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好為淫冶之曲』成名的才子柳永,落榜後的一闕《鶴衝天》表達了他怎樣的心情
柳永是福建崇安(武夷山)人,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南唐割據政權被宋攻滅之時,柳永出生在南唐降臣柳宜之家,因為排行第七(大排名),也被後世稱為柳七。柳永最初不叫柳永,而叫柳三變、字景庄。據明萬曆《鎮江府志》卷三六載,「永字耆卿,始名三變,好為淫冶之曲。仁宗臨軒放榜,特絀之,後易名永登第。」(註:《鎮江府志》所載疑有誤,柳三變更名為柳永,乃是他進士及第後的事情。並非易名永後才登第的。)
公允地講——南唐雖是戰爭的失敗者,卻又是文化的勝出者。柳永的父親柳宜追隨李煜入宋做了降臣,屬於「內控對象」。因為是二臣,註定了柳宜不可能在仕途上走的更遠。柳宜識時務,將希望寄托在幾個兒子身上。
柳宜的幾個兒子都繼承了他好學精思的優秀基因,柳永的兩個兄長柳三接、柳三複各自學有所長。柳永才情卓絕,與兩個兄長並稱「柳氏三絕」。不管是識與不識柳永的人,無一例外地認為他們兄弟三人中進士、取功名如拾草芥。
孔門高弟子夏曾道:「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官員惟有學習,才能彌補作官的不足;讀書士子去作官,是為了檢驗學養。後世將這句話解釋為「讀書做官論」,其實是誤會了儒家。春秋戰國時期的仕進之路主要依靠獻策與軍功,並不是依靠讀書;西漢武帝始,國家創建太學,成績優異者可以入仕,另外秀才、明經、孝廉等察舉科目入仕的人也須考試合格才可以。從此,讀書才與作官扯上了瓜葛。「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漢書-韋賢傳》)的說法,正是出現在此後。
在數千年專制歷史長河中,兩宋文化璀璨奪目,教育的普及,學術的繁榮,文化氛圍的深厚、寬鬆,遠非前代可比。所有這一切,正是緣於統治者對科舉的高度重視。作為最高統治者,第一個赤裸裸地將利祿作為勸學手段的是真宗皇帝。
他公開向天下臣民宣稱:「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男女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真宗皇帝勸學文》)
柳永生活的時代,科舉已經成了社會上對讀書人影響力最具吸引力的事業。柳永極為自負,對參加科舉充滿了信心。他以為自己「雁塔題名」只是舉手之勞,參加殿試,「對天顏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長壽樂》)。
令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第一次參加科舉的柳永落榜了!得知這個消息後,正在歡場飲酒的柳永心底震蕩可想而知。晚年柳永撫今憶昔,在其所作《戚氏-晚秋天》一詞中回憶道:帝里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
據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記載,柳永「為舉子時,多游狹邪,善為歌詞...」哪知第一次科考不但未能大魁天下,乾脆就是名落孫山,柳永心底的失落可想而知。正在他黯然神傷之時,忽見屋中人眼光複雜地向自己望來,柳永裝出一副渾然不以為意,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揮手喚取歌女筆墨。在所有人注目下,柳永筆走龍蛇,一闕《鶴衝天》頃刻而就。一歌伎如獲至寶,縴手輕挑慢抹,唱道: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註:唐時,燕樂主要伴奏樂器是琵琶,宋燕樂主要伴奏為觱栗。觱栗、箏的一種,相信由琵琶伴奏轉為觱栗需要一個過程,因此,此處寫為輕挑慢抹)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詞一開始就道出了落第的事實。「失龍頭望」前冠以一個「偶」字,說明了柳永對自己的才華並沒有失去信心,這次的落榜,不過是偶爾的馬失前蹄罷了。
接下來,柳永發牢騷道「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二句,柳永自問自答,他不是化悲痛為力量,去報名參加各種高考補習班,以利再戰科場。「恣」字已有放縱的意思,而「爭」字則加重了反問語氣。「何須論得喪」三句,進一步闡述選擇走恣意狂盪人生路的得與失。
柳永天真地以為:做個「才子詞人」,與仕宦而至公卿,並無質的不同——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柳永才華橫溢,這樣的人想不驕傲也難,所以平常難免做些恃才傲物的事情出來。現在乘著酒至微醺,填寫的這闕《鶴衝天》不過是為自己找個台階,挽回可憐的尊嚴而已。
參考資料:《鎮江府志》《宋史》《漢書》《真宗皇帝勸學文》《長壽樂》《避暑錄話》
※高麗地區盛產銅礦,卻不懂使用,宋徽宗年間才模仿中國學會鑄錢
※他是另類文學巨匠,腳踏東西兩岸文化,創建最牛民國時期英文教材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