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與其經營別人的不善,不如經營自己的美好

與其經營別人的不善,不如經營自己的美好

最近接觸到一個新的辭彙,「討好型人格」。它指的是在生活中過度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不由自主地想要討好別人的人。

與朋友相處,擔心給對方添麻煩;在工作中,放棄自己的想法去取悅老闆的喜好;在愛情里,逼著自己去喜歡對方喜歡的東西……總是擔心別人是否喜歡自己,這個問題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過類似的感受。

如果你真的遇到過這樣的感受,不妨問問自己「你有沒有和任何人產生過真實的關係?」

什麼是真實的關係?就是你可以與對方發生爭吵,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在對方面前,無需考慮、顧及對方的感受。

相信很多人的回答是沒有。不管是與朋友,還是與陌生人的相處中,大家都不願意與人發生衝突。這與情商、懂事、善良無關。生活中,我們都更下意識的偏向討好型人格,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在意他人的情緒和看法。

自己是不是符合他人的期待了,怎麼做,才能不讓別人反感,受到別人的喜歡?而活在這樣的情緒里,最容易讓人隱藏、丟失了真實的自己,而根本的是活在了別人的世界裡。

有很多時候,我們會將「為他人著想」和「討好別人」混為一談,用這種想法裹挾了自己,很容易委屈了自己,過度去取悅別人。

處處討好別人,就意味著要犧牲掉一部分的自己。任何一段你需要費力討好的關係,或者你需要費力討好的人,都是不值得的。

其實,我堅信真正欣賞你的人是欣賞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或故作討喜的樣子。

但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討好型人格的人,在生活中是時常出現的,尤其是在社交軟體如此發達的今天。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情況:

發一個朋友圈,必須選上最好看的一張照片,打打刪刪寫出漂亮的文案,心滿意足按下發送鍵。接下來的時間,就是看看別人在底下的評論如何,數一數有多少個贊。

所以,當網路把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加強了,那麼每個人受到的關注度就變得更多了,被人喜歡這個需求也被漸漸放大了。

嚴歌苓說:「我發現一個人在放棄給別人留好印象的負擔之後,原來心裡會如此踏實。一個人不必再討人歡喜,就可以像我此刻這樣,停止受累。」

一個人,越在意別人,越關注被人喜歡這件事情,心裡負擔也會越大。

討好一個人,本身就是一種卑微的姿態。低到塵埃里,別人就越容易把你當成塵土來對待。

可可·香奈兒有這麼一句話:「與其經營別人的背棄和不善,不如經營自己的美好。」

委屈自己去討好別人,換來別人的看不起和自我的喪失。人生真正該取悅的那個人,永遠是自己。

逢周一至周五23:30-0:00(FM93.6)南方生活廣播《羅蘭心語》節目里,羅蘭期待著與您的相遇。

文/羅蘭 圖/黃大海

資料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生活廣播 的精彩文章:

節後沒食慾?這道菜能幫你

TAG:南方生活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