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蘭縣 「兩山兩夾湖、一河流」
地質地貌:
普蘭縣的地形特徵:南北高聳,多雪山名峰,多大川聖河,普蘭縣海拔平均4500米以上,地形可分為四類:一、南部屬於西北至東南走向的西喜馬拉雅山脈,山系呈狐狀環繞,海拔4800至7600米,最高峰為納木那尼峰雪峰。包括崗次仁峰,四周廣布冰川,植被稀疏,冰雪流水,侵蝕強烈;二、孔雀河谷地被包裹在喜馬拉雅山脈腹地,周邊雪峰林立,廣布冰川,山巒起伏,峽谷深切,溝谷縱橫,介于海拔3320米至4500米之間,農田呈梯田狀分布在孔雀河畔狹窄不平的3至7級階地上,台地發達,兼有少量牧業,屬於農業區,是阿里青稞的主產區;三、介於喜馬拉雅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的寬谷、湖盆、草原地帶,是普蘭縣主要的牧區,也是野生動植物區域。東部地段是雅魯藏布江的源頭地帶,冰川、山丘、湖泊、沼澤、河源水系發達,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自南至北分布有雅魯藏布江主要的四條源頭。
普蘭屬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湖盆區的一部分,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境內最高點在縣境東北部的納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終年積雪覆蓋,四周冰川眾多,雲霧繚繞。最低點為縣境南部馬甲藏布(孔雀河)出境處科加村斜爾瓦組的玉沙橋,海拔3320米,相對高差4374米。縣境南北分別被高大的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環繞,數十座雪峰聳立,群山巍峨,層巒疊嶂,氣勢恢宏;中部高原寬穀草原湖盆連綿逶迤,湖泊眾多,草原遼闊,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南部農區孔雀河為代表的河流水系,蜿蜒曲折,峽谷深切,切割深達千米以上,地貌呈現支離破碎的狀態。支流密布,形成沖積扇地帶,土壤肥沃,平均海拔4000米以下。在河谷兩岸形成大小不均的種植地帶,灌溉條件便利,適宜耕作。是阿里高原上最主要的農業區,青稞產量占阿里農田的一半以上。自然生態景觀具有典型的地域水平差異和垂直差異,氣候、土壤、植被明顯垂直帶變化,一年四季分化為冬夏兩季,冬半年,春夏秋半年,是阿里地區垂直帶差異層次較為突出的地區之一。
「兩山兩夾湖、一河流」
「兩山」指喜馬拉雅山脈的納木那尼峰和岡底斯山脈,「兩湖」指瑪旁雍錯和拉昂錯,一河流指孔雀河。瑪旁雍錯和拉昂錯均位於普蘭縣中部,瑪旁雍錯曾名「瑪垂措」,民間稱「聖湖」「神湖」,湖面海拔4588米,面積412平方千米,屬於淡水湖,最大水深81.8米,平均水深46米,蓄水量200億立方米,是地球上最高海拔地區少有的高原淡水湖之一。四周匯入瑪旁雍錯的河流主要有71千米的扎藏布、64千米的薩摩藏布、41千米的巴欽藏布等。拉昂錯藏語意為「有毒的黑湖」,又名「郎阿措」、歷史上也稱「毒海」、「鬼湖」。湖水偏咸,屬於鹹水湖,海拔4573米,低於瑪旁雍錯15米。湖面面積268平方千米,東部、南部、西部植被稀疏,唯獨北部分布有廣袤的植被。傳說,拉昂錯和瑪旁雍錯同屬一個大湖,因地質歷史變遷、氣候發生變化,分成兩個湖泊。據專家考證,「兩湖」之間雄巴村吉烏組的河谷地帶就是連接兩湖河道,當雨雪之水充沛的年份,瑪旁雍錯湖水會流入拉昂錯。「一河流」指孔雀河,孔雀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北麓5995米的蘭毗雅山口,是普蘭縣境內最大最重要的一條外流河,有數十條支流,孔雀河流經區域主要有位於普蘭縣農區,灌溉農田、植被。現今在孔雀河上修建了三座梯級電站,為全縣社會經濟服務。
TAG:西藏74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