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詞、對聯中的家國情懷和浩然正氣

詩詞、對聯中的家國情懷和浩然正氣

詩詞、對聯中的家國情懷和浩然正氣

●趙秀敏

編者按:這是著名聯家趙秀敏在廣東省開平市一中所做的「詩詞進校園」專題講座。在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下,國學教育、詩詞、對聯,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這幾年得以蓬勃發展。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營養,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

《文心雕龍》里有一句話說文章:「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意思是說:文章可以寫天地間萬物,發揚萬物的光輝,更啟發了世人的聰明才智。一堂課的時間非常短,但是希望這堂課能在同學們心中,播下愛詩詞、愛對聯的種子,讓更多的人對詩詞、對聯有興趣,「少年強則國強」,只有更多的同學愛上傳統文化,傳承了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才會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

今天主要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詩詞、對聯中的家國情懷和浩然正氣,很多文學作品能夠流傳千古,是因為作者胸襟廣闊、胸懷家國天下,歷史上這些文人志士的情懷,留給我們後輩的精神財富是取之不盡的。下面通過詩詞、對聯,我們一起來領略不一樣的精彩。

一、范仲淹和岳陽樓

1、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能文能武,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自古以來,就有以中庸之道來明哲保身的思想,不少人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其實是消極和有局限性的。范仲淹的家國情懷在於:他所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范仲淹曾被召為龍圖閣直學士,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防禦西夏。由於號令嚴明,訓練有方,又能團結當地羌人,戍邊數年,名重一時,西夏人不敢進犯。羌人尊呼為「龍圖老子」,西夏稱為「小范老子」,贊其「腹中有數萬甲兵」。

蘇州天平山范公祠聯:

甲兵富於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憂樂關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蘇台。

甲兵富於胸中:西夏稱為「小范老子」,贊其「腹中有數萬甲兵」。

憂樂關乎天下: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宴會時盛肉類等食品的器具,這裡指祭祀用品。這句的意思是說在蘇州,紀念他的香火一直不斷。

蘇台:即「姑蘇台」,是戰國時吳國的王宮所在,這裡借指姑蘇。

上聯稱讚范仲淹對宋朝有功,特別是在安定西夏邊事,能劃干戈為玉帛,不戰而勝敵兵。下聯則對他思想對後世的影響說起,說在蘇州此地,人民千古都會尊崇和祭祀他。

2、岳陽樓

說到范仲淹,我們一定會想到他所寫的《岳陽樓記》。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范仲淹在鄧州共計做官三年,百姓安居樂業,其傳世名篇《岳陽樓記》及許多詩文均寫於鄧州。慶曆八年,有詔調范仲淹知荊南府,鄧州人民殷切挽留,范仲淹也喜歡鄧州,就奏請朝廷,得以留任。

陳大綱題湖南嶽陽樓聯:

四面湖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此聯根據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來,上聯概括地寫登上岳陽樓,登高望遠,四圍湖光山色盡收眼底。下聯暗引《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由眼觀的湖山聯想到百姓的憂樂,切景切事,抒發愛國情懷。

3、杜甫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這首詩中「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就是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邊關戰事起,國家不安定,生靈塗炭。而此時詩人自己所處的環境並不好,「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就是他自己生活的真實體現,寄身在一葉孤舟之上,如同漂萍一般居無定所。而此時他沒有為自己的命運擔憂,而是為國家的戰亂擔憂。這種愛國的情懷,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之所以後人這麼敬重杜甫,一是因為他詩的高度,一是因為他人格的魅力。他曾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詩篇對社會現實無情進行批判;同時他也有自己茅屋被秋風所破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樣超越自身處境的博大胸襟和崇高願望。

二、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

岳飛揮師北伐,大敗金軍。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同被殺害。

滿江紅·怒髮衝冠

岳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此詞深為人們所喜愛,因為真實、充分地反映了岳飛精忠報國、一腔熱血的英雄氣概。表現了作者抗擊金兵、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精神。「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有個兩句詩和它表達的意思相同,就是漢樂府《長歌行》里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意在勸勉人們要珍惜時光。

王犖題浙江杭州岳王廟聯:

天下太平,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

乾坤正氣,在下為河嶽,在上為日星。

上聯出自岳飛與高宗的對話。「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其源於《宋史·岳飛傳》,原文是:「帝初為飛營第,飛辭曰:『敵未滅,何以家為?』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下聯出自文天祥《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這個對聯,聯語之間充滿了浩然正氣,足見岳飛這個人以國事為重、胸懷天下的愛國精神。

湘鄉蔣果敏有題西湖岳廟聯云:

