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見孩子的沉默,才能保護他們的善良!
文/魏老闆
這幾天,大樹老師一直在反思,究竟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地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
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今天大樹老師分享的是一位爸爸的投稿文章,他對孩子「乖」又有了另一種解析。
01
我和我熟睡地孩子們
從告訴自己「我應該寫點什麼!」到抓耳撓腮的「我應該寫點什麼?」,用了七天零11個小時,一直在思考寫些什麼才有人願意看,經過反覆地琢磨,我決定把這幾頁字送給當下的自己,就寫此時此刻的我最想表達的——我和我熟睡了的孩子們。
我家孩兒基本情況是這樣:
兒子眼看就三歲了,女兒呢剛一歲, 這倆寶貝兒單拎出來哪一個都特別好帶,各種乖巧可愛,可只要湊在一塊兒了,他們就會用驚人的破壞力「統治」這個家。
如果遇到反抗他們「統治」的情況,什麼調虎離山啊,聲東擊西啊,苦肉計啊就都使出來了,簡直是有勇有謀。每天晚上把他倆哄睡著後,拖著疲憊的身體打掃「戰場」的滋味,特別的酸爽。
能調和這種酸爽的,是他倆東倒西歪的睡姿和肉肉的小臉蛋,偏偏要搭配上滿臉嚴肅正經的睡相的畫面,引我噗嗤一樂之後,這一「樂」的笑容就會整晚掛在我嘴角,當腦子裡、心理、手機里都被這樣的瞬間漸漸填滿時,真的覺得為人父之前的自己特別的陌生。
02
孩子出生時,為人父角色的轉變
為人父的角色轉變,與孩子他媽相比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我媳婦從恃寵撒嬌的人妻到「super mum」的角色轉變耗時僅一個響指的時間,瞥見驗孕棒上神奇的線條的瞬間她就完成了這個轉變,這也使得九個月後她和兒子的第一次見面就跟故友重逢似的。
需要說明的是,我所說的「角色轉變」更多指心理狀態,並不是指帶孩子哄孩子的技巧,因為媽媽們照顧孩子的本事也不是天生的,對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來說,換尿布、沖奶粉、拍嗝兒、洗澡、哄睡等等這些事都是一個從「手忙腳亂」到「信手拈來」的過程。
實踐中,年輕的爸爸們常常有或無意識的在借鑒模仿自己的父親,以童年記憶中的「父親模型」為基礎,塑造屬於自己的父親形象,行使自己的「父親權力」。
這些行為方式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好像遊戲開始時選擇了新手指導模式,非常受用。但也有很多像我一樣童年中缺少父親形象的人,我認為這反而增加了我進入父親角色時的體驗感,遇到問題時給了我更多思考的空間和決定權。
換句話說,我如何逗他們開心,如何使他們平靜,如何將他們餵飽,如何把他們哄睡,這一切都是我和他們獨有的經歷,是我和他們經過磨合共同創造出的全新的相處模式。
磨合雖然需要過程,但由於對方是他們,結果就是可預見的了,因為孩子們真的是比我們更善良更溫柔的存在。
跟大家分享一件事:
有天中午,兒子在看動畫片,我正在看我媳婦兒手機里關於兒子第一次搭積木的視頻,視頻中兒子搭起了一個煙囪式的高塔,他手舞足蹈的喊著「爸爸!爸爸!」。
他想告訴我他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希望我看到之後能像平時一樣將他舉過頭頂再和他擊掌慶祝一翻,他非常的興奮,非常期待我看到他的「作品」之後的反應。
可是視頻中的我眼睛始終盯著手中的手機,拇指飛速的敲擊著屏幕,手機屏幕淡藍色的光照在我毫無表情的臉上,敷衍的附和著他的呼喊。他安靜了下來,滿臉興奮的等了我一會兒,他看看我,又看看我的手機,又看回我,我還是沒有抬頭看他一眼。
就在這時,他的臉上出現了一個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表情,那個表情只維持了幾秒便被他的大腦管理為尷尬的表情後,他就轉身繼續玩積木了。
那個表情我只見過那一次:當時他臉上的興奮之情還沒有來得及消散,與緊隨而來的落寞、無所適從的表情混合在一起。微微的低了一下頭同時眉眼也低了一些,說話的嘴型是「爸爸」,但是沒有發出聲音,取而代之的是深呼出的一口氣。
小小的手也不知道該放在哪裡,索性在圓鼓鼓的肚子上抓了幾下癢,那一瞬的眼神中我甚至看到了一點點的心死。這個表情戳破了我所有自以為是的泡泡,我慌了,視線不敢離開已經停止的視頻畫面。
我不知道帶給他這樣的糟糕經歷後應該怎麼面對他。(如果你的孩子出現這個表情不能使你感到困擾,那你根本不應該浪費時間讀下去,請儘快回到遊戲中,不要拖累你的隊友。)
我們會對成人世界中的任何人做這種無禮的事嗎?這種不被尊重是成人社會不能接受的,我們不會這樣處事,更不會和這樣處事的人來往,即使對方是陌生人,我們也會用基本的尊重和禮貌來體現我們的教養。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固然是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同時盡己所能的滿足著他們的各種需要甚至「不需要」,但我們是否以擁有獨立人格自尊的「人」來對待了這些咿咿呀呀的孩子們呢?
