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藝擼貓的悠久傳統
「小皇宮」Petit Palais
導語:貓、美女和日本情調,誰掌握了這三樣元素,想不紅都難。
作者:順手牽猴:行腳詩人,業餘攝影師,譯員,熱心動物權益。
那是前兩年,在巴黎。一天下午,筆者沿河一路遛達到亞歷山大橋那邊,突然一陣內急。那是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位置,左右都是紀念性設施,河邊新設置的活動廁所又壞了。好在腦子還沒憋壞,趕緊跑到左近的小藝術宮解決問題。很多同胞管那裡叫「小皇宮」。Petit Palais這個詞的確沒提藝術,可它建成於1900年,法國更沒有皇帝。
這座新巴洛克風格建築,原本是為當年的萬國博覽會而建。那屆大會的主題是文化寬容,理解不同國度的文明差異。陳義甚高,沒錯,可門票收入不達標,讓認股的屁民蝕了血本,而且還有非洲殖民地請來的大活人被公開展示。愛迪生曾在附近亞歷山大橋頭拍過一段默片,留下了影像資料,雖然有聲電影已經成為該年度的黑科技。就像馬路對面的大藝術宮,這座小宮一開始,就是當做永久性建築規劃的。
世博會期間,它被用於法國整個十九世紀藝術的回顧性展示,此後成為巴黎市立美術館,用於展藏該市政府藏有的,從十七世紀的魯本斯、普桑,到二十世紀的馬約爾、莫迪里阿尼,這三百年的作品。這是一座很受歡迎的建築,特別是內庭的圓形花園在比利時、美國及南美很多地方,被廣為仿效。難以仿效的是落地窗外的景緻——北側是清潤光線下的林地沿香榭麗舍大道一路排開;向南則是塞納河和左岸的榮軍院。
再就是這裡有廁所。可計劃趕不上變化。兩番恐襲之後,小藝術宮像很多公共場館一樣,新增了安檢。非但如此,這座平素相對清凈的展館,那天居然要排長隊入場。再一看,原來是有一個歌川國芳浮世繪的新展覽,引來大批文藝控和哈日族。於是只好站在隊里,憋得五脊六獸,原地踏步,活像一隻熱鐵皮屋頂上的貓。而周邊那些人,也正等著進館去看十九世紀日本版畫里的貓。
這個城市有過長期的虐貓史,特別是在十七、十八世紀,據說還付出過爆發鼠疫的代價,因而本地人對貓的熱愛,多少有些「逆向正義」的味道。日本人發揚光大的貓咖啡館,也被copycat到這裡。貓、美女和日本情調,都是他們的心靈巧克力。誰掌握了這三樣元素,想不紅都難。善畫美女和貓的日本藝術浪人藤田嗣治,還有同樣善畫美女和貓,後來娶了日本太太的巴爾蒂斯老師,都是很好的例子。
浮世繪這種江戶町人階級的世俗藝術,輾轉流傳到西方,卻升級成為形式美感的新資源。這個出身微賤的畫種,向外部世界傳播的方式也很特別。1853年,佩里准將的美國艦隊打破德川幕府兩百餘年的海禁。此前只有長崎港外的出島,允許荷蘭東印度公司從事貿易。當時日本出口瓷器、漆器多用浮世繪包裝。那些木版畫的原初功能就是娛樂,間或植入商品廣告,類似做法倒也不足為怪。雪舟一類追摹宋人筆意的南畫,才是精英階級供賞裝逼的嚴肅藝術。明治時期,社會風氣崇洋媚外,浮世繪更被視若蔽履,結果被西人撿漏。
來自遙遠東方的包裝紙讓歐洲人來了電。1867年那屆巴黎博覽會,日本藝術正式亮相,立刻引起圍觀。學院派陰影下求索的新銳畫家全都找到了組織似的。這些未來的印象派,也像文革時期北京小孩兒攢外國糖紙那樣,搜集相對廉價的浮世繪,像當時很多畫家一樣,從那些的造型和色彩中尋找文藝復興傳統之外的靈感來源。這也是一個誤解的過程。十八世紀以來,一些日本繪師反倒通過卡納雷托式的威尼斯風光畫,學習西方的單點透視構圖。
