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健康哥吳少峰給你分享如何運用運動習慣控制痛風

健康哥吳少峰給你分享如何運用運動習慣控制痛風

健康哥吳少峰給你分享如何運用運動習慣控制痛風

我們的體重增加和運動減少常常是痛風和2型糖尿病發生的重要誘因,也是產生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的重要因素。而適度的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熱能消耗,有利於減少脂肪、減輕體重,還能增強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脂、消除精神緊張,因此,痛風患者應該加強體育鍛煉,不僅有利於緩解病情,還能預防並發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症。

下面我們來看看怎麼運動能更有效的控制痛風:

第一、散步—簡單而有效

中老年痛風患者可養成散步的習慣,能促進血液循環,對痛風有一定調理作用。 散步可以說是最普通的一種運動,對絕大部分的人來說都不是什麼難事。適當、適時的散步能夠有效消耗熱量、控制體重,促進血液循環,降低尿酸含量,有利於維持心臟和骨骼的健康,因此是對痛風患者最為有利的簡單運動。

痛風患者在散步之前,應適當活動筋骨,做簡單放鬆,以免在散步過程中對關節造成損傷。痛風患者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特徵和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散步方式,如重症關節炎患者適合採用普通散步法,慢性關節炎患者較適合快速散步法。

1、普通散步法

這種散步方法一般以每分鐘60~90步的速度行進,每次走30~60分鐘。開始鍛煉時,可以每天走或隔天走,每次走15分鐘,等身體適應後,再逐步增加。

2、快速步行法

這種步行法可增強心臟功能和減輕體重,適宜肥胖者鍛煉。要求每小時步行5000~7000米。快速散步可以擴大肺活量,增加心臟工作量,促進血液循環,還能防止大腦老化。

練習快速步行,必須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運動量。運動時的心率,應控制在每分鐘120次以下。

3、定量步行法

這種步行法又叫醫療散步,是針對中老年人發胖和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而制定的運動處方。運動強度以脈搏為衡量標準,40歲者每分鐘120次,60歲者每分鐘110次,實行時可按本人的條件作適當調整。具體定量方法是:40歲以下的人,開始時以1分30秒走100步為度進行練習,每隔3日增加一次步數,一次增加50步;到第18次時,要求在10分鐘內走1000步;到第23次時,要求在12分鐘內走1250步;到第30次時,要求18分鐘內走1950步。據測定,堅持這種步行鍛煉,可減少腹壁脂肪,降低血壓。

4、擺臂散步法

這種散步法適宜有呼吸系統慢性病的患者鍛煉。步行時兩臂用力前後擺動,自然呼吸,鍛煉時間及運動量可根據個人具體情況掌握。堅持鍛煉可增進肩帶和胸廓的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病情。

5、摩腹散步法

這種散步法,是防治消化不良和胃腸道慢性疾病的保健法,散步時用兩手有規律地緩慢按摩腹部,尤其適合飯後進行。

6、負重散步法

腰部負重,採用裝滿沙子的腰帶,腕、踝處也可用圈帶負重。該法能訓練耐力,增強背肌和腹肌力量,也可增強下肢肌力。若痛風患者有關節病變者,則不建議採取此法。

需要注意的是,痛風患者不宜在飯後馬上散步,不利於胃腸道健康,至少要在半小時後再進行。而如果是在秋、冬季節,早上散步不宜過早,因為秋、冬日出時間較晚,氣溫也較低,中老年患者免疫力較低,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因此,不宜較早出門散步,晚上也不宜過晚

第二、慢跑—增強心肺功能

如果覺得自己身體體力還比較不錯的痛風患者,可選擇慢跑的方式進行運動。

慢跑比散步的運動強度大,能供給人體較多的氧氣量,能鍛煉骨骼肌肉、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讓人頭腦清醒、精神放鬆,能有效降低痛風併發症的發病率。慢跑不需要任何設施,也不要特殊技術指導,只要有平整的道路、清新的空氣、舒適的鞋子,就可以進行運動,尤其適合於中青年痛風患者;對於年齡過大、體質衰弱以及並發心、腦、腎病的患者則不宜進行。

1、普通慢跑

由步行逐漸加速過渡到慢跑,保持勻速的跑步運動,每次運動30分鐘左右,根據體質可適當增加時間,以不喘粗氣、不感難受、不覺頭昏、心率為120~130次/分為度。在慢跑結束前,應逐漸減慢速度改為步行放鬆,切忌突然停止,以防出現不良反應。

