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的中國通史應該如何講述?

今天的中國通史應該如何講述?

今天的新問題都是歷史上的老問題

1940年,正是中國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當時,面對日軍不斷進攻,中國軍隊節節敗退,社會上形成了一股「主和」的言論,認為中國技不如人,應該投降。

此時,錢穆在雲南的西南聯合大學,以一人之功,寫作《國史大綱》。在該書的「引論」裡面,錢穆點名了學習通史的重要性,那就是對歷史抱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讓我們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歷史最高點上,從而激發民族抗戰必勝的決心。錢穆說:「值此創鉅深痛之際,國人試一翻我先民五千年來慘淡創建之史跡,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必有淵然而思,憬然而悟,愀然而悲,奮然而起者。」在錢穆看來,歷史帶給人們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對自己歷史的尊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我們雖然強調歷史的客觀性,但是社會科學不同於自然科學,它常常會受時代影響,讓人們關注歷史的不同側面。這也就是為什麼,自20世紀以來,通史著作不斷出版,不停有人投入通史的寫作之中。

任何時代都需要通史,我們常說「於史中求智慧」,「以史為鑒」。雖然人類社會已經經過了幾萬年的發展,但只要我們相信人性未變,情感未變,那麼,當今社會一切的新問題,人們心中一切的精神困惑,都會在歷史中找到對應的事件,也能找到對應的解決辦法,新問題其實無非是老問題的「再現」。

讓頂尖學者與大眾對話刷新人們的史學「三觀」

但令人悲哀的是,在當今時代,以一人之力寫通史幾無可能。隨著學科的不斷劃分,研究的不斷細化,中國歷史研究成果已汗牛充棟,新觀點、新視角層出不窮。畫地為牢的學科體制,讓人們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貿然對不熟悉的歷史發出議論,遭到他人的批評,從而斷送自己的學術前途。有人戲稱,這是寫作通史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那麼,應該如何寫我們時代的「通史」?答案很簡單,就是集思廣益,博採眾長,集眾人之力,讓治斷代史的學者各自拿出他們的看家本領,講述自己擅長的部分。百河匯流,最終形成一個最權威,也最符合當下時代的中國通史。

這在圖書出版方面已經有成熟的先例。無論是日本講談社的《中國的歷史》還是哈佛出版社的《中國通史》,都受到好評。現在,國內新銳知識產品開發機構新亞文化在喜馬拉雅FM推出的「《中國通史》大師課」是這種寫史方式在音頻知識產品界的開山之作。策劃者結合當下互聯網的傳播方式,邀請國內頂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頂尖歷史學家和學術新秀,不斷討論、研磨,以專業的態度,通俗的語言,尋找當下人們關心的歷史話題,呈現了一部異彩紛呈的真實歷史。

讓學者說話,主動與普通大眾互動,是這部課程的特色。雖然學者們在各自的歷史領域辛勤耕耘,觀點不斷突破,但是,大量的觀點只存在於學術論文之中,知識普及的範圍也只限於學術界內。這導致大眾對歷史的認知與歷史真相的脫節。雖然當下歷史劇眾多,普及的歷史讀物也比比皆是,但是,大部分仍舊是在舊有的歷史觀點之中不斷闡發,不斷戲說甚至瞎說。歷史劇本是人們了解歷史,消遣娛樂的手段,但因為專家學者的缺席,人們很難從中了解真實的歷史,往往會把戲說當真實,把戰場上的刀光劍影浪漫化,把後宮的勾心鬥角愛情化,最終忽視真實歷史的重要價值。中國歷史本來是大眾的學問,也是大眾了解自己民族燦爛文化的有效路徑。

那麼,就需要專家學者主動走出來,與大眾互動,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顛覆」不當的對歷史的認知,「刷新」片面的歷史「三觀」。

比如,在第一部分之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研究員就結合他多年對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掘的經驗,向我們還原了中華文明形成之初的種種歷史事實。許宏老師開頭就拋出「重磅炸彈」,中國歷史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五千年,而是三千多年。我們一直認為的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也只存在於傳說之中。此外,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胡阿祥老師在講述三國歷史時候,首先告訴我們,《三國演義》中存在著諸多史實錯誤,如赤壁之戰的實施者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溫酒斬華雄」的不是關羽而是孫堅。

我們現在經常說宋朝是「文化上的巨人,軍事上的矮子」。一談到宋朝,痛心疾首者有之,憧憬嚮往者有之。宋朝為什麼產生了這樣的局面?難道宋朝真的「重文輕武」么?這一切,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宋史知名學者鄧小南老師從政治制度上給予了解釋。

史實是我們評論歷史的基礎,也是我們認知過去的憑藉。當史實認知出現偏差,我們就無法還原真實的歷史場景,從而我們的立論也就會失之千里,評價歷史大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感覺,那又何談「從歷史中求智慧」呢?

