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評:明朝最勤奮的崇禎帝為何偏偏當了亡國之君?

神評:明朝最勤奮的崇禎帝為何偏偏當了亡國之君?

原標題:神評:明朝最勤奮的崇禎帝為何偏偏當了亡國之君?



很多人總是對明朝充滿了好感,當然可能僅僅是一方面,比如文化。但是就軍事而言,明朝自明成祖之後可謂是一路下滑,從未真正征服過北邊強悍的游牧部落,並且最終亡於該手。

在東北,努爾哈赤在萬曆年間經過30多年的征戰統一了女真族的全部。之後正式稱汗,建立後金,接著努爾哈赤便開始了對明朝的進攻。


臨陣斬殺大將 埋下亡國禍根



崇禎帝啟用已經解職回鄉的大將袁崇煥出任兵部尚書,督師薊遼,平息後金叛亂。努爾哈赤被袁崇煥用大炮打死後,兒子皇太極繼承了他的汗位,但是疑心太重的崇楨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結果是袁崇煥被凌遲處死,然後傳首邊關示眾,屍體被北京民眾爭買而食,家被抄,但家無餘資。想想這多麼像戰國時代,秦將白起用離間計,導致趙國更換廉頗,最終被白起幾乎滅國的悲劇。由此觀之,崇禎帝絲毫不是一個合格的封建帝王。


袁崇煥死後,副將祖大壽聞訊大驚,率領部下毀壞山海關而出,直奔錦州,投奔後金。祖大壽給他的外甥吳三桂寫了一封招降信,但這時的吳三桂不從。祖大壽投降後,崇禎帝派薊遼總督洪承疇統領吳三桂等八總兵共十三萬人前往救援錦州,洪承疇在鎮壓李自成的征戰中,立了大功,但在錦州被圍了六個月,食盡,被俘,投降後金,吳三桂逃走。錦州之戰標誌著明朝在遼東防禦體系的完全崩潰,在關外只剩下寧遠一座孤城。


大明最後支柱 吳三桂降清



作為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吳三桂不能不對舅舅的投降和袁崇煥的慘死有所顧忌。但是吳三桂最終沒有立即投降滿清,因為他還對明朝和崇禎抱有感恩和忠誠知心。想當年,崇禎皇帝登基之初,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可以說,吳三桂的崛起離不開崇禎,但是正是這個武舉大將也最終奠定了明朝的休止符。

崇禎十七年(1644年),吳三桂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順治六年(1649年),吳三桂鎮守雲南,引兵入緬甸,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同年,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布檄文,史稱「三藩之亂」,後被康熙迅速平定。


額外加派三餉 一生最大污點



面對內地農民軍和邊外滿洲軍的層層逼近,崇禎為了增加朝廷財政收入,在正常的稅賦之外增加的遼餉、剿餉和練餉,合成「三餉」。而三餉」的加派,成了崇禎一生的最大污點。


崇禎帝是明朝自太祖以來罕見的勤政之君,除了照例應免日期之外,每日視朝,並參加日講和經筵。一日,他參加日講時,由於疲憊不堪,隨意把腳放到台楞之上。當時日講官文震孟正好講到《尚書》中「為上者奈何不敬」一句,便抬眼注視皇上翹起的腳,崇禎帝不好意思地以袍袖遮掩,把腳徐徐放下。可見,他對日講也是認真對待,並非敷衍了事。崇禎帝上任伊始,發出「文官不愛錢」的號召。在隨後的日子裡,他一直以身作則:當政17年,宮中沒有進行任何營建,吃穿俱不講究。


可以說,從個人道德上,崇禎幾乎堪稱仁君典範,無奈這個道德楷模絲毫不諳習帝王權術與軍事戰爭,因而在動蕩的朝代更替中敗下陣來,最終身死人手,為天下笑也,可悲可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評官 的精彩文章:

TAG:神評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