2、變速慢跑

即走和跑相結合,需掌握好走和跑的速度。先進行5分鐘慢走熱身,稍拉伸下筋骨,然後慢慢跑步,走跑交替進行20~30分鐘,最後慢慢過渡到慢走,再次拉伸放鬆10分鐘。

第三、太極拳——調息養身

痛風患者適合打打太極拳,能調養氣機,放鬆心情,對痛風的康復有利。 「太極拳」是我國傳統的健身運動項目之一,簡單易學,不受時間、場地限制,深受群眾喜愛。太極拳講「意、氣、神」三者合一,動作柔和,呼吸自然,姿勢放鬆,不需緊張用力,用意念引導動作,思想集中,心境寧靜,平衡協調,使肌肉鬆弛,精神舒暢,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增強人體平衡協調功能,消除緊張興奮情緒及對外界刺激反應過敏的癥狀,對促進痛風康復大有好處,非常適合中老年痛風患者。在進行太極拳鍛煉時,應根據患者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套路,按照「調身、調心、調息」的要求,做到心靜、體松、氣和,動靜結合,循序漸進;體力較好者可打全套,體力較差者可打半套,或者進行單個動作訓練。

第四、游泳——溫度很重要

游泳是一種有氧運動,運動強度和時間可以自由控制,還能夠鍛煉四肢關節和身體協調能力,適宜痛風患者。

痛風患者選擇游泳運動時,需要注意以下3點:

1.水溫別太低

水的溫度是要最先考慮的,因為低溫的環境不利於血液循環,也會加劇痛風疼痛。痛風患者在游泳時,夏天應選擇有光照、溫度相對較高的室外游泳池,冬季應選擇溫水泳池。

2.強度別太大

劇烈的運動使得呼吸急促、乳酸急劇增多,可直接導致痛風加重。因此,對於痛風患者而言,強度不可過大,時間不宜過久,中間可多次休息。

3.事後別受寒

溫暖的環境可以降低痛風的疼痛,緩解痛風的癥狀。痛風患者在游泳之後容易受涼,尤其在秋冬時節,一定要注意及時保暖。

第五、瑜伽——讓關節柔韌

痛風患者關節內柔軟的緩衝墊逐漸消失,骨與骨間的摩擦越來越多,常可導致四肢僵硬。

而練習瑜伽可以活動各處關節,使其具有柔軟和彈性,減少骨與骨間的摩擦,減輕疼痛癥狀。常練習瑜伽,可以減少關節炎或痛風的發生。 比如,瑜伽體位法對加強膝關節的柔韌性和保護膝關節健康非常安全有效。其中「膝伸展」可靈活膝關節,加強腿部力量,加強膝蓋周圍肌肉,保持韌帶的力度和柔韌性。

痛風患者應根據自身體質情況,選擇合適自己的瑜伽方法,做瑜伽前應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放鬆關節,切不可急於求成,用力過猛反而拉傷關節。瑜伽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運動方式,常練能減少關節炎或痛風的發生。

第六、舞蹈——調節身心

舞蹈能調節人肢體的協調能力,痛風患者可適當進行鍛煉。 舞蹈是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有節奏的全身運動。音樂與舞蹈的有機結合,肢體與肌肉的規則運動,不僅可以疏通經絡、流通氣血、滑利關節,而且能夠表達思想、抒發情感、宣洩鬱悶,具有調節人體機能的整體效應。

跳舞可以使痛風患者情緒安定,心情舒暢,緩解緊張、焦慮、激動、興奮,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大腦皮層和血管運動中樞的功能失調,從而促進痛風癥狀減輕,身體康復。在進行舞蹈鍛煉時,應根據患者病情、體質和個人愛好選擇舞種,一般以慢節奏的交誼舞、健身舞為宜。

舞蹈場地最好選在廣場、綠地,在清晨或傍晚進行;

要適當控制時間,每日1~2次,每次l小時左右;

不宜在飯後立即跳舞,要在進食半小時後進行;

運動量不宜過大,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盡量避免節奏強烈、動作過大的舞蹈和過分響亮的音樂刺激,病情較重、年老體弱及伴有心腦疾病者應謹慎採用。

第七、關節操——減輕疼痛

簡簡單單的關節操,多活動活動身體,能幫助痛風患者緩解關節疼痛。 關節操簡單易學、易於操作,對痛風患者柔軟關節,緩解關節疼痛有重要作用。

適合痛風患者的關節操主要有以下6種:

