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快報∣長榮、健豪正式宣告分手。這是一個結束,還是新的開始?

快報∣長榮、健豪正式宣告分手。這是一個結束,還是新的開始?

GIF

還是走到了這一天。3月28日,長榮股份發布了一系列公告。其中,有兩則引起了三好同學的關註:一則是《關於收購天津長榮健豪雲印刷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權的公告》,一則是《關於對天津長榮健豪雲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增資的公告》。

圈內的老闆都知道,作為國內最早切入雲印刷、印刷電商的企業之一,長榮健豪只有兩個股東:長榮股份和台灣健豪(健豪的實際註冊地是塞席爾),長榮要收的股權只能來自健豪。

果然,根據第一則公告發布的信息,長榮擬以1862萬元的價格,收購健豪持有的長榮健豪49%的股權。根據第二則公告發布的信息,長榮擬以自有資金對長榮健豪進行增資,將其註冊資本由2400萬美元增至人民幣2億元。按照現有匯率增資額約為5000萬元人民幣。

更重要是,增資之後,長榮健豪將正式更名為「天津長榮雲印刷科技有限公司」。這意味著,兩岸印刷大佬之間歷時五年的合作,以健豪的退出宣告終結。

雖然,在很多圈內老闆看來,這一天的到來早在意料之中,但它真的走到這一天,還是讓人心有戚戚。

兩年前的一樁舊事

圈內很多老闆之所以對健豪的退出心有預期,與一樁舊事有關。

差不多整整兩年前,2016年3月12日,圈內媒體《印刷雜誌》推送了一則微信。全文只有兩句話:據台灣印刷業界人士透露,台灣健豪已從長榮健豪合作項目中撤資。說好的「雲印刷」藍圖呢?!!!

這是三好同學目前見過的,印刷圈字數最少,但傳播最廣、影響力最大的一則微信。它不僅引發了圈內媒體的跟蹤報道,而且長榮、健豪先後出面回應。

長榮在致《印刷雜誌》的澄清函中表示:經核實,長榮健豪經營一切正常,沒有發生股權結構的變化,不存在「撤資」情況。

健豪總經理張訓嘉在接受圈內媒體報道時,則表示沒有這樣的事情,「廠才剛剛蓋好」,表態與長榮的公告基本一致。

只不過,張訓嘉同時還在一個行業微信群里發表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這兩年多,我深深感受到必須紮根,站穩腳步再大步走才是,這個行業不缺錢,缺人才、缺耐心,很多人都想很快成功,忽略了本質,所以我重新出發。一個「重新出發」背後有多少深意!

當時,三好同學發過一篇《 台灣健豪從大陸撤資?假消息背後的真可能︱追蹤 》,上述內容大多出自這篇小文。感興趣的老闆,可以點擊參閱。

此後幾年,圈內關於長榮與健豪之間的合作眾說紛紜,但「分手」說一直未得到兩家大佬的官方確認。

而且,從股權結構和法律意義上,長榮健豪也確實是雙方的合資公司,直到最近的兩則公告發布前。

長榮健豪極簡史

長榮健豪在圈內大名鼎鼎。其背後的兩個大股東:一家是國內最為成功的印機類上市公司,資金實力雄厚,且頗具進取心,在印刷及相關領域有著廣泛的業務布局;一家是在台灣有著成功運營經驗的合版大佬,有著當時大陸商務印刷企業無法企及的營收規模和利潤率。

在健豪與長榮合作,決意進入大陸之前,健豪總經理張訓嘉正處於「聲名」之巔。圈內 很多老闆懷著朝聖般的心情,前往台灣健豪參觀學習,聆聽張訓嘉分享成功經驗。

因此,當健豪決意進入大陸的消息傳出,一時業界震動。一些老闆對健豪、張訓嘉的心態,由欽佩、景仰,變成了擔憂、害怕。不僅有人驚呼「狼來了」,還有媒體發文質疑長榮健豪欲壟斷大陸印刷市場。

按照公告發布的信息,長榮健豪成立於2013年1月。只不過,當時它還是長榮投資2000萬元成立的獨資公司。十分有意思的是,作為長榮的全資公司,其最初的名稱中卻有「健豪」,無「長榮」,全稱是:天津健豪雲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直到同年4月,長榮公告表示,擬以超募資金3059萬元與台灣健豪(出資784萬美元)共同增資天津健豪。長榮、健豪兩家大佬才正式宣布牽手「在一起」,「健豪雲印刷」前面也才有了「長榮」兩個字。

正是在這份增資公告中,長榮健豪的目標首次公之於眾:致力於「雲印刷」業務的拓展,作為合作雙方在中國大陸地區「雲印刷」模式運營總部。通過總部的建立,搭建中國大陸地區雲印刷網路平台,在中國大陸地區實現雲印刷產業化。

按照公告給出的信息:長榮健豪項目建設期預計為1年,投入資金9220萬元。其中,僅用於設備採購的就有7960萬元。項目建成後前三年 預計 將分別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1.5億元、3億元,凈利潤1500萬元、4500萬元、9000萬元。

長榮健豪成立之初的經濟效益預測(單位:萬元)

30%的凈利潤率,在當時的印刷圈是不可想像的,但如果按照健豪在台灣達到的運營水平,也不是沒有實現的可能。去年,在武漢的一次行業活動中,張訓嘉還曾表示低於28%凈利潤率的活兒不幹。

