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隨想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一個天大的認識論錯誤

隨想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一個天大的認識論錯誤

Nocturne in B-Flat Minor, Op. 9 No. 1

 The Chopin Collection, The Nocturnes

Arthur Rubinstein 

00:00/05:27

《聖經》的價值觀深深改變了我對人、對世界的看法。一,每個人都是上帝所造,每個人都是上帝的無價之寶。二,這個世界找不到一個義人,聖經對每個人都絕對懷疑。三,對人絕對的愛,建立在對人絕對的懷疑基礎上。四,天國不在地上,所有試圖在地上建立理想國的思想和行為都是災難。五,人生是奔跑的過程,是目標明確之後開放式糾錯的過程。

「虛心的人有福」,由於人的理性人特徵,由於人的理性先驗的局部與短視,人面對世界所形成的直覺觀念與方法,通常都是一種碎片式的錯誤。所以,一個人自始至終最重要的工作,是努力認識自己。這種認識自己的過程,既不是單向度肯定自己,也不是單向度否定自己,而是一種改進。所以,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發現自己的錯誤,承認自己的錯誤,是最重要的工作。人如此,國家如此,時代如此。在這個意義上,所有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的人,此時此刻就生活在地獄裡。

面對食物,人要練習讚美。因此飲食習慣也是一種禮儀習慣。有些人吃飯時大聲說話吵死人就不說了,單說他們張著嘴巴嚼東西,嘴唇和舌頭還有上顎總是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喝湯和吃麵條,呼啦呼啦山響,湯汁四濺。這是嚴重缺乏禮儀訓練的表現。吃飯時別說話,要用筷子或勺子把食物送到口腔深處,要閉上嘴唇慢慢咀嚼。舌尖上的人們,你會嗎,願意慢慢改嗎?

有些男人普遍不會小便,高大上的機場男廁,每個尿筒地面,都是一灘噁心的尿水。怎麼解釋這種現象?缺乏公共責任心,而責任心則來自個人權利意識,反正公廁不是我的,愛臟不臟。問題是,大家都在用,稍微注意點,對自己總歸有好處吧。行公義,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行公義,請從珍惜公共生活環境開始。別人做不到,但我必須要求自己做到。人做事不是和別人攀比的,也不是做給別人看的,人做事是做給上帝看的。無論有人沒人,無論在哪裡,你都要小心翼翼地盡到人的本份,因為上帝與你同在,你要成為一個文明的人。

《約翰福音》11:50:「獨不想一個人為了百姓而死,免得通國滅亡,就是你們的益處。」這樣的話語隱含著偉大的價值觀,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國家的意義在人的生命的意義之後。只有人不死,國家才不會毀滅,而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國家不毀滅,人就不會死。必須要把這個價值觀的順序更新過來。人的生命如此重要,比國家、民族、政府重要很多。上帝道成肉身來到我們中間惟一的目的,就是拯救人的生命,而不是為了拯救國家。國家的興旺只是人的生命興旺之後的一個函數。可嘆人類社會至今並不能遵守這樣的價值觀,至今依然以國家和名族的名義,戕害人的寶貴生命。

我們的傳統文化講天命,承認天命不可違。但我們似乎從來不思考天命是什麼,是誰告訴我們天命的具體內容,結果導致我們人人以天命自居。這真是一個巨大的災難。天命必須是超驗的,必須是高於人類理性秩序的絕對存在,而且必須是上帝主觀的話語啟示。翻遍所有古典文獻,天命在聖經這本書里。聖經是人類思想和行為的基本法。也就是說,天命不能是人類經驗,不能和人類理性平行,更不能是人對天命的一種解釋或想像。如果一個人能理解上述話語,那麼就能理解,儒家的天命屬於僭越與無知。所有把天命的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上的人,都是惡中大惡,魔鬼中的魔頭。

「仁」,從人。問題是,人是什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人性的內在秩序是什麼?這些都是哲學和形而上學的基本問題。儒家不會沉思,只能走向形而下的實用主義。「仁",從二,儒家的人是複數,不具有惟一性。這是集體主義騙局,人被割裂,聖人偶像化,普通人邊緣化。儒家對人的奴役,看上去很美。

