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宏斌的「中場戰事」

孫宏斌的「中場戰事」

時代財經APP記者 童潔

融創將2017年年度業績會安排在3月29日的早晨,或許是因為不願同樣的話說兩次,這場業績會集合了投資者、券商及全國各地的媒體,百餘人將發布會現場圍得水泄不通。

九點鐘左右,孫宏斌第一個到達現場,雖然即將面臨的是狂風暴雨般的提問,但他的臉上還是掛著笑容,似乎心情不錯。和他一同出席業績會的還有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汪孟德、首席財務官兼執行總裁曹鴻玲以及融創秘書兼副總裁高曦。

過去一年的是是非非早已將融創推上風口,孫宏斌要如何將融創安全拉回地面,所有人都在等待一個答案。業績會的問答環節一開始,心急的「看客們」就開始拋出關於「樂視」、「萬達」、「負債」的種種疑問,但孫宏斌一直沒有接過話茬。

當然,緘默並不符合孫宏斌的性格,直來直往的他在中途離席再回到會場後,恢復了以往的坦率敢講。談起樂視,他說這是一筆「失敗的投資」;關於收購萬達、海航資產,他說都只是生意;說到融創資金鏈斷裂的傳言,他語氣中帶著些憤怒,「都是扯淡」。

在充斥著「樂視」、「萬達」話題的業績會上,融創過去一年的成績反倒是成為了配角,但這份成績單依然分量十足。2017年,融創實現合同銷售金額3620.1億,同比上一年的1506億大增140.3%;營業收入658.7億元,同比增長86.4%。

增幅超過140%的增長讓融創完成了規模的「跳級」,在克而瑞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200》榜單中,2016年還排在第7名的融創,緊跟在「碧萬恆」之後,排名第4。

完成階段性的目標後,融創開始釋放要緩一緩的信號。高曦在業績會上透露,今年融創的保守目標為4500億,而且今年在拿地上也會更加謹慎。

樂視是失敗的投資

「出於謹慎性原則考慮,將對樂視系有關公司的投資的減值撥備按照權益法錄得損失進行了充分考慮,合計金額達165.6億元。」在前前後後投入了160多億之後,融創終於決定及時止損。

陷入樂視網的坑中,孫宏斌是百感交集的。2016年12月的一個夜晚,作為互聯網新貴的賈躍亭迎來了他最為重要的一天,通過葛洲壩董事長的牽頭,他帶著世茂工三項目來見「金主」孫宏斌。如果成功把這個項目兜售除去,樂視就可以套現30億。

30億對於輝煌時期的樂視來說,可能是鳳毛麟角,但當時的樂視深陷財務危機之中,縱使30億不夠救活樂視,也能為其再續上幾天命。因此,賈躍亭的初衷單純直接,他費盡唇舌也要把這個項目賣出去。

這個晚上,孫、賈兩人暢聊6小時。他們都沒有想到,相見恨晚的情愫在這幾個小時里迅速發酵,不過一個晚上的時間,倆人之間就有了新的關係——「兄弟」。為了不讓這個比自己小十歲的「兄弟」因為錢而倒下,孫宏斌決定再當一次「白衣騎士」。

2017年1月,孫宏斌將價值150億的「大禮包」送給了賈躍亭,換來的是樂視網、樂視影業和樂視致新8.61%、15%和33.5%的股權。

然而,令孫宏斌萬萬沒想到的是,拿了錢的賈躍亭卻「溜了」。借著去海外拓展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理由,賈躍亭「紮根」在美國,蹤跡難尋。而樂視,終究還是成了孫宏斌一個人的爛攤子。

為了收拾這個爛攤子,孫宏斌想盡了辦法。他接下了樂視位於上海、重慶的項目,不斷對外喊話表達自己對樂視、對賈躍亭的信心。他坐上了樂視網董事長的位置,希望用融創模式去改善樂視的難堪局面,並且還在去年11月對樂視進行增資。

但是,孫宏斌不得不面對的是棘手的樂視,以及樂視網去年虧損116億的現實。夢醒之後,孫宏斌火速辭去了樂視網董事長的職位,在此次業績會上,他直言投資樂視讓融創得到了很多教訓。

當有投資者問到會不會選擇「壯士斷腕」時,孫宏斌有些無奈地說,「樂視去年計提了165億,還要怎麼壯士斷臂,頭都斷了。」與此同時,孫宏斌還開玩笑稱,如果有人想接盤樂視,他願意九折出手。

「做任何事都有輸有贏,不可能每件事都贏,如果輸了可能這個機會就不是你的。再聰明,智商再高,沒有經歷,沒有痛苦,沒有吃過虧,不可能成長。」

孫宏斌強調投資樂視的邏輯是對的,並表示在樂視之前就打算在消費升級領域進行投資。至於有沒有可能再追加100億資金,孫宏斌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對於賈躍亭現在重點在做的新能源汽車領域,他果斷的表示,「想讓我投不可能。」

