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與崇禎的哪幾個不同,決定了大明王朝的興與亡?

朱元璋與崇禎的哪幾個不同,決定了大明王朝的興與亡?

原標題:朱元璋與崇禎的哪幾個不同,決定了大明王朝的興與亡?



明末亡國之君崇禎帝朱由檢,執政生涯各種悲催,唯獨一大優良品質,公認可與明太祖朱元璋媲美——刻苦努力!

明太祖朱元璋的刻苦努力,史上無比出名,從打天下到坐天下,都是起早貪黑忙,三個世紀後的崇禎帝,卻也不遑多讓,一生累死累活,扛到穿補丁龍袍上吊,死對頭李自成,都看的嘆息連連,後世奮鬥青年,更是情懷泛濫:明明像崇禎一樣刻苦努力,為什麼就不能成功?


但如果泛起情懷之前,沒弄明白一個物理學區別,人生妥妥就坑了:有用功和無用功。


人生努力,正如這物理學含義,起效果的有用功,正如工作狂人朱元璋,狂飆突進每一步,都是江山偉業一大步。原地踏步的無用功,乍一看態度樣貌,與激情澎湃的有用功,簡直各種像,但累死累活到最後,就是筋疲力盡後上了吊。不信就瞧崇禎帝,人生里好些極像朱元璋的光輝事迹,何止原地踏步?簡直把大明江山坑太苦。


嘆息崇禎的命運,不如警惕他的坑。

一:辛勤批奏摺


要論崇禎帝最像明太祖的事兒,首當其衝,就是批奏摺。



這個歷代帝王們的常規工作,兩位大明天子,都是開啟瘋狂模式。以《明實錄》的統計,朱元璋自從登基後,平均每天要批閱二百多件奏摺,處理近五百件國事,以至於有時每天四更天就起床,有時候忙到抓狂,好些事來不及處理,只能寫成小紙條貼袖子里。以至於講話時不留神,小紙片都在袖子里飛出來。恐怖工作強度,堪稱明清兩朝帝王標杆!


而崇禎帝在這個行業的工作量,卻堪稱明代最追近朱元璋的一位,同樣是每天凌晨起床,哪怕每篇奏摺,全是水深火熱的糟心國事,照樣甩開膀子加班加點,再苦再難也狠命拼。別管奏摺上是八旗軍破關南下,還是李自成戰旗漫天,多麼恐怖的場面,都是冷靜下指示。勤勞加扛壓的能力,歷代帝王里,都是絕對高水準!

但同是如此勤勞刻苦,為何朱元璋可以把開國滿目瘡痍的大明朝,在瘋狂工作中治得加速運轉,煥然一片洪武盛世的場面,反觀崇禎帝,卻是越淡定忙碌,越是糟爛加速度,直到爛得不可救藥。朱元璋的一樁小事,就是生動答案!


話說朱元璋批閱奏摺時,一次批到大臣茹太素的奏疏,明明五百字可以說清的事,茹太素大人足足說了五萬字,氣的朱元璋拍案大怒,直接把茹太素拖來一通暴打,打完後又好生撫慰:你說的事情照辦,但是你寫這麼多字,朕如何受得了?一番打頓板子揉三揉,徹底奠定了大明官場好風氣:說話辦事有一說一,絕不扯閑篇。



其實同樣的煩惱,崇禎也遇到過,晚明的官場政風,早已到人浮於事的階段,奏摺上浮誇糊弄成了常事,鬧的崇禎也有抓狂的時候,可比起朱元璋的大動靜,抓狂的崇禎卻耍小聰明,經常批奏摺時,故意選幾個大臣奏摺里的錯別字,然後借題發揮,把寫錯字的大臣一頓批。得意的崇禎認為,如此一來,大臣們連錯字都不敢寫,必然小心翼翼做事。


可崇禎哪裡想的到,如此一來的後果,就是大臣們的奏摺,越發的務虛,以前是雲山霧罩,這以後只求四平八穩,甚至各種報喜不報憂,每天只求自己讀的舒服的崇禎,也就好比被蒙上了眼睛,越忙活越抓瞎,等到北京城破後上了吊,李自成翻一堆遺留奏摺,還是忍不住大罵:成天批閱這種東西,不亡國才怪!這道理,崇禎都不如沒文化的李自成懂。

乍一看,這是個技術問題,但根上說,朱元璋打茹太素,為的是說事,崇禎挑錯別字,先是為了自己讀著舒服,說到底,還是個態度問題!