如果有對歷史感興趣的讀者,已經在喜馬拉雅FM收聽了解過「《中國通史》大師課」的話,會發現它對歷史本身的尊重,這也正是此類課程得以獲得口碑與市場的關鍵。這部課程沿著不同時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多條線索,探尋中華文明行至引以為傲的脈絡痕迹,知其源、觀其流,方才看得出波瀾壯闊中的幾番層次,如此而強的民族自信心,根基繁茂,很難不生機勃勃;如此而來的「以史為鑒」,視角多元,在古為今用的可能性上,自然愈加豐富。

附課程目錄:

中國通史大師課課程大綱

導論

發刊:千年歷史,百年大師

導論:大師給你講歷史

大咖推薦:你身邊的史學殿堂

開篇:歷史學習的方法、視野和原則(待定)

第一部分

上古史

第一章、中國誕生的秘密

導師:許宏,二里頭考古隊長

預習課:書上的故事是真的嗎?腳下的土地會告訴你答案

1. 文明源頭:中國歷史是五千年嗎?

2. 二里頭的中國之最

3. 二里頭遺址的秘密

4. 大國重器:青銅器的宏偉工程

5. 青銅文明的「全球化」

6. 大都無城:千年王都是什麼樣的?

7. 國上之國:走向輝煌的中國城市史

8. 幽冥世界的講究與秩序

9. 中國誕生的地理空間

夏商周

第二章、撥開神話的迷霧:走近夏商周

導師:劉國忠,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預習課:神話與史實如何相依相違?

1. 人文初祖

2. 禪讓制

3. 從國天下到家天下

4. 商湯滅夏與殷都屢遷

5. 甲骨文的世界

6. 武王滅商

7. 成康之治

8.共和行政

9.平王東遷

春秋戰國

第三章、春秋戰國的天下大勢

導師:黃朴民,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預習課:為何要為思想找到它本來的舞台?

1. 戰略格局的東西角逐

2. 學術思想的分合大勢

3. 文化精神的文武興替

4. 以仁為本與兵以詐立

5. 晉楚爭霸與吳越兼并

6. 從魏國勃興到秦掃六合

諸子百家

第四章、百家爭鳴:思想的黃金時代

導師:干春松,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預習課:永不過時的主角

1. 人類群星閃耀時

2. 儒家:長夜中的光輝

3. 荀孟:大丈夫與性本惡

4. 被忽略的墨子

5. 老莊:五千言中見大千

6. 法家:權術之道

7. 神秘的陰陽家

8. 名辯:白馬非馬乎

9. 焚書坑儒與百家時代的結束

第二部分中古史

第五章、秦漢強音:鑄造大一統

導師:王子今,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

預習課:為什麼「百代皆行秦政制」?

1. 秦的崛起

2. 秦的統一

3. 千古一帝秦始皇

4. 秦直道:秦政的紀念

5. 焚書坑儒

6. 大澤鄉暴動

7. 楚漢春秋

8. 漢並天下

9. 英雄歌哭:劉項的表情

第六章、漢,與羅馬帝國並列的文明強國

導師:卜憲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

預習課:為什麼漢朝奠定了一種文明形態?

1. 劉邦與西漢的建立

2. 「文景之治」

3. 漢武帝

4. 西漢中晚期的政局

5. 王莽與新朝

6. 光武中興

7. 東漢中晚期的政局與社會

8. 黨錮之禍

9. 黃巾起義

三國魏晉南北朝

第七章、正本清源看三國:亂世與異象

導師:胡阿祥,南京大學博導古代史學科負責人

預習課:戰亂與分裂,最終會走向何方?

1、難以評說的亂世:魏晉南北朝

2、「三國」,哪三國?

3、《三國演義》不是三國歷史嗎?

4、為何發展成三國鼎立?

5、司馬家全本禪讓大戲

6、從盛世跌入地獄:八王之亂

7、東晉政治:超級導演王導

8、東晉的詩酒大會

9、蕭衍,是皇帝還是菩薩

10、金陵舊時月,烏衣巷邊

11、民族的分合:五胡與中華

12、苻堅與王猛君臣的悲劇

13、孝文遷都與太子之死

14、開啟隋唐的英雄們

15、世說新語:名士的「教科書」

16、顏氏家訓:古今家訓之祖

第八章、盛唐氣象

導師:廖靖靖,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

預習課:唐朝是如何走向巔峰盛世的?

1、唐代經濟制度是否提升人民幸福指數?

2、從長安到汴梁:唐宋都城風貌變遷

3、從《唐傳奇》和宋小說看唐代歷史

4、閨事:唐代女性家庭生活與社會地位

5、唐代科舉能否實現讀書人的仕途夢想?