1.指關節操

握拳與手指平伸交替運動,握拳時可緊握鉛筆或吃飯用的筷子,手指平伸時掌心相對。

2.腕關節操

兩手合掌,反覆交替用力向一側屈曲,亦可緊握啞鈴做手腕屈伸運動。

3.肘關節操

手掌向上,兩臂向前平舉,迅速握拳及屈曲肘部,努力使拳抵住肩。再迅速伸掌和伸肘,反覆進行多次,然後兩臂向兩側平舉,握拳和屈肘運動如前。

4.肩關節操

一臂由前方從同側頸部伸向後背,手指觸背。同時,另一臂從側方(腋下)伸向背部,手指觸背,盡量使雙手手指在背部接觸,每天反覆多次。

5.踝關節操

坐位,踝關節分別做屈伸及兩側旋轉運動。

6.膝關節操

下蹲運動與向前抬腿運動交替進行,每回重複活動10~15次,每次2~3回。

第八、運動雖好也有注意事項:

1.運動之前問醫生

對於病情複雜的痛風患者,在安排體育鍛煉之前建議請醫生做必要的身體檢查,然後決定是否適合進行體育鍛煉,以及適合什麼性質的鍛煉。

2.堅持才是硬道理

運動對於增加肌肉力量,增大關節活動幅度,以及改善內臟功能的過程都是漸進的,所以貴在堅持。要準備進行數周、數月甚至更長時間的鍛煉,以便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3.運動從簡開始

運動是從小量開始,逐步增加到適當的運動量;運動的方法可從較簡單的開始,逐步過渡到採用較複雜的運動方法。整個治療過程應做到有計劃、有步驟、有系統地進行,間斷而無規律的體育鍛煉決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4.凡事都講究個度

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其運動量要適當,切不可過度。過度的體力消耗會使體內乳酸產生增加。乳酸可抑制腎臟排泄尿酸,使血尿酸升高,甚至引起痛風性關節炎發作。

5.該停就停

當痛風發作時應停止體育鍛煉,即使是比較輕微的關節炎發作也應暫時中止,直到完全恢復後再考慮重新開始。感染髮熱,特別是高熱時,不宜進行鍛煉。因發熱時人體產熱增加,蛋白質大量分解,心跳加快,同時發熱常是感染性疾病在體內發生和發展的反映,此時若不注意休息,盲目地運動,往往會使這些不良反應加劇,從而使病情加重。

6.要舒適不要風寒

運動時,一定要穿舒適的衣服和鞋子,否者不僅會妨礙運動,也會影響運動時的心情。另外,還要注意保暖,在室外鍛煉時不宜迎風寒而動,運動之後更要注意防止汗出當風。

7.運動時間

體育鍛煉的最佳時間是在午睡後的下午至晚飯前。許多人喜歡在清晨4~5點起床後立即去鍛煉,這種選擇是錯誤的。清晨不宜進行體育鍛煉的理由如下:

清晨起床時,人體的肌肉、關節及內臟功能均處於鬆弛低下狀態,對體育鍛煉尚不能適應,容易造成急、慢性損傷。 清晨起床時,人體血液黏稠度偏高,加上鍛煉時出汗引起水分消耗,血液更為黏稠,容易造成血管梗阻而突發心臟意外或中風。痛風患者多為中老年人,伴發心血管病的幾率較高,在清晨鍛煉更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下午時間,人體內臟功能的活動及血液循環均已處於穩定狀態,對體育鍛煉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與耐受性。

許多人認為清晨的空氣最新鮮,其實並非如此。清晨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下午要高,這是因為夜間沒有陽光,樹葉的光合作用停止,放出較多二氧化碳。此外,由於夜間缺乏太陽能的輻射與紫外線的照射,至清晨太陽尚未出來時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及病原微生物密度較高,對人體十分不利。所以清晨鍛煉,尤其是摸黑起來進行體育鍛煉是不可取的。

體育鍛煉的地點選擇在人少、樹木較多、安靜、清潔之處最為合適,如公園、田野、河畔、山邊、湖旁等。最忌在馬路、公路旁或煙塵及雜訊較多的工廠區、鬧市區進行鍛煉。

痛風患者鍛煉的最佳時間是在午睡後的下午至晚飯前,適當運動能調節身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痛風 的精彩文章:

春季如何預防痛風複發?5個小建議
給高尿酸血症和痛風人群的七條飲食建議

TAG:痛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