事實上,關於「仁」的概念的討論,應該是關於「真理」、「正義」、「至善」、「美」等終極概念的討論。一個人在終極概念面前,要放棄細分的知識論方法,通過一種向上仰望、傾聽的方法,接受來自上帝的啟示。我們的認識論習慣恰好是相反的,在必須敬畏,仰望,傾聽的地方,我們像一群聾子,像一群撅著嘴巴誰都不服的傻瓜;在必須細分,必須思辨,需要研究的地方,我們像一群懶蟲,像一群夢遊者患者,像一群千年睡不醒的土疙瘩。

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發現一切問題都包含在一個問題中:「先驗綜合的命題是可能的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問題的關鍵是,「人類是否給予對應的直視。」如果對應的直視不存在,則先驗綜合的命題就不成立。康德的意思是,超驗的上帝話語和先驗的觀念秩序一直綜合的存在,但如果我們人類並不能真正相信上帝話語,並不能真正以上帝的話語為目標,則上帝的話語對人類無意義。所以克爾凱郭爾也說了類似的句子,一個人怎麼信仰,就怎麼生活。在這裡,真正有價值的思考是,一,上帝話語是什麼,二,什麼是對應的直視,三,人如何通過沉思獲得這種直視的能力。

很多中國人在面對更加開放的世界時,總是習慣性念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是一個天大的認識論錯誤,人們像念咒語一樣念了幾千年,居然沒有人加以反思。如果一個人已經擁有對一種新知識的鑒別能力,知道它好在哪裡,差在哪裡,知道它的精華是什麼,糟粕是什麼,這意味著這個人的知識狀態已經比新的知識更高級更深刻。既然已經高於新知識,為什麼還要去學習新知識,分析新知識呢。所以,這些愚蠢的口頭禪僅僅表明,我們不願學習新知識,總認為自己最正確。

從哲學維度看,基督信仰是一個人最好的形而上訓練課。在認識論的意義上,缺少嚴謹細密的形而上訓練,是不可思議的,會導致人的思想方式同時失去方向感和坐標系,人的生命變成一個點,一個平面。你無法走向深刻,前面沒有天使引路,後面缺少悲劇推動,你是你自己的消費者,是你自己的墳墓。我想說的是,我們很幸運,因為我們的基督信仰就是我們最好的形而上練習課。想明白這一點,我們無論怎麼感恩都不夠。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這句話我們最熟悉。但從認識論的秩序來看,卻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實踐是指人的行為和事實,真理則是指先驗的觀念秩序。觀念秩序在前,行為和事實在後,真理的標準在前,行為的檢驗在後。人絕對小於真理,人的行為和事實怎麼能夠檢驗真理呢。這真是一句理性自負的大話,錯誤在於我們對真理的迷失,在於我們不認識終極的真理,在於我們的認識論的秩序徹底顛倒。茅老是一個喜歡沉思的人,他隱約發現了其中的問題,因此提出了一個新觀念:邏輯才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他的想法有一點道理,但依然是錯誤的。邏輯是認識論的方法論,是認識論的過程理性,因此邏輯也在真理的後面,而不是在真理的前面,因此邏輯也不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我們要花大力氣扭轉這種關於真理的誤區,這是我們最稀缺的觀念資源。一方面,我們必須要承認一個基本的事實,真理不用人的檢驗,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時刻牢記,人不過是人,人沒有能力檢驗真理。人與真理的關係,是一個自由選擇命題:要麼簡單相信真理,要麼冒充真理。

「我相信,如果沒有空氣,我立即會死去」。當我說出這句話,有人批評我腦殘,說廢話,思考一些毫無意義的問題;有人驚訝樹葉和人一樣,沒有空氣就會死;還有人發現,因為空氣的存在,我們有了空氣動力學;後來有人經過研究,發現人可以靠著空氣飛行;有遼遠想像力的人們還發現,到目前為止,只有地球上才有空氣;所以有人繼續追問,對於我們人類而言,空氣是一種特別的禮物嗎,為什麼只有我們才擁有空氣。最後,有人說了空氣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所以我們相信上帝吧。數一數吧,我一口氣追問了7個問題,所有的問題意識都在這裡了。信仰,神學,文學,哲學,天文學,科學,都在這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小和評論 的精彩文章:

隨想錄:為什麼全世界都喜歡日本人
當代99%的自由主義知識人都屬於有眼睛無大腦

TAG:蘇小和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