辛平,入肝、肺經,主要用於明目殺蟲,治目暗翳障、癆瘵、疳疾、痔漏等症;常用量3—9克。野兔種類很多,其糞便均可入葯,但家兔糞便不供藥用。家兔糞表面光滑、破碎後不顯草質,可資區別。

2

夜明砂

夜明砂,原名天鼠屎。為蝙蝠科動物蝙蝠、大管鼻蝠、普通伏翼以及其他多種蝙蝠的糞便,此藥材全年均可採集,以夏季為宜,從山洞中鏟取,除去泥土,揀去泥土,揀去雜質,晒乾。以質輕、乾燥、色棕褐、無泥沙等雜質者為佳。

夜明砂,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清熱明目、散血消積的功效。含有尿素、尿酸、膽甾及少量的維生素A等。可治療內外障翳、瘰癧疳積等症,大多眼科疾病都少不了用夜明砂。

3

五靈脂

是鼯鼠科動物橙足鼯鼠和飛鼠的乾燥糞便,是一種常用的活血祛瘀葯。鼯鼠又名寒號鳥,在其洞穴附近常可見到灰黑的糞便。據藥理學測定,五靈脂含有大量樹脂、尿酸及維生素A類物質,臨床上常分生用和炒用。生用可行血止痛,治療心腹血氣諸痛、閉經、產後瘀血作痛,還可用於治療蛇、蠍、蜈蚣等毒蟲咬傷;炒用可以止血,治療婦女血崩、月經過多、赤帶不絕等症。

4

龍涎香

龍涎香是抹香鯨科動物抹香鯨的腸內分泌物的乾燥品,為動物糞便中最名貴者。取自需宰殺的抹香鯨,從其腸內取其分泌物(即鯨魚的糞便,它是抹香鯨吞食墨魚後,胃腸道分泌出來的灰黑色的蠟狀排泄物)。剛排泄出來的龍涎香惡臭難聞,真令人不屑一顧,一段時間後,逐漸由惡臭轉清香,且越放越香。

龍涎香具有麝香清幽之氣而又勝於麝香,不僅是一種十分寶貴的藥物,也是一種十分珍貴的香料,用龍涎香熏過的物品,芳香之氣能保持很長時間。其味甘、氣腥、性澀,具有行氣活血、散結止痛、利水通淋、理氣化痰等功效,用於治療咳喘氣逆、心腹疼痛等症。

5

蠶砂

蠶砂又名蠶矢,是家蠶的乾燥糞便。性味甘溫,入肝、脾、胃經,有燥濕祛風、和胃化濁、活血定痛之功。常用於風濕痹痛、頭風、頭痛、皮膚瘙癢、腰腿冷痛、腹痛吐瀉等症。古人將蠶砂炒熱後裝入袋中,趁熱敷患處,可治諸關節疼痛,半身不遂。民間用蠶砂做枕芯的填充物,有清肝明目之效。

6

白丁香

白丁香,即麻雀的糞便,又稱為雀蘇、青丹。其性溫,味苦,有小毒;入肝、腎二經。能消滯治疝,退翳去胬肉。內服研末為丸、散,外用研細調敷。腎虛有火及孕婦忌服。

以上就是一些糞便類的中藥,供大家參考。

來源:中藥新葯


學習中藥時,都知道葯有升降沉浮和歸經。大多數藥物都有自己特有的歸經特點,但其中的少數,可以通行十二經,從而成為醫家的「寵兒」。最為人熟知的通行十二經的藥物有附子和甘草。其實除此之外,還有不少藥物也具有通行十二經的作用,但這些藥物往往被臨床工作者所忽略。其實,通行十二經的藥物一般作用範圍都比較廣,可作為臨床的常用藥,現將其集錄在一起以方便大家查找。一起來看吧——

人蔘

「一名黃參,茯苓、馬藺為之使;畏五靈脂,惡皂莢、黑豆、鹵咸、人溲,反藜蘆;忌鐵器,動紫石英。甘、微苦;生微涼,熟微溫。入手太陰經氣分。能通行十二經,大補肺中元氣,肺氣旺則四臟之氣皆旺,補陽以生陰,崇土以制火。陽氣暴脫,能回之於無何有之鄉;陰血崩潰,能障之於已決裂之後。陽氣虛者,固所必需;陰血虛者,亦不可缺。」(《得配本草》)

