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宇宙「黑暗面」的 「揭發者」

宇宙「黑暗面」的 「揭發者」

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一定會以為他是牧師、神父之類的人物,矮小,敦實,一副和藹可親的容貌,可一旦他開口,那就完了,好形象完全被破壞掉了。他沖你說的第一句話也許是:「你是地獄裡的哪頭鬼?」——在課堂上對自己不認識的學生,他通常就是這麼問人家的名字的。他甚至對自己的同事也惡語相加,而你要知道,他的這些同事大多是在物理學上足可名垂青史的人物。

這個人太狂妄了!而他也確有狂妄的資本:他是中子星、超新星、引力透鏡等宇宙新天體和新現象的提出者;他是罕見的天才,生前雖然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死後卻享盡哀榮,如今他被尊為天文學上的「兩暗(暗物質和暗能量)之父」。懷才不遇嗎?不,他一輩子都活得很開心。

怎麼?沒聽說過?這個人就是瑞士物理學家弗里茲?茨維基。

在美國轉行搞天文

弗里茲?茨維基(1898-1974)出生於保加利亞,父親是瑞士人。早年家人希望他去學經商,但茨維基卻對物理學獨有情種。

大學時,茨維基就讀的是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這個名字好熟悉!對了,這就是愛因斯坦曾經就讀的那所大學。在茨維基上學的那個年代,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可謂精英薈萃:愛因斯坦因發表狹義相對論在物理學界嶄露頭角,被母校聘為教授;當時國際數學界的泰斗外爾(見我刊2009年01期《20世紀最後的通才》一文)在此任教;此外,還有跟愛因斯坦一同研究廣義相對論的格羅斯曼。所以,茨維基後來自稱是愛因斯坦的學生並非自我吹噓。

1925年,茨維基被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邀請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做訪問學者,沒想到他此生的大部分時間就客居此地了。這期間,他偏離原來的專業,日漸被天文學所吸引。

在加州理工的校園裡,當天氣好的時候,人們直接可以看到遠處的威爾遜山。山上有座天文台。在1917~1947年間,該天文台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

提起這座天文台的歷史,更要讓人肅然起敬:這是1878年美國物理學家邁克爾遜測量光速,以驗證以太是否存在的地方,眾所周知,該實驗的結果為狹義相對論的提出鋪平了道路;192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利用這裡的望遠鏡發現遙遠星系正遠離我們,這一結果又直接導致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提出……當時加州理工和威爾遜天文台都人才濟濟,而且近在咫尺,學術交流頻繁。頭腦敏銳的茨維基看到天文學的廣闊前景,於是適時地調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不過據有關茨維基的一則軼事說,他轉行的直接起因是:茨維基有一次指責密立根,說他自己從來沒有一個好點子,搞研究總是跟在人家屁股後面。密立根當即反問道:「那麼,小夥子,你呢?」茨維基毫不示怯地說:「我每隔一年就會想出一個好點子,不信么,給我一個課題,我保證給你想出個好點子來。」密立根於是叫他到天體物理學上試試,當時加州理工正在籌建帕洛馬天文台,正需要天體物理學家。

總之,不論是什麼風把茨維基吹到天文學上去的,有一點可以肯定,茨維基真是太幸運了,因為那正是天文學大發展的年代,而加州理工又正好是國際天文學的學術重鎮。

「中子星是我的孩子!」

在茨維基的許多同事看來,他是一個信口開河、喜歡自吹自擂的討厭傢伙,而且極端自負,說話粗魯,經常得罪人,——這也是過去的許多天文學教科書對他不屑一提的原因——但後代的天文學家回頭來看,認為他是一個極富創造力的天才。

在這個人身上,直覺的器官好像比誰都發達,能夠一下子就抓住事物的本質,雖然隨後的計算經常錯誤百出,——看來數學沒學好;但事後總是一再證明,他的多數想法基本上還是正確的。

以中子星的提出為例。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天文學家觀測到幾十顆超級明亮的新星,它們會突然爆發,比先前亮上萬倍,然後又慢慢暗淡下去。

1930年代,德國天文學家巴德經過計算驚訝地發現,這些新星的實際亮度竟然是太陽的100億倍!巴德名之為「新星」(茨維基覺得這個名字不過癮,後來改成了「超新星」)。是什麼神奇的機制使超新星如此明亮的呢?

茨維基完全被這些新的宇宙天體迷住了。他和巴德沒完沒了地討論,兩人經常爭得面紅耳赤。有一次,暴躁的茨維基甚至口出粗話,罵巴德是「納粹」。但這一切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合作。

他們設想超新星是正常恆星爆炸產生的,但爆炸的能量從何而來?茨維基又進一步設想,正常恆星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斷坍縮,密度不斷增大,當大到原子核的密度的時候,由於普通物質轉化為核物質要發生質量虧損,虧損的質量化為能量,由此引起一場驚天動地的爆炸。

那麼超新星爆發後,殘餘的核是什麼?難道是一個巨大的原子核?1932年,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剛好發現了中子。消息傳來,敏銳的茨維基立刻抓住這條線索,認定殘餘的就是中子,所以超新星爆發之後,殘餘核變成了中子星。