當時巴黎有個叫林中正的日本人,原本靠翻譯謀生,後來從這股市場潮流中嗅到了商機,轉而經營浮世繪,對擴大這一畫種的影響居功甚偉。1900年那屆世博會的日本藝術展覽,就由他主持。此時,新藝術(Art Nouveau)進入高潮,所謂日本風(Japonisme)的影響,也從高端藝術擴大到了工藝美術。
然而此後的一個世紀,西方人認知當中的浮世繪,通常限於盛期的喜多川歌麿式藝妓圖;單幅作品的影響,則莫過於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里》。德彪西的交響詩《海》出版時,封面設計就是這幅浮世繪的局部。直到今天,你走過德雷斯頓的奧古斯都橋,也會經過一件引用那個浪頭形狀的公共雕塑——回卷的浪峰席捲了西方人的想像。
《神奈川衝浪里》
就像日料不光是刺身、壽司、天婦羅,浮世繪歷經兩百餘年演化,從題材、風格到工藝,釐清其中脈絡,可得花一番功夫。其中單立門戶的就有不少流派。近年來,歌川派的曝光率明顯增長,尤其是歌川國芳。這個傳說身居游廓的藝術家喜歡裸體作畫,很有波希米亞做派。2010年,紐約日本協會搞過一個展覽,專題介紹他的作品,一時轟動本埠。
日本協會設立於上世紀初,是一個促進美日親善的非贏利機構,新址在曼哈頓東47街,吉村順三設計的一座國際風格辦公樓,距離聯合國不遠。它的附屬美術館常會舉辦展覽、研討,有些影響十分可觀。除了村上隆發起的Little Boy、奈良美智策劃的Bye Bye, Kitty,這些當代藝術展,也有關於傳統文化的,比如浮世繪。巴黎小藝術宮的歌川國芳特展之前,其中一些作品就曾巡展到這裡。
那批浮世繪中,除那件公主念咒驅喚骷髏的三聯畫名作,再就是他的貓,還有一幅老虎。東瀛諸島不產大型貓科動物,日本人只能參照中國(或許還有朝鮮)人的描繪,再現斑斕猛獸的姿容。另一種辦法就是照貓畫虎。歌川國芳養過不少貓,家裡就有現成的模特。展品原為紐約法學家阿瑟·R·米勒的私人收藏,後捐獻給大英博物館。由於他的專業背景,一些涉及司法史的部分被特彆強調。比如一些畫面上可以看到幕府審查之後加蓋的官印。還有一些作者為避禍而沒有署名,甚至印製完工後還曾被丟棄。
歌川國芳所處的年代,江戶時代已經進入尾聲。為應對自然災害引發的經濟和社會危機,德川幕府實施的天保改革就像一切病急亂投醫的昏招,順理成章地包括閉塞言路,整飭風化等標配條款。代表市民趣味的浮世繪,又恰好處於容忍與嚴打之間的灰色地帶,只能像騎自行車那樣左拐右靠地探路。迎合追星風氣的役者繪、作為AV前身的春畫,乃至怪力亂神,諷喻時政的作品被禁,可表現大好山川的風景畫總有市場。
除效法北齋式的風景畫之外,歌川國芳另有一套生存之道——他把違禁題材的畫中人物,全部替換成貓,並由此別開生面。這個本名井草孫三郎的繪者出身染坊,早年於師從擅長人物的歌川豐國、歌川國貞,也以戲繪、武者繪,以及三國、水滸傳人物成名。這類作品的影響至今能在一些漫畫中看到。幕府整肅期間,他也遭遇過罰款的處置。做為商業藝術家,浮世繪師不能沒有看形勢,追市場,調整題材畫風的能力。
歌川國芳《貓のけいこ》
歌川國芳筆下的貓或食魚,或捕鼠,或邀寵於鏟屎官,均各具憨態,顯然來自實景寫生。其中最富盛名的,是他戲仿其先師歌川廣重的系列風景名作《東海道五十三次》,只是他用各種貓的圖形和諧音字,替換了原作中的五十三處驛館。筆者不諳日語,全憑策展人提供的說明,頗有一點lost in translation。這位畫家去世後沒有幾年,日本開始了明治維新。進入工業化時代,手工印製的浮世繪徹底失去生存土壤。較之幕府查禁,這更是釜底抽薪。