遺迹鎮棲霞,釃酒重瞻新廟貌;

大旗懸落日,撼山願學舊軍容。

棲霞: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

釃:斟酒,這裡有祭酒的意思。

撼山:岳飛治軍,賞罰分明,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表達對「岳家軍」的由衷敬畏。

這一聯中:大旗懸落日,可以想見其光彩,落日又是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之時,聯想到一時的英雄人物,很快逝去,令人陡生無限感慨。「新廟貌、舊軍容」這裡的對仗工整,另外「新、舊「對比之間,更讓人有物是人非的感慨。

三、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道號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從容就義。文天祥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在宋末時苦力支撐,抵抗元朝的入侵。

這個人物,我們都不陌生,為什麼要講文天祥,這個人最有文人風骨!「自古艱難惟一死」,生死關頭是最考驗人的時候。文天祥堅貞不屈的愛國精神給我們中國人民留下的精神財富是非常寶貴和豐富的。

文天祥被俘後堅持不降,王積翁想與宋官謝昌元等十人一起請釋放文天祥為道士,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終不屈,臨死前元廷召見文天祥告諭說:「你有什麼願望?」文天祥回答說:「願賜我一死就滿足了。」傳詔處死他。不一會兒又下詔加以阻止,文天祥已死了。其衣帶詔寫下絕筆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意思說:孔子提倡殺身成仁,孟子提倡捨身取義來面對死亡,只有忠義至盡,仁也就做到了。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經:一種經書,起一經,因為精通一種經書,通過科舉考試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歲考中狀元。

文天祥被俘押至潮陽,張弘范要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衛父母,還教別人叛離父母,可以嗎?」因多次強迫索要書信,於是,寫了《過零丁洋》詩給他們。這首詩的尾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思想的高度寫照。張弘范非常敬重文天祥,就把詩收藏起來,所以我們現在才能讀到這首詩。

文天祥祠楹聯: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誼若龜鑒,忠肝若鐵石;

敢問何為浩然之氣,鎮地為河嶽,麗天為日星。

古誼若龜鑒,忠肝若鐵石:語出《宋史·文天祥傳》:「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鑒,忠心肝膽好似鐵石不能移,我以為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

龜鑒:龜可卜吉凶,鏡能別美醜,因以比喻可供人對照學習的榜樣或引以為戒的教訓。

下聯:出於文天祥《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麗天:麗,依附;麗天,附著在天上。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易·離》

這個聯可以說字字珠璣,上聯出自於《文天祥傳》,後兩句是講文天祥科考時的事情,下聯出句於文天祥的《正氣歌》。他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宋理宗皇帝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在國難當頭投降和委曲求全的比比皆是,由此想到一個人,也是名冠一時的文人:錢謙益,人稱虞山先生。元末、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他娶了「秦淮八艷」之一的柳如是做側室。清兵進逼南京。兵臨城下時,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沉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

四、鄭成功

鄭成功(1624———1662),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清軍攻入江南,不久父親鄭芝龍降清,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明永曆十五年)率軍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駐軍,收復台灣,開啟鄭氏在台灣20多年的統治。

康熙為鄭成功所寫輓聯:

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

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四鎮:是指明末福王據守南京時,駐防江北的四支部隊。

兩島:指金門和廈門。

爭半壁,指前面圍攻南京想要爭取半壁江山。

諸王:指明朝福王之後流亡南明諸王。

由康熙來評價鄭成功,兩個人身份真的很特殊,康熙是清朝皇帝,鄭成功是主張反清復明、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多年武裝抵抗,曾給清朝以沉重的打擊。鄭成功1662死後,原葬台灣。清軍進入台灣後他的孫子上書康熙,請求歸葬祖塋。(另一說,為免台灣民眾起反抗之心,鄭氏在台諸墳悉數遭清王朝掘起遷葬內陸。)康熙准奏,並賜以輓聯,還褒揚鄭氏為忠臣。鄭成功忠於自己的祖國,康熙看中了這一點,贈以輓聯並褒以忠臣。

廈門日光岩龍頭山寨:日光岩別名「晃岩」,相傳鄭成功來到晃岩,把這稱之為「日光岩」。日光岩的龍頭山寨。這是鄭成功在此山上屯兵時遺留下來的寨門,相傳鄭成功當年在此石刻所在的巨石上築水操台指揮水師操練。

蔡元培先生有一首七絕:

叱吒天風鎮海濤,

指揮若定陣雲高。

蟲沙猿鶴有時盡,

正氣觥觥不可淘。

蟲沙猿鶴:舊時比喻戰死的將士。也指死於戰亂的人。

觥觥:是剛直的樣子。人間正氣永遠不會隨流水逝去。

五、林則徐

林則徐(1785———1850),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人,字元撫,清朝道光時期大臣,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左宗棠挽林則徐:

附公者不皆君子,間公者必是小人,憂國如家,二百餘年遺直在;

廟堂倚之為長城,草野望之若時雨,出師未捷,八千里路大星沉。

二百餘年:從1644年清兵入關到1850年林則徐去世有二百多年。

遺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人遺風的人。

大星沉:古人認為,凡是大人物,必然是天上星宿降落凡間轉世為人的。這些人物活著的時候,天上都會有一顆對應的星星。每當星星隕落,也就意味著,此人的凡間壽命即將終結。

作者左宗棠: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收復新疆等重要歷史事件。

左宗棠和林則徐同是晚清名臣,左宗棠收復新疆,林則徐禁煙抗英,同是中流砥柱的人物,林則徐因病去世後,左宗棠以此聯挽之。也寫出一個事實,林則徐不顧自身病重,在世最後幾年,一直在為國家奔走的路上。「出師未捷」也意在暗指林則徐是諸葛亮一樣的難得人才,出自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我們再來梳理一下林則徐和左宗棠的關係:

左林兩人的關係非比尋常,1849年,林初見左,相談甚歡,林則徐將他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寶貴資料和繪製的地圖全部交給左宗棠,並說:「將來東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屬」。後來,左宗棠征戰新疆,帶的就是林則徐繪製的地圖。回福建後,林則徐身染重病,知道來日不多,命次子寫遺書,向咸豐皇帝一再推薦左宗棠為「絕世奇才」、「非凡之才」。正是因為兩人非同尋常的關係,才有了如此感情深厚的輓聯,不僅對林則徐做了高度的評價,讀來更欲讓人淚下。

1864年,沙俄通過與清政府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又侵佔了中國西部領土44萬多平方公里,並妄圖吞併整個新疆。1871年,沙俄出兵佔領伊犁地區。新疆面臨著被肢解吞併的危險。1877年底左宗棠打敗阿古柏,1881年收復伊犁,維護了祖國領土的完整。不管此之前還是此之後在清政府對抗外族入侵的戰爭中都沒有成功過,左宗棠可以說開了一個先河,想想晚清不停「割地」的境況,我們歷史更應該銘記這個人。回看一下,林則徐去世是1850年,在30年之前他就對無一官半職的左宗棠能有「西定新疆,舍君莫屬」的評價,更見其識人之明。

曾國藩高度評價林則徐:曾國藩是晚清中興名臣。他崇尚氣節,標榜道德,位居一品十幾年,始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與林則徐一樣,他一生清正廉潔,不貪不欲。他是儒學宗師,但前輩林則徐對他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給其弟曾國荃的一封家書中,他這樣描述林則徐的清廉:「聞林文忠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督撫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吾輩當以為法。」

林則徐對聯代表作: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上聯提醒自己胸懷寬闊,廣泛聽取各種不同意見。「海納」比喻容受、包羅甚廣。引自《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形器不存,方寸海納。」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條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東西非常廣泛,而且數量很大。下聯勉勵自己要拋卻私慾,廉潔奉公,不利用職權為己謀利,這樣才能站得穩,立於不敗之地。當我們讀到這些文字,就如同見到林則徐本人的高大形象一樣。

我們再一起來看一下林則徐的詩: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

養拙剛於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

試吟斷送老頭皮。

衰庸:意近「衰朽」,衰老而無能,這裡是自謙之詞。

以:用,去做。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鄭國大夫子產改革軍賦,受到時人的誹謗,子產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見《左傳·昭公四年》)。

謫居:因有罪被遣戍遠方。

養拙:猶言藏拙,有守本分、不顯露自己的意思。

剛:正好。

戍卒宜:做一名戍卒為適當。這句詩謙恭中含有憤激與不平。

1842年,林則徐被遣戍新疆伊犁,在西安與家人告別時,做了題為《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其中:「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詩人氣概昂揚,明確表示:縱是被貶遣戍,只要對國家有利,不論生死,也要去干;豈能因為個人禍福而避後趨前。此時此境詩人深懷憂民之心,忠君之意,仍是難忘報國。

六、蘇武

蘇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人,西漢大臣。

武帝時為官。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

陝西蘇武廟:

三千里持節孤臣,雪窖冰天,半世歸來贏屬國;

十九年託身異域,韋鞴毳幕,幾人到此悔封侯。

韋鞴:皮製的臂衣。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裝束。亦借指游牧民族。

毳幕:游牧民族居住的氈帳,氈制的帳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為居室、氈制帷幔,蒙古包。