我們潛意識裡認為:無論我什麼時候放下手機抬起頭,都會看見我的孩子用崇拜的眼神呼喚著父親的關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任性且毫無邏輯的想法,往往會催生出惡化至不可逆的父子關係。
因為多次呼喚無果後,孩子會放棄,無論這種呼喚是有聲的還是沉默的。絕不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夠,換位之下,我甚至連那份尷尬都承受不了。
我很幸運,我的孩子是比我更好的人。我像尋找失去的記憶一般拚命的回想那個對我來說毫無記憶點的中午所有細節,我記起當時沒過多久我就放下手機陪兒子一起玩恐龍玩具了,他依然玩的很嗨,拉著我滿房子追來跑去。
看著他眯著笑眼跑的滿頭大汗,額前耳後的頭髮被汗水打濕成一縷一縷的貼在頭上,我可能還滿心得意的想著:能這樣陪他玩遊戲,我真應該得個「年度爸爸」的獎!
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幾分鐘前將他滿心的期望摔得粉碎的無禮行為,已經被他輕描淡寫的原諒了,就好像那個表情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只是,真的很少見他再去玩那套積木了。
閉目自省之後,我走到兒子面前,蹲下來和他保持平視,非常非常鄭重的向他道了歉,還沒等他反應,又將他抱得很高,仰視著告訴他那天我沒有看到他搭出來的積木竟然有那麼的高!那麼的了不起!那麼的不可思議!他一直在笑......
有人問我這麼小的孩子能理解這些事嗎?我說:我兒子當時一歲11個月,他聽懂了「對不起」,聽懂了「高」,聽懂了「了不起」,從他臉上得意的表情,我知道他也聽懂了「我為他感到驕傲」這件事。
直到現在,我仍會時不時想起視頻里他那個不屬於孩子的表情,雖然很希望它從未出現過,但是經過思考,那個表情成為了我所有關於為人父的問題的答案。
那個表情就是我在難得的休息日選擇陪孩子運動玩耍的動力;那個表情就是我放下手機陪孩子讀畫冊的原因;那個表情就是我熬夜硬讀晦澀的兒童心理學書籍的決心;
那個表情是我能隨點隨唱他們喜歡的所有動畫片歌曲的初心;那個表情就是我選擇教育孩子方式方法的底線;那個表情就是我從「孩子他媽的好幫手」蛻變成孩子的父親的瞬間;那個表情就是我不顧一切要保護孩子們的那份善良的動力;那個表情,離我的孩子遠一點……
大樹老師有話說
很多」乖「孩子為了博得大家的喜愛,壓抑著自己真實的天性,儘可能表現出父母希望的「好孩子」「好成績」,可大樹老師想說的是:親愛的小孩,從現在起,你可以做生氣的小孩、真實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
家長樹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我們。
▍編輯:大樹老師
※不打麻醉就剖宮產是種什麼感覺?2位媽媽親生經歷看哭所有人!
TAG:家長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