看看Hello Kitty、哆啦A夢這些卡通(雖說有人解釋那不是貓),不難想像貓這種動物,在日本社會的巨大存在感。貓在日本文藝中扮演主角,也就不足為怪。這一傳統始自空海率領大唐佛教使團攜貓東渡扶桑。若非喵星人一路守護,大師隨船託運的經書文物,恐怕早成了鼠輩們的牙祭。對於日本人,貓除了控鼠的實際功用,還有這一層宗教背景。世俗方面,唐朝人所謂貓洗面過耳則客至的迷信,也為招財貓的造型提供了依據。
早在鎌倉時代,有關貓的靈異傳說就已見之於《古今著聞集》等書,也多以佛寺做背景。到了江戶時代,很多人相信長尾貓有魅惑人類的妖邪能力,於是截掉一段,使之歸於平凡。日本多見短尾貓,當屬人文環境干預自然選擇的案例。現代日本作家筆下常也有貓蹤出沒。夏目漱石的《吾輩是貓》雖說受到德國作家霍夫曼的《公貓妙兒》影響,但也根植於這一傳統。平出隆近年走紅歐美的《貓之客》,以及夢枕貘的《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也都傳承了這一基因。
不能忘了村上春樹。這位作家的小說,筆者並沒有讀過,知道他常寫貓,完全出於偶然。幾年前到法蘭克福書展上宣傳一本小說,故事主角正是年輕時養過的一隻長毛貓,宣傳招貼上印的也是跟貓兒子的合影。當時隔壁就是村上新書的專辟展台,結果和同樣貼出抱貓照的日本明星作家雙雙撞臉,被當地書迷索要簽名,彼此訕訕。也不想想,哪個大人物老在現場窮晃?痛心疾首之下,當即找了根紙條,用馬克筆寫上Ich bin nicht Murakami san(我不是村上君),一字巾似的攔額一系。
幾年之後,紐約日本協會美術館又舉辦過一個貓為主題的浮世繪展,題為《貓生百態》,其間還有策展人的學術講座,介紹貓的形象在日本傳統文化中的淵源與流變,從平安文學中做為貴族身份標誌的貓,直到江戶時代的貓又怪談。整個展事被受各界關注,也應和了吸貓及哈日,這樣的文化分眾市場。通過其中一些作品,可以略窺卡哇伊文化的史前形態。日本近年興起的貓經濟,其海外擴張之勢似亦初現端倪。
雖說以貓為主題,但多數作品表現的是人,以及人和貓的關係。除近年常見的歌川國芳,還有其他一些人的作品。後者較少神怪及擬人化色彩。這類作風寫實的浮世繪中,最受矚目的是歌川廣重的《名所江戶百景》系列中的一幅:一隻白貓卧眺窗外的遠景,雁陣橫空,富士山下暮色朦朧,略帶輕愁。背景則是吉原(前現代的紅燈區)的一間茶寮。畫面中缺席的女主人或許正忙於接客,把寵貓冷落在一旁。或可一提的是,他另有一幅描繪淺草寺外集市活動的作品,為後人留下了招財貓最早的圖像記錄。
上述浮世繪展覽中,一條歷史的故事線隱約可見——貓在社會中的位置首先是功利性的,通過捕鼠,充當書籍和人類食物的守護者。做為寵物,它從貴族階層,特別是女性的圈子,逐漸流布到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又因肉食動物的偷腥本能,被妖魔化為邪異詭詐的孽靈。它的文化形象不斷萌化,則與人類蛋白攝入來源漸趨豐裕大體同步。
於是貓又有了為人類賣萌的新使命。比如兩年後的東京奧運會,就把藍胖子選做吉祥物。而在我們這邊,日本和貓成為話題,則是借了電影《妖貓傳》的光。雖說借文藝擼貓,算不上什麼發明。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