贏屬國:指蘇武歸來後,官拜典屬國。

上聯的「三千里「並不是實數,而是虛數,極言其遠,地處偏僻。中間分句的四字,上下聯都是指具體環境,下聯則從常人角度來說,這樣的環境幾個人還能象蘇武一樣不悔初心,一直堅持十九年到歸漢。

蘇武開始被羈留時自殺被救,被囚禁置於大地窖內,不給他吃喝。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幾日不死。匈奴以為他是神人,就將蘇武遷至北海,讓他放公羊,說等公羊生小羊才可歸漢,意在今生不會讓他回歸。

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李陵勸蘇武說:「單于聽說我和子卿你交情深厚,所以讓我來勸說你,他真心希望你能成為匈奴的臣子。你兩個兄弟都死於非命。妻子年少,聽說已經改嫁了。你在此地也可以娶妻、生子,你為什麼不投降呢?」可是蘇武抱定初心,堅持不降。漢武帝去世蘇武得知消息,向南大哭到吐血,每天早晚哭吊數月之久。

蘇武廟

溫庭筠

蘇武魂銷漢使前,

古祠高樹兩茫然。

雲邊雁斷胡天月,

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台非甲帳,

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

空向秋波哭逝川。

雁斷:古人指雁能傳書信,指蘇武被羈留匈奴後與漢庭音訊隔絕。

胡:指匈奴。

丁年:男子成丁之年。歷代之制不一。漢以男子二十歲為丁,明清以十六歲為丁。亦泛指壯年。

蘇武

李白

蘇武在匈奴,十年持漢節。

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札。

牧羊邊地苦,落日歸心絕。

渴飲月窟冰,飢餐天上雪。

東還沙塞遠,北愴河梁別。

泣把李陵衣,相看淚成血。

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札:漢要求蘇武回國,匈奴詭言武已死。後漢使至,常惠知道蘇武在匈奴的情況,教漢使向單于說,漢帝射雁,於雁足得蘇武書,言其在北海中,匈奴才承認蘇武尚在,然後才放蘇武返回。

李陵和蘇武是非常好的朋友,李白詩最後意在為李陵鳴不平。李陵是有名的飛將軍李廣之孫,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兵血戰,連戰8天8夜,最後戰敗被圍,投降匈奴。李陵初降,文武百官都罵李陵,武帝以李陵之事問太史令司馬遷,司馬遷則說:「李陵服侍母親孝順,對士卒講信義,常奮不顧身以赴國家危難。況且李陵提兵不滿五千,深入匈奴腹地,搏殺數萬之師,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他之所以不死,是想立功贖罪以報效朝廷。」武帝認為司馬遷是想為李陵說情,於是把他下獄施以腐刑。

轉年漢武帝想到李陵的不易,秘密派人去想接應李陵返回漢朝,結果去的人沒有找到李陵,正好當時有個叫李緒的漢人投降匈奴,為匈奴練兵。被訛傳成李陵,報給武帝。由於漢武帝誤聽信李陵替匈奴練兵的訛傳,漢朝夷其三族,母弟妻子皆被誅殺,致使李陵徹底與漢朝斷絕關係。李陵恨李緒為匈奴練兵而使自己全家被誅,便派人刺殺了李緒,並因此獲罪。

歷史上對於蘇武的評價極高,是因為他堅持了自己身為漢朝臣子、忠貞不移的信念。一個人最初做決定並不難,難的是在長時間的饑寒交迫環境中,十九年不改初心,這到現在也值得我們學習。他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從我們每個人來說,一個人立志也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讓蘇武堅持到最後的就是他心裡的一個信念,忠貞不貳的信念。

今天我們所講的這些歷史人物,是因為他們身上具有家國情懷和浩然正氣,縱然經過千年時光,他們身上的光芒也不會逝去,就像是閃爍在天空中的星辰一樣熠熠生輝。我們後人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因為他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鐵骨脊樑,他們的精神激勵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鮮活在我們的書卷中,激蕩在我們的血液里,永遠不會消失。

●郵局訂閱

雜誌為月刊,全年60元,郵發代號是22-88。可在全國各地郵局訂閱。

●郵購本刊

如在郵局漏訂,可通過本刊郵購,由於零散郵購遺失現象嚴重,為保險起見,請在定價之外,每次另加挂號費三元。

郵購地址: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雙塔寺街124號

收款人:對聯雜誌社

郵箱:duilian2008sina.com

聯繫人:孫好果

●微信訂閱

1、關注「中國郵政」官方微信公眾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傅大士導讀對聯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傅大士導讀對聯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