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於奔命的老師
疲於奔命的老師
作者:李廣生
教師工作累不累?如果你問100個教師,至少99個回答累。可是,如果你向社會上的其他人進行調查,答案會讓你大吃一驚。教師的累並未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相當一部分人覺得教師工作比較輕鬆、有較長的帶薪假期,而且壓力不大。有些人選擇從事教師職業,圖的就是這個。教育內部,教師喊累喊得震耳欲聾,教育外部卻認為這是無病呻吟,教師到底累不累?
教一門課、兩個班,每周十幾節課,哪怕是當班主任,從工作壓力、工作強度、工作時間等幾個方面考慮,按理說都不應該累到呼天喊地的程度。社會上的人不理解教師的累,恐怕就是因為看到了這些表象。他們沒有進入到教育的內部,不清楚教師的實際工作狀況,誤以為教師誇大其詞。
發表於《中國教育學刊》2016年第2期的文章《中小學教師工作量的超負荷與有效調適》,為我們揭開了教師工作量的面紗:
作者對2229名中小學教師進行實地問卷調查,對近30名教師進行訪談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小學教師普遍超負荷運轉,具體表現為工作時間長且工作構成與分配不合理,工作任務重且非教學工作過多,教師對實際工作量認知消極、對行政性工作任務認同度較低、對合理工作量充滿期待。
從每天在校工作時間、工作日晚上和周末用於工作的時間 ( 以小時為單位) 三個方面考察教師的工作時間。調查顯示,中小學教師平均每周工作時間為52. 54小時,包括工作日工作時間44. 11小時、工作日晚上工作時間4. 84小時以及周末工作時間3. 59小時。8. 5%的教師在工作日下班後加班時長為0. 5小時,35. 9%的教師加班時長為0. 5 ~ 1小時,33. 2%的教師加班時長為1~ 1. 5小時,10. 1%的教師加班時長為1. 5 ~ 2個小時,分別有7. 1%和5. 2%的教師加班時長為2~ 2. 5小時,甚至在2. 5小時以上。
單純從周末的加班時長來看,七成以上教師周末加班時長在1小時以上。其中加班時長為1 ~ 2小時的教師佔23. 52%,加 班 時 長 為2 ~ 3小 時 的 教 師 佔16. 73%,加 班 時 長 為3 ~ 4小 時 的 教 師 佔12. 89%,加班時長為4 ~ 5小時的教師佔19. 4% 。周末不加班和加班時長在1小時以內的教師各佔13. 93%和13. 52% 。
教師累不累,以上數字足以說明。教師是個看似清閑實際很辛苦的工作。但這並不是教師喊累的主要原因。「調查發現中小學教師總體工作量比較重,但是多數教師認為,單純的教學工作即使讓他們再累,他們也會頗有價值感。但是諸如開會、寫政治學習筆記、準備各種檢查材料等行政事務性工作會讓他們比較反感,這些工作不但佔據他們過多時間,而且影響他們的心情,進而影響正常教學工作的開展。」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不久前答記者問時說:在這個地方,我也呼籲一下,我們給學生要減輕負擔,要給老師也減輕負擔,現在老師負擔是很重的,各種填表、各種考評、各種比賽、各種評估,壓得有些老師喘不過氣來。在這裡我要呼籲,要把時間還給老師,學校要拒絕各種「表叔」「表哥」——拿著表來了,要填表,各種表,必要的表要填,現在是表太多了,基層把這個叫做「表叔」「表哥」。學校要拒絕它們,讓老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學、備課充電、提高素質、提高質量。
部長都要為教師呼籲減負,可見教師確實累。教學之外的工作,還有那些與教學密切相關的隱性的工作,佔據了教師相當多的時間,給他們帶來沉重的負擔。教師為什麼喊累就有了答案:一是因為確實累,二是因為很多累是局外人看不到的,三是因為很多累是沒必要的。深入教師群體你會發現他們是一群很可愛的人,雖然忙的焦頭爛額、累的精疲力盡,雖然滿口怨言,但還是會很努力的把每一件事做好。部長鼓勵「學校要拒絕各種『表叔』『表哥』」,一下子點中了學校和教師的軟肋,因為他們最不會的就是拒絕。
