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只有8平米,也要住得有尊嚴,功能應有盡有
中國第一設計微刊,專註「家居、時尚、藝術、創意」設計分享
空姐說:即便只有8平米,也可以住得體面
8平米是什麼概念?
大概是兩張1.5米寬的小床的面積
也可能是你家最小的房間
勉強放一張小床
一個小書桌
連衣櫃都放不下
大概就是這個概念
在東京
房子很貴,
坐車很擠
生活成本高
住的也很不寬敞
這是公認的
Emma是澳大利亞人
因為喜歡日本,就跑到了東京
她住市中心,
挨著地鐵
她租的房子共8平米
基本上就是一條走廊的房型
外帶一個小陽台
人站在過道
兩手平舉都伸不直
因為房子上下空間比較富裕
主人就弄成了兩層
上面用來睡覺
下面是生活區域
衛生間和廚房在一側
另一側是整面的牆
Emma之前看過很多房子
都是這種逼仄的空間
但她不喜歡床挨著廚房和廁所
吃喝拉撒睡都聞得到的那種
這間房
她第一眼就看上了
雖然小
但卧室在樓上
和廁所、廚房是分開的
在這麼小的房間里
生活還保持著尊嚴和儀式感
進門有下沉式的換鞋區
過道狹小,但還堅持在家裡做瑜伽
還劃分了寫字和閱讀區
不規則的衛生間,設備五臟俱全
隱藏式馬桶
廚房沒有切菜的地方
Emma就把切菜板架在水池上切
卧室在二樓
人只能坐,
不能直立
但也能交談甚歡
在日本
像Emma這樣的房子很多
空間很小
但經過精心設計
合理運用空間
最後都能居住
上世紀70年代
最出名的是中銀膠囊塔
這座大廈蓋在了東京
它是世界上設計最早
完工卻是最晚的膠囊大廈
整個建造過程為時兩年
1972年完的工
大廈的設計師是鼎鼎有名的黑川紀章
他是日本建築界的三傑之一
其餘兩位是磯崎新和安騰忠雄
北京的中日青年交流中心
就是黑川紀章和中方建築事務所的作品
他把鴿子籠式的生活方式
推向了頂峰
也給那些中低層人群
提供居住的尊嚴
大廈共有140多間房
每個房子10平米
房間里一應俱全
包括活動、起居和獨立的衛浴
房間是螺旋上升的
每一個房間面積相同
配置相同
每一戶居民都是平等的
黑川紀章原計劃每隔幾年
就把大樓拆散重新拼裝
這樣每一戶居民就能看到不同的風景
享受不同的光照和空氣流動
在他的設想中
這是一個平等的建築烏托邦
他堅持共生理念
這一理念滲透到了他後來的作品中
黑川紀章不僅是建築師
還是政治家
2007年參與東京市長競選
提出東京遷都的提案
最後選舉失敗
同一年的10月
因突發心肌梗塞去世
和夢想相比
現實是殘酷的
在香港的深水埗
這裡住著成千上萬的中低收入人群
這裡的房,香港話叫「劏房」
「劏」,在粵語中是「剖開」的意思
「劏房」,是指有隔斷的房子
一間「劏房」
分隔出6個床位
每間高度不超過半米
長度不超過兩米
也就是說
在這裡,人只能盤坐或躺著
2012年
香港本地攝影師Benny Lam拍攝了一組照片
記錄了這個人群的居住狀況
四年後
他再次來到深水埗
拍下了這個群體
50多歲的阿揚是一名裝修工
400平米的房子被非法劃成很多隔間
容納了20張上下鋪的床位
每張床位的月租金是1610元
阿田住在密密麻麻的電線附近
從做飯、上廁所到睡覺
所有活動都在這個狹小的空間內進行
他們的居住面積只有1.5平米
梁先生是做雜工的,愛看書
這是一位老人
拍完那天
回到家
Lam忍不住掉眼淚
他說住在這裡的人
可能是你餐館吃飯時的服務員
也可能是你逛商場時的保安
或者街道附近的送貨員和清潔工
這是人的尊嚴問題
生活往往是另一面
膠囊塔像是黑川紀章的烏托邦
給每一個低收入人群提供居住的尊嚴
有一種希望
叫即便只有8平米,也可以住得體面
就像Emma的房子一樣
請保持希望
本文轉自:民宿頭條
-end-
轉 載 須 知
除註明外,內容均為空間設計原創出品
歡迎轉發分享朋友圈
公眾號轉載需後台回復「轉載」二字
>>>>點擊閱讀全文查看近期熱文:
第一批90後都回老家改造鄉村房了,看完想馬上入住
設計師太會用色了,三層普通宅裝出了高級感
33平住5人!上海浦東高功能3代宅,沒更牛的了
72平兩房兩廳,粉+藍造的懷舊風,有著赫本氣質
拆拆拆改改改,65平村屋大變身,無敵美景隨便看
偷師奧斯卡,高級又耐看的家居配色是這樣煉成的
生活好物,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這個川娃子從小「拈花惹草」,長大後還是愛美成性,惹得馬雲都給他點贊
※600萬蟎蟲正在陪你睡覺!春季蟎蟲肆虐,過敏、哮喘都是因為它!
TAG:空間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