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本書和關於它的漫長旅行

一本書和關於它的漫長旅行

2002年買的。真是好書,簡潔流暢,有中文之美。可惜當時閱歷太淺,只覺得生活在遠方。浪漫之都巴黎,又有厚重歷史和優美風景,真想去看看啊!幸虧那時候還沒有智能手機和朋友圈,暴露頭腦空空的機會不多。再說窮得只夠吃飽,連穿暖都勉強,旅行只能是想想而已。

夢見過置身巴黎,而且塞納河對岸竟然是高迪的聖家堂。雖然夢得荒謬,醒了也還是遺憾得想踢自己。

2013年豆瓣上兩個雞賊阿姨各自連載了她們在巴黎摳門旅行的日記。十幾天的行程每天一篇流水賬,話嘮,圖文並茂,好看得讓人停不下來。讀前面幾篇的時候我還能穩住不動心,還覺得歲月讓我有成長。然後就看見她們曬出整間屋子的莫奈……我真的喜歡莫奈啊!抓心撓肝……

十年了,旅行資費可以慢慢攢出來,思維慣性卻改不掉。即使確認了我不是虛榮,是真的很想去巴黎,也只是狠狠地想了想。

2015年5月,工作中遇到一次意外,本來可以順利補救,竟然又出現不可思議的烏龍。責任完全不在我,但也不想看到嚴重後果出現。為避免更多問題,我需要跑一趟上海某家領館。

整件事的荒謬和不確定性造成焦慮,我帶著林達這書上火車緩解壓力。慚愧得很,十多年後才能理解巴黎曾經拆掉的房子和砍掉的腦袋有多沉重,才能體會巴黎人的瘋狂,以及與歷史和解的可貴。

火車上一路重讀這書,心慢慢靜下來。在領館外面等消息的時候,彷彿水到渠成,腦子裡不再是「想去巴黎」,而是「動手申請簽證吧」。當時護照還是白本呢。

3個月後,協和廣場上說西班牙語的情侶把手機塞給我,指著「巴黎最古老的構築物」,3000多年的盧克索方尖碑要拍合影。夏日夕陽照耀下,廣場地面的石塊和方尖碑的金頂都閃閃發亮,美得完全忘了皇后瑪麗曾在此斷頭。

排隊參觀巴黎聖母院的時候,倒是想起書里所寫,在大門上找到了聖丹尼的雕像。他手捧自己的頭顱,面容平靜。我對宗教和信徒一直心懷戒備,但剔除基督教背景和傳說的離奇成分,有尊嚴的死亡超越一切,不能迴避。

林達去巴黎的時候,帶著雨果的《九三年》。我為了減輕行李重量,並沒有帶任何書籍,包括林達這本書,也就無法按圖索驥遊覽書里寫到的所有地方。不過旅行中有些巧合卻悄悄留下驚喜。

比起盧浮宮,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的內部空間不大,而且空調明顯不夠勁。遊客數量巨大,排成單列在走廊里錯車。我躲閃無能,碰到好幾個毛絨絨的胳膊,還全是汗……看情形不對找了個樓梯口打算中途離場,工作人員黑著臉攔住不讓走,說二樓只能單向通行。無奈跟她打聽哪裡有捷徑可以離開宮殿去花園,姑娘震驚地雙目圓睜:「你不參觀大鏡子房間了?!」我滿臉疲憊,表示天氣實在太熱啊。她立刻嘴角一壓,非常同情的樣子特許我下樓。樓梯拐角有個空曠的房間,涼爽安靜,裡面只有一位老人和一對小情侶在休息。我也找把椅子坐下,面前是整牆的巨畫,內容似乎是書中第十章提到的國會大廳在舉行重要會議。

這個房間並不對遊客開放,也就沒有對油畫的介紹。既然猜想很難證實,那就讓我假裝這次奇遇非常有價值吧!

我就這麼浮光掠影地在巴黎住了十天,盧浮宮逛了兩次,還專門分配了兩個白天去近郊的小鎮拜訪梵高的墓地和莫奈的花園,另外好幾家心儀的博物館都來不及去。算下來,並沒有認真感受歷史。

林達這本書不算厚,讀起來卻不輕鬆。而我花費十多年終於實現的旅行,也跟最早的想法差了很多。

十一章提到的拉丁區里,當年的盧森堡宮殿變成了參議院辦公樓,皇家花園向遊客免費開放,人們在這裡跑步看書曬太陽。路易十六丟了命都沒換來的東西,如今就這麼理所當然地存在了。「歐洲的良心」伏爾泰晚年定居的咖啡館,在我心裡也變成這樣:

以及這樣:

所以,看這本書吧,去巴黎吧。

如果你願意,巴黎可以和書提到的一切無關,這是歷史留下的禮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捧飲倒影 的精彩文章:

TAG:捧飲倒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