教師不會說不,拒絕對教師來說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我曾論述過這個問題。教師寧可累的身心交瘁、牢騷滿腹,也不會勇敢的說不,這是他們的可愛之處,也是他們的可悲之處。疲於奔命這個詞似乎可以反映部分教師的職業狀態。部長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所以鼓勵學校拒絕。
那些與教學工作無關好像是沒必要的事情,比如部長所說的「表哥」「表叔」,其實很重要,因為它們往往與教師的職稱、考評有關,對於教師的評先、評優、晉陞起到關鍵性作用。這便讓教師很難拒絕,拒絕它們就意味著拒絕本該屬於自己的榮譽和利益。每次職稱評定,教師都要填一大堆表格,還有各種總結、論文、證書、材料,每個教師都要裝滿滿一袋子。這些事情他們絲毫不敢懈怠,必須認認真真對待,因為極有可能一點點的疏忽就讓自己的全部努力前功盡棄。這次機會錯過了,可能就要再等上幾年,還有可能就永遠失去了。如此高利害的事情怎能輕視、何談拒絕!
有的教師竟要提前幾個月甚至一年就開始準備這些材料,還有的教師會依靠個人關係組成一個團隊,挑燈夜戰廢寢忘食專門對付這些表格。這些表格和材料的最終去向我們無從得知,但它們無不凝聚了教師們寶貴的時間和心血。這必然會對教育教學工作造成衝擊。為什麼評下職稱後有些教師開始懈怠,想辦法離開教學一線,因為評一次職稱就等於扒一層皮,他們再也無心留戀教學崗位,再也沒有激情和精力應對本來就很繁重的教育教學工作。
本來是沒必要的事情但很重要,本來是繁文縟節但與切身利益聯繫密切,教師如何拒絕?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海綿里的水也有擠乾的時候。既然在沒必要的事情上必須投入大量精力,那在有必要的事情上就要減少投入。教師的工作有顯性和隱性之分,上課、帶班、管理學生這些工作是顯性的,備課、學習、反思、進修等工作是隱性的。45分鐘的一節課,其背後是無數個45分鐘的研究、思考、設計、查找資料等局外人看不到的工作。投入到顯性工作上的精力不能少,課必須要上、班必須要管,那麼毫無疑問的就要減少投入到隱性工作上的精力。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只有自己知道,所以說教師工作是個良心活。
讀書,誰都知道對教師的重要意義,雖然人們大力提倡教師閱讀,但實際上教師的閱讀狀況令人堪憂,功利化的閱讀在教師群體中大有市場。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早已經得到大家的公認,但實際上認認真真的深刻反思的教師並不太多。我們明知道讀書很重要但就是不讀,我們學習了很多種反思的方法但就是不反思,原因何在?因為讀書和反思都需要時間和精力作保障,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所剩不多,所以就不讀書不反思了。有必要的事情因此變成了不重要。
一方面是沒必要的事情很重要,一方面是有必要事情不重要,兩方面相互作用,導致部分教師不能安心課堂,導致很多教師自我效能感下降。教學越來越不能給教師帶來樂趣、成功的體驗、專業上的價值感。疲於奔命讓教師疲於應付,但不是應付那些與切身利益有關的繁瑣的檢查評比,而是應付那些能夠證明自己專業價值的教育教學。課可以調、可以補、可以兩節並一節,甚至可以捨棄,但是要開的會必須開、要參加的活動必須參加、要準備的材料必須準備。當教學工作與其他工作發生衝突時,讓步的肯定是教學,犧牲的肯定也是教學。這不僅傷害教育,更大的受害者是教師。
