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與元科普
《時間簡史》普及版中的插圖解說量子理論
霍金走了,偉大科學家的名字與科普結緣的並不多,霍金是突出的一位。他的《時間簡史》使他牽手公眾,成為特別有公眾緣的科學家,很多讀者正是通過《時間簡史》成為霍金鐵粉。《時間簡史》的暢銷不衰,也讓人看到大科學家做科普無以倫比的影響力。最近,聽到我國著名科普作家、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客座研究員卞毓麟,提出「元科普」概念。覺得這概念用在霍金的《時間簡史》特別貼切。
雖說《時間簡史》是一本科普讀物,可真正能夠讀懂的人並不多。但這正是《時間簡史》的魄力或獨特作用之處。今天的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繁複龐雜的地步,學科分化越來越細,別說普通人,就是相近學科的科學家,要弄清楚「隔壁鄰居」學科的情況,也並非易事。
我贊成科普是分層次的。今天的人們對科普的需求廣泛而多樣。科學技術發展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瞭亂。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每個人的生活產生如此深刻的影響。設想一個人深居簡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他可能面臨無法出行、無法購物,甚至無法正常生活的窘境。而要想生活得更好,就要藉助各種現代科學技術的幫助,這其中,科普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社會上,多樣化的科普形式和內容,滿足了人們的不同需求。這類科普由於參與人數眾多,難免質量參差不齊,甚至還有些魚龍混雜,夾雜著一些科學性的硬傷,甚或偽科普。
而「元科普」則一定是某個科研領域的專家,甚或是頂級專家的作品。他們由於身份特殊而使科普具有科學的權威性,又由於表達的準確無誤,而使科普呈現出某種程度的艱澀。而這恰恰可以滿足有一定科學基礎、渴望知曉科學界動向的人們的需求。對從事科學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來說,科普的需求則多了對工作指導與啟發的作用。雖然科學的分工越來越細,但是,學科分化再細也有來時路,科技工作者在從事科研時,如果沒有回望與展望的視野,就很難開拓出創新新路。如何在短時間內提升這種能力,這便是元科普能夠發揮的獨特作用。
卞先生在闡述元科普的作用時認為,科普在今天的時代已是鋼性需求,「元科普」能為更廣泛的次級科普傳播提供無可替代的紮實的科學基礎,正如愛因斯坦、英費爾德之於《物理學的進化》,楊振寧之於《基本粒子發現簡史》……在歐美國家,這種「元科普」著作有很多,然而在中國還比較少。這類作品,對於科技政策制定者和科技管理者更深入地把握科研動向,對於科學決策、經費投入,也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