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投提問:劉洪彪的草書好在哪?

網投提問:劉洪彪的草書好在哪?

劉洪彪,作為蘭亭七子之一,是一個相對來說有爭議的人物。

極具傳統功力,卻又充滿創新精神,他的草書可以說是引領過時風。

有一個比較好玩的事情就是「如果誰的狂草中加幾行硃砂小楷,那他的章法一定學過劉洪彪」

我是一個喜歡草書的人,如論講學,我老師不愛草書,他以為草書大眾看不懂,不如行書。所以對我學草過程中的教育,一般都是歸於「法度」一類,他告訴我轉折變化的重要性,草法的重要性,章法的重要性。

我老師是不太喜歡國展一類作品的書寫風格的,但是他跟我說:章法,一定要學國展,古人的章法形式太少了,應該豐富起來。

於是一度喜歡過張旭光的字,張旭光講的二王,對我幫助非常大,但是後來看看,感覺張旭光的草書雖然好,也很瀟洒,但是沒有劉洪彪的線條有質感,章法也沒劉洪彪豐富。

於是我又自己的吧劉洪彪講學的視頻看了兩遍,給我的感覺就是:太豐富了,變化太多了。

這些章法應該都是劉洪彪個人去探索出來的,俗稱「創新」,當然其中不乏在流行出風中夾雜一些草書,也就成了被大家厭惡的「丑書」。

如果拋出「字」和「法」的概念,單看章法,那布白的變化,那種矛盾又和諧的美感,簡直太漂亮了。

其實換句話說,他這種創新是不符合傳統審美的。

但是他的創新的要素,是從傳統中來的,並放大。比如穿插、疏密、濃淡、乾濕等等等等,把這些因素放大,古代也是有的,每個朝代都是慢慢去放大、增加這些矛盾對比,但是到了現代,這種矛盾是成指數的放大。

以前說過很多次,這是由於古代書齋形式到現在展廳形式轉變的必然結果。

首先在章法上來說,並不能否認劉洪彪的高度以及創新的成功,確實非常貼合現在審美觀。

比附這張作品,章法從古代就有傳承的,這說明劉洪彪的創新也是部分的,他還在堅持傳統,這些字形的變化,用筆的變化,都是有跡可循的。

當然草書草書,一半是章法,另一半是字,我們來看看劉洪彪的字。

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價劉洪彪的字,可能字形的變化不是太大,明顯能看到結構是自古人來,而且無跡可尋,整體用筆是二王張旭的,有懷素小草的機構,有書譜中的斷筆,有篆隸線質。

真的是沒辦法說他的字的水平高低,筆筆自古中來,但是有今人用筆的風格,這種用筆風格,如果我寫出來就是一種筆病,劉洪彪寫出來就很漂亮。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他的水平太高,與其說是筆病,不如說他是追求用筆鋒面和節奏的變化,這是功力的表現。

如果我沒有那麼強的功力駕馭這種風格,我寫出這種筆畫,那別人就可以指著我的鼻子罵我的字「垃圾」。

在用筆的線條來說,這是一種及其冒險的事,可能這種筆畫質量,很多人都寫出來過,但是也僅僅是寫出來過而已,並不具備美感。

我甚至感覺這種用筆鋒面變換的險是他的個人風格,別人模仿不了。

這也側面說明了一件事,劉洪彪的字好,但是不具備可學性。

他的字不能學,這是關鍵。

章法可以借鑒,確實豐富。但是字還是別去學為好,論用筆,學劉洪彪首先要學二王和篆隸,轉折還要參考章草。

說實話這些都臨過來,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找到他用筆的感覺,即使找到了,自己寫出來的東西也比他差太多。

草書的水平就是水平,專業學一年和專業學五年十年,雖然字形差不多,但是在線質,在轉折提按細節,在整個的氣韻來說,都相差甚遠。

我們學草書也可從二王懷素張旭入手,古人的用筆「實」,今人用筆「虛」是一種藝術效果。(這種「虛」不是指筆力弱,也不是指筆病,是指提按上的輕盈與隨意),這種變現力是有區別的,今人注重的是藝術性,這種表現力雖不太符合傳統,但是不算錯。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今人的表現力是建立在古人之上的,如果學今人,那麼就與古人相差甚遠了。

至於說劉洪彪寫的是不是草書,這個問題回答中已經解釋過了,字有取法,幾乎我們熟知的草書,他都有取法,但是不留痕迹,只有遺味,這是高水準。至於章法,個人感覺比他的字水平要高。

個人的意見是,劉洪彪的章法可學,從古人繼承過來並有創新,很豐富。字不要學,但是可以參考他的學書軌跡,這個是對我們有幫助的。

我們看一個人的草書,沒有必要以美醜論,一個人一個看法。

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去了解他身上有沒有值得我們參考的東西,有學習價值的東西。

用他們的經驗,來豐富我們,提升我們的水平,這才是有用功。

去爭論一個人字的好壞,從來都是無用功,我也只是發表一下個人的見解,供大家參考。

我是梁宇航,如果大家覺得我說的對你有一點幫助,可以關注我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杅舟 的精彩文章:

網友提問:自學半年遇到瓶頸期了該怎麼辦?
什麼是書法中的「神」?第一次專業講解,值得參考

TAG:杅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