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外科學的總論!袋鼠醫學帶你複習中醫外科學系列1

中醫外科學的總論!袋鼠醫學帶你複習中醫外科學系列1

向本公眾號發送「中醫外科學總論」即可隨時獲取本文閱讀。

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中醫外科學的總論

1.陰陽辯證

發病緩急:急性陽;慢性陰。

病位深淺:皮肉陽;筋骨陰。

皮膚顏色:紅活鮮赤陽;紫暗或皮色不變陰。

皮膚溫度:灼熱陽;不熱或微熱陰。

腫形高度:高起陽;平坦下陷陰。

腫脹範圍:局限,根腳收束陽;平坦下陷陰。

腫塊硬度:軟硬適度,潰瘍漸消陽;堅硬如石,或柔軟如棉陰。

疼痛感覺:劇烈陽;不痛、隱痛、抽痛陰。

膿液稀稠:稠厚陽;稀薄或純血水陰。

病程長短:短陽;長陰。

預後順逆:易消、易潰、易斂,預後良好陽;難消、難潰、難斂,預後不良陰。

2.部位辯證

發於上部的疾病

病因:風溫、風熱。

特點:多發於頭面、頸項、上肢。來勢迅猛,多見於陽實熱證,局部紅腫宣浮,忽起忽消,根腳收束,腫勢高突,疼痛劇烈,潰瘍則濃稠而黃。

發於中部的疾病

病因:氣鬱、火郁。

特點:多發於胸、腹、脅、肋、腰、背。初起多為氣鬱證、火郁證,屬實;破潰則虛實夾雜;後期正虛為主。

發於下部的疾病

病因:寒濕、濕熱。

特點:多發於臀、前後陰、腿、脛、足。起病緩慢,纏綿難愈,反覆發作。一般初起多為陰證,後期虛證為主,多兼夾余邪。

3.經絡辯證

十二經脈外科病的治法

外瘍發於多血少氣之經,治療時注重破血,注重補托;發於多氣少血之經,治療時注重行氣,注重滋養;發於多氣多血之經,治療時要注重行氣活血。

引經葯

手太陽經用黃柏、藁本;足太陽經用羌活;手陽明經用升麻、石膏、葛根;足陽明經用白芷、升麻、石膏;手少陽經用柴胡、連翹、地骨皮(上)、青皮(中)、附子(下);足少陽經用柴胡、青皮;手太陰經用桂枝、升麻、白芷、蔥白;足太陰經用升麻、蒼朮、白芍;手厥陰經用柴胡、丹皮;足厥陰經用柴胡、青皮、川芎、吳茱萸;手少陰經用黃連、細辛;足少陰經用獨活、知母、細辛。

4.局部辯證

辨腫

熱腫:見於陽證瘡瘍。

寒腫:見於凍瘡、脫疽等。

風腫:見於痄腮、大頭瘟等。

濕腫:見於股腫、濕瘡。

痰腫:見於瘰癧、脂瘤等。

氣腫:見於氣癭、乳癖。

瘀血腫:見於皮下血腫等。

膿腫:見於外癰、肛癰等。

實腫:見於正盛邪實之瘡瘍。

虛腫:見於正虛不能托毒之瘡瘍。

辨痛

熱痛:見於陽證瘡瘍。

寒痛:見於脫疽、寒痹等。

風痛:見於行痹等。

氣痛:見於乳癖等。

濕痛:見於臁瘡、股腫等。

痰痛:見於脂瘤、肉瘤。

化膿痛:見於瘡瘍成膿期。

瘀血痛:見於創傷或創傷性皮下出血。

辨癢

風勝:見於牛皮癬、白疕、癮疹等。

濕勝:見於急性濕疹;或有傳染性,如膿皰瘡。

熱勝:見於接觸性皮炎。

蟲淫:見於手足癬、疥瘡等。

血虛:見於牛皮癬、慢性濕瘡。

腫瘍作癢:見於毒勢熾盛,病變發展,或毒勢已衰,氣血暢通,病變消散之際。

潰瘍作癢:一是膿區不潔,膿液浸漬皮膚,護理不善所致;二是應用汞劑、砒劑、敷貼膏藥等引起皮膚過敏;三是毒邪漸化,氣血漸充,助養新肉,將要收口之象。

辨膿

成膿的特點

疼痛:灼熱痛甚,拒按明顯陽證膿瘍;痛熱不甚,酸脹明顯陰證膿瘍。

腫脹:有膿皮膚腫脹,皮薄光亮;皮膚變化不明顯,脹感較甚深部膿腫。

溫度:局部溫度增高陽證膿瘍。

硬度:按之堅硬,指起不復未有膿;按之半軟半硬已成膿;按之大軟,指起即復膿成。

確認成膿的方法

按觸法、透光法、點壓法、穿刺法、B超。

辨膿的部位深淺

淺部膿瘍、深部膿瘍

辨膿的形質、色澤和氣味

膿的形質:宜稠不易清。

膿的色澤:宜明凈不宜污濁。

膿的氣味:略帶腥味。

"2018年春生計劃" 的前六場直播已經圓滿結束。(戳鏈接可以看回放哦)

向「袋鼠醫學」公眾號發送「陰陽」、「五行」、「五臟」、「六腑」、「氣血津液」、「經絡」、」六淫」、「望神」或「五色」、「望舌」、「脈診」、「亡陰亡陽」、「寒熱真假」或「虛實真假」、「臟腑辯證」、「四氣五味」、「七情」、「十八反」、「十九畏」、「解表葯」、「清熱葯」、「止血藥」、「活血化瘀葯」、「補虛葯」、「八法」、「君臣佐使」、「解表劑」、「清熱劑」、「補益劑」、「祛痰劑」、「祛濕劑」、「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腦系疾病」、「脾胃病證」、「肝膽病證」、「腎系病證」即可查看相關文章。

更多詳情添加卡丁老師微信諮詢

還可以加入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執業醫師考試交流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正道 的精彩文章:

阿膠、蟲草、何首烏……世人欠中醫一個辨證思維
活學活用,炙甘草湯案三則

TAG:養生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