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宗澤讀《西遊記》

宗澤讀《西遊記》

那天的《西遊記》好書推薦課上,通過搶答有關情節的100道問答題,發現宗澤是所有孩子中,對《西遊記》的情節最為熟悉的一個,居然連師徒四人取經成功後,得到了什麼稱號,都能一字不差的說出來。

課下,他來和我交流他對吳承恩文筆幽默的一點看法,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提到「精細鬼」不精細,「伶俐蟲」不伶俐時,他自己樂的「嘎嘎」直笑…… 我問他,除了品賞《西遊記》的幽默語言,能否再賞出一些其他的東西,他充滿信心的告訴我他能行。

幾天後,他用幾篇讀書感悟證明:他,能行!

關於這本書

《西遊記》能成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世界名著之一絕不是偶然。本書運用的語言並不深奧,可是卻藏著很大的道理。

這本書寫的雅俗共賞。他寫的鬼神都很近人情,並且在原著中大量使用俗語、歇後語,所以老百姓都會讀、都能讀、都愛讀;

這本書描寫生動、細緻的同時,依然給我們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間。比如描寫大雷音寺上有數片祥雲,我們就可以想有幾片?是什麼形狀的?散發著怎樣的光彩?再比如說寫地府,閻王爺長什麼樣?柱子是圓的還是方的......讓我們的想像力更加豐富;

這本書諷刺當時封建社會的不公。文中沒有沒有寫一句批評朝廷的話,可是卻依然讓我們感受到當時社會的不公平、不公正。在第二十五回里,諷刺特別明顯,為什麼九尾妖狐被打死,而金角、銀角作為太上老君的看爐童子正要被打死時太上老君出現了?這不是說有些壞蛋有朝廷的庇護嗎?我覺得作者寫這回時一定非常生氣!在幽默的表現手法下,仍能讓我們感受到當時社會的黑暗,我覺得這也是作者的人格魅力。

關於作者這個人

生於明朝的吳承恩想像力和思維能力一定是非常豐富和活躍的,然而他所處的是封建社會的大環境,性格與環境的格格不入使他在生活中變成了一個不順心的人,科舉不中也使他對封建制度產生深深的怨恨。

據我所知明朝的科舉制度非常死板、嚴格。寫文章必須按照一定格式來寫,這裡寫什麼、那裡寫什麼都是不能變的,彷彿只有這樣的文章才能稱得上好文章,其它文章都不值一提似的,如今我們把這樣的文章叫做「八股文章」。當時無論是紈絝子弟還是寒門布衣都在拚命的寫寫寫,力求寫出好的八股文。(本人以為,再好的八股文也沒有一篇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好)。別人寫八股文時吳承恩卻幹了一件「不務正業」的事,他寫了一本叫做「小說」的東西,這部「小說」就是我們熟悉的《西遊記》。

吳承恩的幽默顯然是《西遊記》成功的關鍵,全文語言詼諧、生動。第二十五回里作者給變身的悟空取的兩個名字:行者孫和孫行者,還沒讀情節光看名字就笑死人了;還有一回,孫悟空變了一個假葫蘆換了兩個寶貝,而被騙的兩個小妖一個叫精細鬼、一個叫伶俐蟲。看著這兩個名字我就情不自禁地暗暗發笑。精細鬼並不精細,伶俐蟲也不伶俐,哈哈哈,好笑!

《西遊記》能流傳百世,我們卻不記得任何一篇好的八股文章!

那些讓我印象深刻的精彩章節和鮮活人物

西遊記里人物都是經過作者精心安排的。我們可以發現悟空、八戒、沙僧分別代表我們的幾種性格。悟空代表正義、直爽、急躁;八戒代表貪心和慾望,主要體現在貪財好色上;沙僧代表勤勞、努力......

現在讓我們細細讀來......