教學是他們的專業,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根基,他們要從中獲得職業的幸福和專業的尊嚴。疲於應付教學工作,一方面讓他們良心上不安,另一方面則讓他們在價值上失落。越來越多的教師不是用自己的課堂證明自己,而是用證書證明自己,不是用學生和家長的口碑激勵自己,而是用獎盃激勵自己。上課遠不如做課更有吸引力。常態課是誰提出的概念不得而知,但這意味著有一種課叫非常態的課,也就是公開課、研究課、評優課等課。在一次和幾位醫生朋友吃飯時我提到公開課,並談到公開課試講的事情,他們很驚訝,說:「還是當老師好,我們做醫生的可不敢那樣,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啊。」這句話對我刺激很大,雖然我反對把學校和醫院類比,但這點上我認為和醫生相比教師缺少了一點對生命的敬畏。我們面對的何嘗不是活生生的人,但我們為了證明自己卻敢於用他們做實驗。常態課的缺憾與公開課的完美哪一個重要?有限的精力該投向哪裡?這其實是不需要回答的問題。
過重的負擔讓教師疏於專業的修鍊,為了逃避內心的愧疚,他們會把所有責任都推給別人——學生不好管怪家長、課上不好怪學生、成績考不好怪教研,總之與我無關。教師群體漸漸多了這樣一種人:滿腹牢騷、滿不在乎、既少責任感,又少進取心,良心越來越成為標榜和借口。有一次,我和一位教師聊天,他對我說:「反正我盡心儘力的教了,學不學是他的事情。」我說:「如果他連學都不學你盡心儘力教又有何意義呢?」他的回答是:「反正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擲地有聲,大義凜然。教師這個被繁重的工作壓得喘不過來氣的可憐的群體,越來越表現出可悲的冷漠的一面。
喊累已經成為教師群體的顯著特徵,好像每個人都累的要吐血,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學校內部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結構失衡問題,管理體制和分配機制又不能很好處理這種失衡,於是就導致確實有人很累,也確實有人很清閑,但這並不妨礙大家都喊累。在一片喧鬧的累聲中,那些真正很累的人發出的聲音反而微弱了,因為他們累的連喊的力氣都沒有了。因此又引發心理的失衡,消極情緒漫延,損害集體的意志。
理解教師,既要理解教師的生態,又要理解教師的心態。一是教師工作量很大,確實很累,不像有人想像的那麼輕鬆。二是教師的工作量中有相當比重的部分是外人看不到的。他們在課堂之外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比如備課、批改作業、與家長溝通、學習、思考、研究等等。班主任和身居要職的領導一樣,也是24小時不能關機的。即便在假期旅遊中,他們也會收集一些素材,用於課堂教學——這是人們看不到。三是各種各樣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事情牽扯教師很大精力。但這些看似沒必要的事情其實很重要,因為它們會影響到教師的切身利益。
正因為這樣的客觀存在的生態,導致教師的心態非常複雜。面對繁重的工作,他們感到倦怠無奈,有疲於奔命之感;面對社會的不理解他們又感到委屈孤獨,所以要大聲喊累,以獲得更多人的理解和同情;面對那些強加給自己但又不能不認真對待的事情,他們只能忍辱負重,敢怨而不敢拒絕,也不能說不。這個社會再沒有一個群體像教師這樣糾結、矛盾。他們比誰都知道常態課的重要但熱衷於非常態的課;他們渴望得到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和尊重但不得不取悅於領導和專家;他們清楚功夫在課堂之外,但課堂之外屬於自己時間已經非常有限;他們明白育人才是自己最大的責任,但因為肩負的責任太多而只能把育人的責任推掉一些。
疲於奔命的狀態是生態和心態綜合作用的結果,既傷害教育也傷害教師,對此教師自己也要有清醒的認識。隨著對教師的重視程度的提高,下面將要到來的是什麼?會不會是更多的培訓、更多的評選、更多的考核、更多的會議和活動……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