這個設想基本上是對的,但茨維基在細節的計算上卻犯了許多錯誤。要知道,茨維基是個愛走極端的人,在計算上也是如此,比方說,假如有個值介於「1萬到1000萬之間」,那麼他就一口咬定是最大的那個值「1000萬」,並熱情地引用它。

雖然自己的理論中還存在許多漏洞和謬誤,雖然當時發現中子星的希望八字還沒一撇(中子星的發現是35年之後的事),但茨維基已經迫不及待地宣揚開了。1930年代,他的的每一次演講,每一篇文章,言必中子星;這還不夠,他還跑到廣播節目中普及他的中子星。

關於中子星的嚴格證明和論述是1938年由另一位物理學家奧本海默給出的。這是一篇科學上的典範之作,嚴謹,優美。但我們不能不承認,這篇論文的基本思想框架卻來自茨維基。這就難怪,當茨維基看到後來的天文學家談論中子星,只引用奧本海默的文章,而不引用他的文章時,就暴跳如雷,大叫大嚷「中子星是我的孩子!」

「暗物質和暗能量之父」

茨維基並不滿足於解釋超新星,他還想解釋宇宙中的一切事情。

1930年代,人們注意到空間經常會出現一些能量非常高的粒子,現在我們名之為「宇宙線」。密立根當時是研究宇宙線的權威。茨維基極力要密立根相信這些粒子來自遙遠的銀河系之外,這一點現在看來是對的;但他愛走極端,又說,它們來自宇宙最遙遠的地方,那就錯了。

1933年,茨維基注意到大型星系團中的星系具有極高的運動速度,除非星系團的質量是其中恆星質量總和的100倍以上,否則星系團根本無法束縛住這些星系。之後幾十年的觀測分析證實了這一點。那些額外的質量來自何處?現在人們普遍認為來自暗物質,雖然對暗物質是什麼迄今一無所知。茨維基的這個發現是暗物質存在的第一個證據,所以他被人尊為「暗物質之父」。

1998年,正值茨維基誕辰100周年紀念,天文學家通過對宇宙深處超新星的觀測,發現宇宙膨脹在加速。人們假定宇宙中有一種類似斥力的東西在作祟,併名之為「暗能量」。因為在這一發現的過程中,超新星起到關鍵的作用(見我刊2011年12期《給宇宙膨脹測量速度》一文),而歷史上茨維基對超新星的研究做出過舉足輕重的貢獻,所以大家又稱他是「暗能量之父」。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光線在穿越大質量天體附近時,會發生偏折。1937年,茨維基據此提出引力透鏡的概念,認為光線在引力場中發生偏折,就象光線從空氣進入玻璃一樣,玻璃能用來做透鏡使物體成像,引力場也一樣。當時大家都認為他不過是在故作驚人語,沒想到1979年,引力透鏡現象還真的被發現了。

值得一提的是,茨維基不但是一個出色的理論家,還是一個優秀的實驗家。在提出超新星理論的時候,他還親自進行觀測。他一生中獨自一人就發現了120顆超新星,這個紀錄至今還沒有被打破。

在威爾遜天文台至今還流傳著他的一件軼事:有一個夜晚,茨維基在觀察星象。由於空氣的擾動影響了觀測,他就吩咐助手通過望遠鏡的縫隙朝天空放槍,來消除擾動。雖然這樣做並沒有產生效果,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領略茨維基那種不循常規的做事方式。

茨維基還參與了多項美國太空飛行計劃。他引以為豪的一項是,首次發明了一種能把子彈射向太空的槍(子彈就成了微型衛星了)。他對人類改造太空充滿信心,比如1960年代,他提出一個瘋狂的設想:人類不妨向太陽發射炸彈,來改變太陽內部的核反應進程,從而改變太陽以及整個太陽系的軌道,這樣,我們到鄰近的恆星,比如說半人馬座,距離就可以大大縮短了。

晚年的茨維基回到了瑞士,並死在了他年輕時愛攀登的阿爾卑斯山下。在他的家鄉,至今建有紀念他的博物館。

綜觀20世紀物理學史,我們發現茨維基在物理學家中可算個另類。他雖然以理論家著稱,但在當時,理論素養比茨維基高的物理學家不知有多少,但為什麼做出這麼多重大意義發現的獨獨是他呢?

從茨維基的「人生傳記」看,首先這要歸功於他那一眼直抵事物本質的敏銳直覺。但直覺並不是憑空而來的,這與茨維基長期頻繁地跟實驗家打交道,甚至親自參與實驗得來的經驗是分不開的。

其次,一個人的缺點有時候恰恰就是他的優點。一般人以慎重為美德,但慎重過了頭就成了謹小慎微。而茨維基恰恰相反,大大咧咧,不怕說錯話,不怕人家把他當傻子看。他一生引為自勉的是德國詩人席勒的一句詩「如果你不拿你的生活冒險,你就不能贏得生活。」這句話也許同樣值得我們借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看超原子玩魔術
抗病「民眾」從哪兒來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