6、胡人帶來的文化對唐代生活的影響

7、道教、佛教與唐朝政治的關係

8、使命與局限:唐代醫療的發展與難題

9、步輦圖、胡旋舞:藝術的獨特魅力

第九章:九大視角一覽隋唐

導師:李鴻賓,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預習課:如何尋找歷史的底層邏輯?

1. 隋朝:白駒過隙卻星光閃耀

2. 唐朝的建國大業

3. 唐朝如何治理四百年來的南北分裂?

4. 唐朝沿著絲綢之路走向世界

5. 安祿山的叛亂背後的唐朝軍事布局轉型

6. 階層固化還是淡化? 唐朝士庶群體的嬗變

7. 唐朝的制度化建設與專業性的治理

8. 唐朝是如何處理政權與民族糾紛的

9. 法統的延續:遠去的大唐留下了什麼

五代十國

第十章、從五代十國看千年之變

導師:寧欣,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預習課:為什麼古代文明在唐宋之間轉變了朝向?

1. 何謂五代十國:亂?還是變?

2. 都城與地氣:東北亞格局的變遷

3. 一江春水:南方經濟的發展

4. 萬萬稅誰來承擔?

5. 女性觀念的變更:從離婚書到裹腳布

6. 豪門衰落與統治階級的更新

7. 溫柔的告別:文學與藝術的時代特色

8. 從《清明上河圖》看城市的結構

9. 故國何須回首:走向統一的路上

第三部分近世史

第十一章、宋代政治文化面面觀

導師:鄧小南,北京大學文研院院長

預習課:如何理解這樣一個複雜的王朝

1. 帝國的輝煌與蒼涼

2. 生於憂患,長於憂患

3. 「祖宗之法」:宋代的防弊之政

4. 科舉制度:新型士人的出現

5. 文官制度:權利機制與制衡

6. 信息渠道:多種途徑的溝通方式

7. 開創的活力:儒學與文學

8. 雅俗兼資:士人的文化活動

9. 化民成俗:社會風貌的演化

第十二章、空前絕後:宋史素描

導師:游彪,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預習課:什麼是文化史?

1、趙匡胤黃袍加身

2、斧聲燭影之謎

3、宋遼戰事不是「楊家將」與「喬大俠」

4、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

5、王安石變法:復興還是亡國?

6、世界上最富庶的都城毀於一旦

7、紹興和議:岳飛想要幹什麼?

8、宋孝宗北伐

9、最後的堅守:抗擊最強軍隊的43年

第十三章、不可不說的元朝

導師:張帆,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

預習課:從世界視野下來看元朝

1. 蒙古的崛起

2. 蒙古版圖的擴張

3. 元朝的建立與統一

4. 元朝中後期政治

5. 元朝國家制度

6. 元朝的民族關係

7. 元朝的對外關係

8. 元朝的經濟與社會

9. 元朝的文化

第十四章、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與得失

朱永嘉:著名明史學家

預習課:制度對人事的影響真的很大嗎?

1. 宰相之後的內閣制度

2. 是誰讓太監掌了權?

3. 皇位繼承人如何選擇?

4. 明東宮太子的培養

5. 為何武功開國卻漸漸積弱不振

6. 明代地方怎麼又見分封?

7. 行政二級制三級制關係興衰?

8. 四大案和朱元璋的治官之道

第十五章:明代的九個剖面

趙現海:中國社科院歷史所副研究員

預習課:明朝到底有哪些事?

1. 貧寒天子與內斂的明代中國

2. 「靖難之役」與永樂帝的邊疆開拓

3. 「鄭和下西洋」與消逝的傳統航海時代

4. 「三楊」與明代的內閣

5. 多面的宦官與誤解的歷史

6. 千古完人王陽明

7. 長城的問號

8. 「倭寇」、「板升」與走向遠方的明人

9. 晚明中國的救亡圖存與走向崩潰

第十六章、盛世的中國,康雍乾的締造

導師:劉鳳雲,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

預習課:盛世是怎麼到來的?

1.百年康乾,走到盛世

2. 多民族是怎麼走到一起的?

3. 我們的版圖是怎麼奠定的?

4. 經濟與國力、人口與物價的正負效應

5. 精英官僚的經世作為

6. 對於皇帝而言,誰的國?誰的家?

7. 康雍乾不同的統治風格

8. 文化的多元發展

9. 盛世之下,隱患重重

第四部分近代史

近代

第十七章,從晚清到民國: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導師:馬勇,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預習課:為什麼遭遇如此巨劫奇變

1. 超穩定中國的崩潰

2. 水土不服的傳統與現代

3. 價值觀的大作戰

4. 革命是中國的傳統嗎

5. 改革是不是革命之母

6. 清末民初革命與改良的角力

7. 走出帝制是歷史的偶然

8. 近代史上的思想啟蒙

9. 救亡壓倒啟蒙:歷史的弔詭之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