柴胡

「半夏為之使;畏紫菀、藜蘆,惡皂莢。苦、微辛,微寒。入足少陽、厥陰經。在經主氣,在臟主血。宣暢氣血,散郁調經,昇陽氣,平相火。治傷寒瘧疾,寒熱往來,頭角疼痛,心下煩熱,嘔吐脅疼,口苦耳聾,婦人熱入血室,小兒痘症疳熱,散十二經瘡疽熱痛。得益氣葯,昇陽氣;得清氣葯,散邪熱;得甘草,治餘熱伏暑;得硃砂、豬膽汁,治小兒遍身如火;配人蔘,治虛勞邪熱;配決明子,治眼目昏暗;佐地骨皮,治邪熱骨蒸;和白虎湯,療邪熱煩渴。行厥陰,川連為佐;行少陽,黃芩為佐。」(《得配本草》)

香附

「辛香、微苦、微甘,通行十二經八脈氣分,調一切氣,能引血葯至氣分而生血,解六郁利三焦,消積調經,乃治標之品,損氣耗血。」(《本草分經》)

乳香

「苦溫,辛香善竄,入心,通行十二經,調氣活血,祛風舒筋,托里護心,香徹瘡孔,能使毒瓦斯外出,消腫止痛生肌。」(《本草分經》)

威靈仙

「辛、咸,溫,屬木。宣疏五臟,通行十二經,行氣祛風破積,治風濕痰飲諸病,性極快利,積不痊者,服之有效。然大走真氣耗血,用宜詳慎。」(《本草分經》)

沒藥

「苦平,入十二經,散結氣,通瘀血,消腫定痛生肌。」(《本草分經》)

防己

「大辛、苦,寒,入膀胱。去火邪,能行十二經,通腠理,利九竅,瀉下焦血分濕熱,療風行水,降氣下痰。性險而健,惟濕熱壅遏及香港腳病,凡下焦濕熱致二陰不通者,用此治之。有二種,漢防己治水用,木防己治風用。」(《本草分經》)

牛蒡子

「辛、苦,寒滑。瀉熱散結,宣肺氣,清喉理嗽,利二便,行十二經,散諸腫、瘡毒、腰膝滯氣。根苦寒,治中風,貼反花瘡。」(《本草分經》)

綠豆

「甘寒,行十二經,清熱解毒,利水和脾。功在綠皮,去皮即壅氣。煮湯加蜜或鹽,冷凍飲料。粉撲痘瘡潰爛。」(《本草分經》)

蘄艾

「苦、辛,生溫熟熱,純陽香燥,能回垂絕之元陽,通十二經,走三陰而尤為肝脾腎之葯。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血溫中,開郁調經,殺蛔,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本草分經》)

大棗

「甘溫,補中益氣,滋脾土,潤心肺,調營衛,通九竅,助十二經,和百葯,脾病宜食之。加入補劑與姜並行,能發脾胃升騰之氣。風疾、痰疾俱非所宜。紅棗功用相仿,而力稍遜;南棗不入葯;生棗甘辛,多食生寒熱。」(《本草分經》)

白豆

「甘平,補五臟,暖腸胃,調中,助十二經脈,腎病宜食之。豆葉利五臟、下氣。豆腐甘、咸,寒,清熱散血,和脾胃,消脹滿,下大腸濁氣。」(《本草分經》)

木通

「根也。入手足太陽、手少陰、厥陰。瀉氣分濕熱,防己瀉血分濕熱。脾胃不和則水道不利,乃致郁,為寒熱,為腫脹,為淋秘,為痹癉,俱宜木通淡滲之劑,分利陰陽,則水行火降,脾胃和,而心腎平矣。《本經》除脾胃寒熱者,以其通利濕熱也。曰通利九竅、血脈、關節者,以其味淡滲也。曰令人不忘及去惡蟲者,竅利則神識清,濕散則惡蟲去。以其通達九竅,行十二經,故又能催生下乳,散癰腫結熱。惟胃虛腎冷,及傷寒大便結燥,表虛多汗者禁服。恐重傷津液耗散胃汁也。時珍曰:木通上能通心清肺達九竅,下能泄濕祛熱,豈止利小便而已哉。蓋能泄丙丁則肺不受邪。能通水道,水源即清,而諸經之濕熱皆從小便泄去,故導赤散用之。」(《本經逢原》)

【感謝閱讀】

免責申明:本微信訂閱號所發資料信息來自互聯網收集,主要用於供給大家學習、交流。我們尊重原創作者和單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直接留言或電話聯繫我們,立刻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獸葯經理人 的精彩文章:

同為「阿莫西林可溶性粉」,為什麼藥品藥效差別卻如此之大?

TAG:獸葯經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