在長榮、健豪以增資的方式牽手約一年後,長榮健豪的建設工程仍如火如荼,市場推廣工作卻已如箭在弦上。

2014年6月,一場以「千人大會」名義被圈內老闆記住的長榮健豪雲印刷業務推廣大會在天津舉行。這次大會將業界關注已久的長榮健豪,推到了聚光燈下,也將業界對健豪到來的擔憂推向了一個頂峰。

在大會期間,張訓嘉表示,新工廠設計產能是20億元,已經規划了30台 膠印 機和60台惠普Indigo的空間。對在狹小的台灣市場就做出了大文章的合版大佬來說,大陸市場巨大的想像空間一定令他十分激動。

然而,千人大會之後,在長榮健豪宣布有500多家圈內企業有意合作的同時,業界對健豪到來的擔憂卻愈演愈烈。連續有圈內媒體對長榮健豪與印刷廠、圖文店合作的運營模式提出質疑,認為這是讓印刷廠變成給長榮健豪拉業務的。

更有略帶偏激的觀點表示:我開賭局!三年,最多五年內健豪與長榮的合作必定會以健豪的慘敗而終!

長榮雲印刷的未來

如今三年多時間過去了,長榮、健豪始於合資的「牽手」,以長榮收購,健豪退出結束。這是否意味著:健豪以慘敗而終?

對健豪和張訓嘉來說,這當然算不上一次成功的投資。根據公告給出的信息,健豪對長榮健豪出資1176萬美元對應的49%的股權,被以1862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賣出。如果是實繳出資額,賬面損失約為880萬美元,合5500多萬元人民幣。

同時,長榮健豪的運營 也 與預期有較大差距。公告顯示:2016、2017年,長榮健豪的營收分別為5520.94萬元、9908.63萬元,凈利潤分別為-3219.64萬元、-4080.47萬元。此前,有媒體報道,長榮健豪開始盈利,說的應該是月度業績。

近兩年長榮健豪的營收和利潤情況(單位:萬元)

更進一步,這是不是意味著長榮健豪的方向選錯了?為了這篇文章,三好同學把當年的一些報道又扒出來看了一下。

結果發現,當時張訓嘉為長榮健豪規劃的「五層金字塔」市場模型,正在被圈內越來越多的印刷電商、合版大佬所探索和實踐。金字塔的五層分別是:健豪雲印刷、中央工廠、策略級合作夥伴、門市渠道、終端消費者。

這與現在部分印刷電商、 合版廠 奉行的「圖文店+網路平台+中央工廠」模式如出一撤。其商業邏輯的核心是:以高效生產形成成本優勢,匯聚中間商、圖文門店碎片化的訂單,然後以高效的物流體系進行訂單配送。所謂的雲印刷,大多數時候起到的只是訂單傳輸,而不是獲取功能。

長榮健豪在設備配置方面的大手筆投入,令每一個到過現場的人都倍感震撼。這可能正與規劃初期對高效生產的執著追求有關,只是在業務量未達預期的情況下,過高的折舊成本,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盈利壓力。

說到這裡,不妨扯遠一點。這幾年,印刷電商很多,是圈內關注的焦點;合版印刷卻很低調,很多時候還背負「罵名」。實際上,兩者代表了業界努力的兩個方向:一個是希望以掌控流量、訂單,整合印刷產能;一個是在用高效的產能整合市場上的碎片化訂單。

目前看來,合版印刷領域有很多企業快速崛起,上億體量的企業不在少數,有的還能夠達到三五億,甚至10億左右。以致於,連張訓嘉也感慨:現在,真正的合版大佬在大陸。

而印刷電商卻進展相對緩慢,很多 原本 以「輕資產」切入點的電商平台,正在重新審視印刷產能的重要性,圖文店、中央工廠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其商業模型中。本質上,這正是當初長榮健豪規劃的藍圖。

所以,在三好同學看來,長榮健豪運營未及預期,主要問題可能是戰術性,而非戰略性的。業界當初對長榮健豪可能「壟斷」市場的擔憂、質疑,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市場整合的憂慮。

只不過,在三好同學看來,在一個總量過萬億的大行業中,要實現壟斷,哪怕只是一個細分市場,都不容易,但市場走向整合卻是大勢所趨。就像這幾年,圈內已經出現多家膠印機數量不下二三十台的大型合版廠,它們對商業印刷市場的整合不容小視。

如今,長榮、健豪以股權交易的方式和平分手,對雙方來說,可能都是新一輪機會的開始,而不是終結。

根據長榮發布的業績預告,一季度雲印刷業務較上年同期增長50%,可謂是高速增長。而且,在「長榮健豪」變成「長榮雲印刷」之後,憑藉長榮的資金實力可以更靈活地根據需要,對其進行增資,正像它已經在做的那樣。這一點,是任何其他印刷電商、合版廠都無法比擬的。

對健豪和張訓嘉來說,其涉足大陸市場的「野心」,自然也不會熄滅。在以往的多個場合,張訓嘉都曾說過:在哪裡跌倒,就要在哪裡爬起來。以健豪在合版印刷領域的技術和經驗積累,要在大陸重新開始,恐怕也不需要等待太久。

最後,說點什麼呢?分分合合本是商場常態,用不著大驚小怪。未來,還是祝兩家大佬,以及其他還在追尋電商、合版夢想的老闆們,都大業有成吧!

版權所有,轉載務必獲取授權

本文來自印刷企業家,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踮起腳尖,仰望星空,尋找那顆屬於你的最亮的星
宣布完成億元A輪融資 衍生品行業風頭正起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