不過,就算栽了跟頭,孫宏斌還是不忍心責怪賈躍亭。在他看來,賈躍亭是一個很好的企業家,只是確實失敗了,他希望社會對失敗能夠更加寬容一些。而他通過樂視的事會讓融創以後在投資上不犯大錯誤。

詩和遠方

融創有一個「詩和遠方」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與融創演「對手戲」的除了樂視,還有萬達。

「文化是詩,旅遊是遠方,我們投資的就是詩和遠方。」孫宏斌口中的「詩」是涉及文化產業的樂視,「遠方」則是從萬達手中獲得的十餘個文旅項目。在收購萬達資產包之前,融創與文旅地產並無交集,就靠著這一筆交易,融創就在文旅板塊「一步到位」。

汪孟德描述與萬達的這筆交易時用了「很成功」一詞,而「成功」從融創突飛猛進的總資產中體現出來。去年7月,融創斥438.44億巨資收購萬達文旅資產包,一舉獲得總建築面積約5897萬平方米的13個萬達文旅城。藉此,融創2017年總資產大幅提升至6231億元,所有者權益達到606億,增幅達到77%。

汪孟德還在業績會上透露,今年融創將成立專門的文旅集團,與地產集團分開,獨立運營,這一兩年最重要的任務是快速增強文旅板塊的運營能力。

但他也指出,不會急於將這部分業務拆分上市。「文旅地產布局是未來3-5年的計劃,隨著消費水平快速的提升,這一領域未來的增長空間非常大。相信在這一塊,3、5年之後,文旅地產會帶來新的利潤和收入增長點。」

孫宏斌的野心和魄力在業界已經無人不曉,近幾年來,融創進入沖規模的「搏殺期」,密集的收併購節奏是融創保證有充足土儲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正是因此,「接盤俠」、「白武士」成為了孫宏斌和融創的標籤。

大約半個月前,融創以近20億的價格收購海航位於海南大英山的一個項目。對於這一舉動,有言論認為孫宏斌是「俠之大者,為國接盤」。針對這一觀點,孫宏斌坦言,收購海航項目就是個生意。

「海航我們就買了一塊地,也就是個生意,是個好生意。我們過去幾年併購的案例數量和金額超過任何一家投行,任何併購都是個買賣,是個生意。」

過去的一年,融創新增土地儲備約6764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約5253萬平方米。截至2018年3月26日,包含舊改等協議狀態的土儲在內,融創擁有土地儲備共計約為2.18億平方米,整體貨值約3萬億元。

不爭第一名

前些天萬科、碧桂園的業績會上,企業高管們都不約而同的「弱化」了規模的重要性。「不爭第一」似乎成為大牌房企們的一種默契。

孫宏斌的此前勇猛在外界看來是「爭第一」的信號,早在十餘年前,孫宏斌還幾度放話要超越萬科。但是,豪言過後,他卻說不爭第一了。「我早就不爭第一了,十幾年前就不爭了,沒啥意思。大家都知道,小時候班裡的第一名都不咋樣。」

不沖規模的孫宏斌為融創的2018定了一個目標,也是唯一的一個目標——控制風險降槓桿。這也是融創在追求更穩的發展,融創年報顯示,去年其已售未結金額為3500億,股東權益為438億,凈負債率較去年年中有所下降,但仍然處於202%的高值,調整後的資產負債率為54%。

高企的負債讓融創屢遭質疑,融創資金鏈斷裂的說法不絕於耳。對於此類言論,孫宏斌顯得格外「惱火」,「有人總說中國要崩潰了、房地產要崩潰了、融創資金鏈要斷了。那麼多土儲在那,融創是不可能崩潰的。」

但嚴峻的市場環境下,融創仍要確保今年唯一的目標能夠順利實現。「行業要特別重視這次調控,現在調控效果已經開始顯現,市場開始變化,不管是房企還是消費者,想從銀行貸款更難了。」

融創計劃在今年遵循「多進少出」的原則。「現在融創的規模足夠了,手上的地也足夠了,任何情況下公司都沒有問題。下一步就是怎麼控制風險,融創一旦不買地了就會累計出來很多錢,控制買地節奏就沒有任何風險。」

汪孟德亦稱,今年融創最重要的任務是加快去庫存,同時保證現金流安全,謹慎投資,除非有特別好的機會才會出手,但他預計機會也不會太多。

截至2017年年底,融創現金餘額約967.2億元,較2016年增長約38.5%。而今年,融創計劃推出的貨值為6700億。

【更多相關資訊,請移步各應用市場下載「時代財經」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代財經 的精彩文章:

景馳科技:主要問題是還不夠快
除了東北三省,北京、上海、天津也出現人口負增長

TAG:時代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