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康熙最為青睞的進士,英年早逝的翰林書法大師

康熙最為青睞的進士,英年早逝的翰林書法大師

康熙最為青睞的進士,英年早逝的翰林書法大師康熙最為青睞的進士,英年早逝的翰林書法大師

眾所周知,元代的趙孟頫可以說是元代書法史上的重要人物,更或者可以說,一個趙孟頫就可以撐的起一部元代的書法史,可見趙孟頫在當時的影響和地位。無獨有偶明代的董其昌也是明代最為重要的書法家之一。董趙的影響在後世很深遠,特別是在康熙之後一直到乾隆時期,皇帝的喜愛更是使得兩位書法家的地位與日俱增。本期書揚文化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位康熙最為青睞的翰林書法大師——查升康熙最為青睞的進士,英年早逝的翰林書法大師

查升,字仲韋,又字聲山、漢中,號石漾主人、雲亭、幻墨、吳下阿升,齋署澹遠堂、獨倚樓、靜學齋,浙江海寧人,生於順治七年(1650)。平生以善書法而聞名,其書宗董其昌,又兼學蘇軾、米芾,尤以學王羲之小楷為最。康熙二十七年(1688)壬午科二甲第二名進士,翰林院編修。康熙三十八年(1699),授江西鄉試主考官。翌年九月,入南書房為康熙帝日講官,因其才華卓著,備受康熙帝寵愛,此後歷任諭德、詹事府少詹事等職。康熙四十六年(1707)冬病卒於北京,終年五十八歲。康熙最為青睞的進士,英年早逝的翰林書法大師

翰林,為古代官職名稱,最早出現在唐朝。當時在禁中置翰林院,內充文詞、經學、卜、醫、棋、術等各種專門人員。他們定期入值當班,待詔於院中,因有參與機要之機而號稱「內相」,有實權。翰林院經過宋、明的發展,及至清代,更成為一個專屬部門,執掌完備,人才輩出。清代的翰林院,主管編修國史,記載皇帝言行的起居注,進經史,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件,其長官為掌院學士,以大臣充任,下屬官有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等,統稱為翰林。康熙最為青睞的進士,英年早逝的翰林書法大師

「自古儒學之臣或以文章備顧問或以筆札司紀載,莫不替毫洱管,出入承明,與他曹之專治案犢者較為地近而職清,故歷代以來最稱華選。」 翰林官位雖為清職,但因接近皇權中樞,有機會以詩文翰墨近侍帝王而地位顯赫。康熙最為青睞的進士,英年早逝的翰林書法大師

清代前中期,尤其是康乾時期,帝王尚帖學,書學推崇正統,從追「二王」到臨「董趙」,整體書風呈現出工整勻稱、端正秀雅的面貌。這種風格的形成是能否「昭敬謹之意」、衡量「善書」的表現。康熙最為青睞的進士,英年早逝的翰林書法大師

查升,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時康熙帝選儒臣侍值以備顧問,他經薦入直南書房多年,累遷至少詹事。院藏《清查升行書五言聯》、《清查升行書北山移文字卷》書法秀逸,得董其昌神韻,對聯尤為精妙。康熙帝稱讚說:「他人書皆有俗氣,惟查升乃脫俗耳。用工日久,自爾不同。」查升辦事又謹慎勤敏,備受器重,康熙帝賜書、畫、御筆、硯台,賜第西華門,並御書「淡遠」堂名。品行高潔,待人不分貴賤,一視同仁。四方求書法者甚眾,他經常在晚上燃燭揮毫。康熙最為青睞的進士,英年早逝的翰林書法大師

清代帖學以「二王」為宗,崇尚「董趙」,這與清代統治者宣揚其正統地位有一定的關係,維護了封建社會統治中的政治地位。帝王通過樹立翰林書家典範來宣揚自己的書法審美觀念,通過善書大臣之名樹立皇權書法審美標準。帝王與翰林的書藝互動中,翰林們常用「古法」、「泰山北斗」等詞讚美康熙的書法,常用王羲之的書法作比較,原因是康熙在評價自己的書法時,最得意之處莫過於「正宗」。帝王崇尚書學正宗,有著深刻的政治和文化寓意。「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從上述院藏清代翰林書法作品看,書風相對統一,一改清初書法雜亂,力推「二王」正統一脈的董氏書風,以中和典範為美,傳承漢文化的正統地位,贏得漢人文化及心理上的認同,維護統治地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康熙最為青睞的進士,英年早逝的翰林書法大師


ps:頭條號書揚文化開通兩年來,受到了許多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您喜歡書揚文化的內容,歡迎關注頭條號書揚文化、公共平台書揚文化(微信號:shuyangwenhua),我們會努力做得更好,也歡迎提出您寶貴的意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