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評:淹沒Facebook的數據洪流
我的文章不算高產,正如你們所看到的,可以每天更新的微信公眾號生生被我弄成了「半月刊」。而我們所關注的領域,無論是時政還是科技,全都是日新月異、高潮迭起、瞬息萬變的,按照目前的文章創作效率,想必最新鮮、第一手的資訊和分析算是與我們無緣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決定開闢一個全新的系列,文章短一點(不像之前動輒好幾千字),圖片少一點(其實給文章配圖是很費時間的),著眼於科技圈和國際政壇最新近最重要的時訊新聞,全乾貨的「短評」、「快評」,緊跟時代步伐,在分析中做出評論,在總結中做出預測。
好吧,真是不怕文章出的慢,就怕隨便亂開坑啊!
作為「科技快評」系列的第一篇,我們來關注近日引發全球科技界「大地震」的Facebook用戶數據泄漏事件,一件有可能對未來世界的發展軌跡產生深遠影響的大事,能遇到此等意義的事件來開啟一個系列,我們的運氣真的不錯。
簡述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本月(2018年3月)17日,紐約時報和英國衛報共同披露,Facebook上超過5000萬名用戶的數據被一家叫做「劍橋分析」的數據公司獲取,並被用於廣告的精確投放。這似乎沒什麼,但問題在於,他們投放的是政治廣告,特朗普當選、英國脫歐等事件背後都有這家公司暗地操作的身影。
我們平日里在網路上的點滴活動都會被記錄下來,以數據的形式儲存在互聯網公司的資料庫中,因為大數據技術的崛起,這些數據成為了資源,它們得以被深度挖掘,以便在其中找到有商業價值的東西。我們在淘寶、天貓上查找過某樣商品後,在其他網頁看到的大量同類商品的推薦信息就是精確廣告。
精確廣告並非沒有積極意義,廣告存在的合理性在於其能夠促進信息流動,幫助消費者和產品之間建立連接,迅速達成交易意向並創造信任,從而降低交易成本。精確廣告完全可以勝任這些工作,並且可以比傳統廣告更加高效。但是這一次,Facebook的麻煩在於:第一他們觸碰了西方人最為敏感的隱私問題;第二這些數據的泄漏被認為是左右了政治,破壞了民主制度;第三是選民們為自己投票決定的總統人選和是否脫歐後了悔,現在把這股怨氣撒在Facebook身上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所以說馬克·扎克伯格是非常倒霉的,這個最堅定的支持全球化、最樂觀的面朝未來的人被認為是特朗普上台與歐洲分裂等事件的幕後幫凶,從「全民偶像」、「時代英雄」墮落成了「全民公敵」,在整個過程中小扎究竟做錯了什麼呢?
有一個責任他是推不掉的,面對危機時,他的反應太慢了,而且做出的回應完全是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受害者,沒有半句要道歉的意思,比起解決問題似乎更像是在逃避問題。我們不知道小扎為什麼會有如此糟糕的表現,市場分析認為是他過於缺少處理危機的經驗,的確,這位24歲就成為億萬富翁的年輕人一路上都太過順利了,他無法想像Facebook竟然會一步墜入地獄,甚至有可能在事情剛剛發生時他都沒太在意。
那麼Facebook把數據出售給其他公司的經營方式有問題嗎?先不考慮隱私,單從科技和經濟的角度講,能夠被採集並且從中可以發掘出價值的數據如果未能得到良好的利用,在本質上這是一種浪費行為。當前獲得廣泛應用的大數據技術實際上就是對大量用戶進行數據採集後實施深度分析,進而形成決策力和精準執行力的技術,如果數據被禁止採集,那麼無米下炊的大數據技術也只能是空中樓閣。
所以把數據出售給其他公司加以利用是符合時代動向的,只不過,Facebook或許應該在合作夥伴的選擇上做的更好,如果是一家聲名卓著的快消品公司,你大可方心的與之合作,但是對於一家曾受雇於多個政治集團,背景複雜的商業數據分析公司仍然表現得毫無顧慮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選擇並甄別客戶的另一個目的是保證所有背靠著數據分析技術而被精確投放的信息都是真實有效的。如今這個時代,我們每天被各種信息所包圍,大家有各種各樣的渠道去獲取自己關心的東西,精確投放的信息僅僅是增加了特定內容被看到的概率,在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種效率提升。但前提是,所有這些信息一律都應該是真實有效的,如果是假信息、假新聞,那麼這種宣傳行為就是犯罪,自然會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予以制裁。現在英國政府已經介入了該事件的調查,他們搜查了「劍橋分析」的辦公室,看來這家公司確實是不怎麼本分。而Facebook的過失在於沒能識別出這種「危險分子」,當然也不能排除他們明知這家公司的底細,但為了錢而毫無底線,什麼都可以做的可能,如果真的是這樣,那Facebook將會徹底失去用戶的支持。
那麼當今以及未來我們的隱私問題該如何解決呢?這是一個太過複雜的問題,但我們仍不妨試著提供一種思路——不同信息部件的分散式掌握。簡單來說就是由掌握著流量的互聯網巨頭們採集信息,並凝固為數據,然後把不同方面、不同形式的數據提供給通過了資質審查且信用認定良好的各類分析公司,提供的內容中僅包括用戶的行為數據,而諸如身份信息、ID地址等則由互聯網平台自行保管,最後分析公司完成數據挖掘後再將解決方案返還給互聯網平台進行精確投放。這樣一來,信息的收集與分發者不知道用戶的隱私內容,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者則不知道用戶究竟是誰,每個人都只掌握一部分的事實,也就沒有人可以再威脅到用戶的隱私了。
這還只是一個不成熟的提議,大量的細節有待推敲,總體思路是否可行也尚需驗證。不過對於存亡邊緣的Facebook,任何嘗試都是有意義的,一場危機或許不足以打倒這個巨頭,但是深層問題一天不得到根本性的解決,Facebook的前途就將始終籠罩於陰影之下。至於馬克·扎克伯格,若是他不能及時找到並把握住轉機,他或許會失去對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的控制權,即將到來的可能是改變他一生的悲劇時刻。
TAG:我們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