第二十五回里,唐僧師徒被妖怪抓走,孫悟空想了好多辦法去救師父和師弟,他足智多謀又生性急躁,打死九尾狐並假扮它,在深入妖怪洞穴後卻沒有繼續演戲,而是急忙現出真身,是因為想救唐僧的心太急切吧!我覺得孫悟空能穩重一點兒就好了,如果當時他能多演一會兒,也許會發現更多有用的情報呢!比如九尾狐的那條晃金繩,因為悟空不知道那繩子有「緊繩咒」和「松繩咒」,結果不但沒有捆住銀角大王,反而被銀角大王捆住了。再比如,悟空在洞口叫陣,金角銀角有個葫蘆,只要別人答應就會被吸進去,即使是假名字也會被吸進去,如果他多打探一點別人的消息,就不會耽誤許多時間了。也許」猴急、猴急」就是這麼來的吧。

現在我們來說說唐僧!我覺得唐僧就像白痴一樣「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孫悟空為了保護師父、降妖除魔去殺白骨精,可唐僧呢?就算自己肉眼凡胎自己看不出妖怪,對自己徒弟的性格應該是了解的,結果卻聽信豬八戒的讒言,以德報怨,冤枉悟空,哎!耳根太軟。

再看八戒!豬八戒本身就是豬一樣的隊友,好幾次壞了悟空的計劃,差點闖下大禍。比如這次,白骨精變了飯給他們吃,悟空火眼金睛將妖怪變的人打死,在悟空對唐僧解釋的時候,沙僧信任悟空也一起勸唐僧,而豬八戒不僅不勸,卻因為自己沒有吃到就說悟空的壞話,類似的情況在全書中反覆出現。難道,豬八戒是為了吃才取經的嗎?豬八戒還有另一個缺點,也許也可以稱之為特點—嘴甜。我推測豬八戒在天庭時也許就是一張「蜜一樣的嘴」,何以見得呢?我們從這樣一件事來思考一下:沙僧以前是捲簾大將,只因打碎一個杯子,就被貶到人間,還要承受每七天被刀捅一次的痛苦;豬八戒當時是天蓬元帥,因酒後失德調戲嫦娥被貶,相比之下豬八戒的罪要比沙僧重多了,然而豬八戒除了被貶沒有其它懲罰,由此可見,他在當時多討玉帝的歡心!在唐僧愚蠢的冤枉和八戒的讒言下,悟空被師父趕回了花果山,然後......不出所料,出事了!唐僧失去了悟空的保護,輕而易舉被黃袍怪抓走,還把他變成了一隻老虎,八戒無計可施,只好去找悟空求助。別看豬八戒這張破嘴豬腦子平時招人恨,關鍵時刻還是有點用的。平時只會抱怨的八戒在悟空不肯回去救師父的時候用激將法來說服悟空。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此時此刻想「歪點子」的豬八戒平時不是不行,而是不做!只要想做他一定能做好!

孫悟空救出了唐僧,唐僧也放下「師父」的威嚴,承認自己錯怪了悟空,師徒四人繼續前行,開始漫漫的取經路。希望這件事能給他們一個教訓。

讀書還是看電視

有人了解西遊記是因為電視,有人是因為讀了這本書,我覺得西遊記的電視劇遠遠沒有書好看,原因有很多,我總結了其中幾點:

一、電視劇將原文的內容改編、刪減了很多,這就導致很多精彩的內容沒法看到;

二、電視劇播放的速度很快,我們的注意力大部分在畫面上,導致我們沒有辦法在需要思考的地方進行深入的思考。而看書時在遇到思考的地方可以不翻頁停下來認真思考,甚至可以往前翻,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多看幾遍說不定就懂了。

三、從描寫手法來看,電視劇只能通過演員體現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即神態,與演員本身的表演水平有很大關係,而從書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描寫神態的方法和詞語,這對我們寫作很有益處;

最後一點是,電視劇會扼殺我們的想像力,比如天庭什麼樣、極樂世界什麼樣、地府什麼樣......這些在書中並未提及,而電視劇中通過大量的畫面都展示出來了,實際上展示的是導演心裡的畫面,並非我們心裡的畫面。同樣書里的人物如唐僧、悟空、八戒、佛祖、玉帝、土地、妖怪等等這些我們生活中從未見過的模樣在我們不同人的腦海里可能有不同想像,導演通過電視劇展示的是他自己認為的形象,我們看了之後就會停止自己的想像了。

以上說的也許並不完整,可也有充分的理由讓我們明白在書和電視劇之間,還是選擇精讀《西遊記》的書比較好。

《西遊記》原著雖然是古文,可是讀起來不僅不枯燥,還因為作者諷刺的寫作方法以及文中大量俗語、歇後語的使用給文章添色不少,我已經讀過了,希望大家有時間能看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宮老師和她的學生們 的精彩文章:

TAG:宮老師和她的學生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