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市85家鄉鎮衛生院建起「國醫堂」,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望聞問切」

全市85家鄉鎮衛生院建起「國醫堂」,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望聞問切」

提及跌打膏藥,不少人都知道肥城安駕庄鎮衛生院的美名。因為治療扭傷獨具特色,膏藥已經成為安駕庄鎮衛生院的治療特色,中醫藥服務收入在安駕庄鎮衛生院全院的總收入比例中已超過70%。

記者從市中醫藥管理局了解到,隨著國醫堂在全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的普及,中醫藥服務已越來越受到基層群眾認可。截至2017年年底,泰山區省庄中心衛生院、上高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及肥城市邊院中心衛生院中醫處方量佔總處方量的比例超過70%,岱嶽區角峪鎮衛生院、山口鎮衛生院中醫門診人次占門診總人次的比例已超過40%。在各基層衛生院和社區服務中心,一座座國醫堂體現出濃厚的中醫藥魅力,彰顯中醫藥文化特色。

近年來,我市持續推進中醫藥發展,中醫藥服務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注入新活力。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8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均建有國醫堂,國醫堂建有率100%。目前我市的中醫藥綜合診療區域集中了針灸、推拿、理療、康復、養生保健室等服務,建築總面積均不低於100平方米,診室均在2個以上。國醫堂中藥飲片配備均在200種以上,能夠開展包括針灸、推拿、電療、刮痧、熏蒸、拔罐及牽引按摩等15項以上中醫適宜技術項目和中醫中藥服務,極大改善中醫藥基礎服務條件,基本滿足臨床服務需要。

市中醫藥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以國醫堂建設為抓手,將堅持「高標準定位、高起點規劃、高規格建設」,著力把國醫堂建成集中醫康復養生基地、鄉村中醫培訓基地、中醫適宜技術推廣基地、中醫文化展示基地和中西醫結合臨床實踐基地,鼓勵基層國醫堂走「專科化、特色化」的路子,向肥城市安駕庄鎮衛生院學習,持續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和質量。

讓「國醫堂」成為百姓家門口的「健療館」

最泰安全媒體評論員 安靜

走出家門幾分鐘,就能在社區古香古色的國醫堂看中醫、享受針灸推拿服務;老人孩子還能享受免費的中醫藥體質辨識、健康管理,並且還能少花錢……如今,在泰城,社區國醫堂不僅使百姓就近享受到中醫藥服務,也為分級診療工作奠定了基礎,不斷激發和釋放中醫藥發展活力,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獲得感不斷增強。

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提高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為城鄉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是醫改的重要目標,也是我市國醫堂建設的努力方向。中醫藥在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中,在維護群眾健康,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有安全、方便、效驗、經濟的特點,可以在保基本、強基層和控費用方面發揮作用,放大醫改的惠民效果。但是國醫堂要想高效高質量服務基層醫療,還需從三方面精準發力。

從目標定位上,過去的中醫體制是以中醫院和中藥店為主的中醫藥服務體系。正在普及的國醫堂主要是面向基層提供中醫健護服務。如果說中醫院的工作重點是治療急危重患者,那國醫堂的服務重點就應該是慢常老客戶。慢性病、常見病、老年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等的康復和治療都是國醫堂的核心業務。葯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理療。今後國醫堂如果想更好地發展,一定要在慢性病、常見病和老年病的理療上狠下工夫。

從人才引進上,多渠道引進中醫藥人才,可以返聘一些退休的老中醫、聘請當地基層名中醫、邀請上級大夫坐診、招聘新畢業的中醫藥大學生等方式,將老中醫和青年中醫這「一老一小」都留在社區,充實中醫藥人才隊伍。加大對中醫藥人才培養,組織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中醫藥臨床技術骨幹參加各級舉辦的人才培養項目及專業技術培訓班。

從服務能力上,積極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進一步擴大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種類,並開展中醫藥規範化培訓,包括病歷、處方的書寫,中藥房、煎藥室的規範化管理與設置。

此外,可以依託市級和區級中醫院的適宜技術培訓基地,對國醫堂的大夫進行培訓,使國醫堂的中醫大夫成為中醫技術的多面手,大大緩解大醫院的壓力,真正達到分級診療的目的。

最泰安全媒體記者:徐文莉

*版權聲明:公眾號如需轉載本網原創內容,請後台聯繫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泰安日報 的精彩文章:

TAG:泰安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