二:上課學什麼


朱元璋能夠從草根變皇帝,一大成功經驗,就是愛學習。別看從小家裡窮,也沒讀幾天書,但從踏上元末戰場起,學業就從沒落下,除了逮著機會就讀書,甚至還專門開辦「日講」課堂,邀請李善長劉基宋濂等謀士,每天到點給自己講課,各種歷史經驗全都如饑似渴學,他從一方軍閥到統一天下的人生路,就是這麼學出來的。

而比起苦出身的朱元璋,崇禎皇帝從小的教育條件,就是無比優越,身為錦衣玉食的皇子,從小就治學認真,學問水平十分高,他在位期間寫的相關詩詞,後世都公認高水準。學習態度也是無比旺盛,對朱元璋的這條成功經驗,從登基起就堅決繼承,別看每天批奏摺批到抓狂,課業也絕不落。特意重啟了荒廢多年的「日講」,在位的十七年,天天都要聽講,學習熱情無比高漲!



但兩者的差別,就在一事:學習內容。


朱元璋的「日講」,每天內容千差萬別,但目標卻從來一致:得天下。以劉基的評價,朱元璋擁有和劉邦相似的悟性,哪怕一條看似不相關的歷史講課,他都能立刻從中悟出道理,迅速做出決斷並執行,每一次隆重的「日講」課,經常在朱元璋的突然發令中打斷,大明王朝的事業,卻因此不斷被打強心針。


而到了明朝開國以後,朱元璋的「日講」,又多了一個重要內容:研討!大明開國千頭萬緒,國家殘破的掉渣,和北元的戰爭也在打,多如牛毛的國務,正是在日講中消化,朝會上難以決斷的問題,經過「日講」時的觀點碰撞,經常豁然開朗。


但放在崇禎面前,情況卻恰恰掉個,比起朱元璋選拔的能力卓越的講官,崇禎選來日講的,卻多是飽讀詩書的老學究,或是功於心計的政客,每次的日講,早期是務虛扯皮,後期更成了拍馬屁,明明外面水深火熱,日講上一群官員,卻在爭相歌功頌德。如果說朱元璋時代的日講,是前行的指示燈,對於崇禎來說,這早變成了避風港。


可是此時大明朝,豈是逃避的時候?逃避的崇禎,也就把表面的勤政,變成別樣的偷懶,直到明朝滅亡!


三:眼光有多差


在後人眼裡,朱元璋和崇禎最像的一條,莫過於鐵腕作風!


朱元璋在這件事上,出名的血雨腥風,登基的早期,面對的是一個「往往蹈胡元之弊」的腐敗官場,卻是厚積薄發,先不慌不忙編律令,時機成熟後就出重拳,一下把整個官場砸的血雨腥風,在位三十年間,先後四次血雨腥風大案,成千上萬官員落馬,以舉國貪官污吏的哀嚎,換來「吏治澄清者百餘年」的大明盛世強國!壯士斷腕的豪氣,引來無數神往!



崇禎皇帝也格外神往,在登基早期狠治魏忠賢時,就曾下果斷重手,一番軟硬兼施,把權傾天下的魏忠賢輕鬆送上上吊路,然後在位十七年,隔三差五下狠手,六部尚書和內閣大臣,常見一茬茬換,地方的巡撫論罪處死的更有好些位,恨不得使盡渾身解數,把大明滿朝貪官污吏全整光。但一番狠拼硬打,卻落得官員們集體吃裡扒外,臨終留下「諸臣誤我」的遺言悲戚戚上吊,屍骨還沒下葬,北京城裡的大小高官,更是組團跑到李自成處求叛變!


如此狀況,後世好些仁人志士,說起來就搖頭嘆氣,大罵明朝官員無恥,但最值得搖頭嘆氣的,卻是崇禎皇帝的眼光。再強的整頓手腕,眼光跑了偏,一切都是空談!


崇禎臨終的時候,一直哀嘆「諸臣誤我」,彷彿滿朝就沒有好人,可這滿朝誤他的臣子,絕大多數不是他自己提拔的?比如被他引為股肱大臣的內閣大學士陳演和魏藻德,都是他破格提拔任用,最後他蹬腿上吊,二人就慌不迭的跑去找李自成投降,尤其無恥的魏藻德,當著李自成的面大罵崇禎,氣的李自成都聽不下去,叫劉宗敏結結實實給他幾個耳刮子!



但是崇禎更不知道的是,一直以來,他總認為在「誤」他的臣子,比如絞殺農民軍有功的盧象昇,被他瞎指揮抽空了兵馬,壯烈戰死在巨鹿。等於是崇禎帝親手幫助李自成,滅掉了戰場上最強勁的對手。還有活捉了高迎祥的孫傳庭,剛活捉完孫傳庭,就被崇禎氣的耳朵都聾了,還以莫須有的罪名下牢獄,好不容易重新出來帶兵,又被崇禎瞎指揮,硬逼著提前出戰,落得全軍覆沒。


如果說朱元璋殺功臣,還被吐槽為卸磨殺驢,那麼崇禎就開啟了一種最傻的模式:磨還沒拉完,驢殺了!


這種傻事辦過後,沒人拉磨的大明朝,當然也就徹底歇菜,江山白白送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喵星人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幾十萬八旗竟能統治幾億漢人,清朝延續二百多年的奧秘在哪裡?
世界上十大最昂貴的書籍

TAG:喵星人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