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花季少女刺死父親的悲劇折射了什麼

花季少女刺死父親的悲劇折射了什麼

3月18日,當高三女生羅依把水果刀連續七次刺向父親羅春光時,這位正讀高三的花季少女,在距離高考再有80天的時間裡,提前結束了自己的高考,結束了父親的生命,更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這一次,孩子不是把刀子刺向自己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師,而是刺向了親生的父親,悲劇性更為慘烈。

1

死者羅春光是湖南邵陽下轄洞口縣小有名氣的中學老師,而女兒羅依是當地最優秀高中里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據網路報道,致使女兒對父親拿起刀的導火索,是因為補課而引起的一場爭吵。

僅僅是補課而引起的一場爭吵嗎?看完整體報道,絕非如此!

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鬥爭。據羅春光的朋友劉偉回憶,羅春光第一次跟他抱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說「孩子如果不好好念書,一輩子就出不了這個縣城,所以不聽話必須要打,他說他自己也是這麼從小被打到大的」。

把自己的教育經歷,不管時代背景,更不管形式如何,一股腦兒地向自己的孩子嫁接。這是羅春光作為一位父親最愚蠢的做法;把自己未曾實現的夢想,寄託於孩子,這更是一種迂腐而執拗的思想。

更為可怕的是,羅依上的是當地縣城最好的高中——洞口縣第一中學。她是尖子生里的尖子生。按照慣例,洞口一中每年會從1000多名錄取學生中,抽出100多人組成幾個重點班,再從重點班之中抽出成績最好的30多人,組成「火箭班」,又名「博雅班」。這個班的學生就是高考衝擊清華北大等名校的頂尖力量。

而聰明可愛、懂事的羅依正是頂尖力量中的一員,但父親羅春光對她的成績仍然不滿意。朋友劉偉說,羅春光既是羅依的父親,也是「老師」。從初中開始,他就用最高的標準來要求女兒:「肯定是希望女兒考上清華北大的,而要考上清華北大,僅僅進火箭班是不夠的,要考到班上前5名,才能說把握比較大」。

2

我們無從考查得知,羅依的優異成績到底是如何取得的。天分聰慧,必不可少。家常便飯的補課和父親的毆打到底有多少作用?我們誰也無法推測。但從羅依的口吻里,我們應該能夠得知後二者作用的微乎其微。

羅依跟朋友劉芳說過,她的生日願望是可以在家好好休息一天。

補課對她來說是家常便飯。寒假補課,暑假補課,周末也補課。補課的時候,作息跟上學沒太大區別,晚上還要上晚自習。

而悲劇發生的3月18日的下午,羅春光堅持要女兒去補課。羅依的母親站出來,覺得羅春光對女兒的教育方法有問題,並再次引發了夫妻之間的爭吵。

當父親再一次對母親進行暴力時,羅依悄悄地拿上了水果刀,連續戳向父親的背部。

父親、母親、女兒的一場混戰中,刀尖正好插進了羅春光心臟部位,成為致命的一刀……任何刀具,當它帶上了怨憤和仇恨,即是其不長眼的時候。不能說這樣的混戰中羅春光運氣不好,更不能說刀具如何,最主要的是這把小小的水果刀已經變成了所有的怨憤的集聚核心了,它的爆炸是從來不會擇時擇部位的。

一位優秀的中學數學老師在女兒的刀下無法逃生,一位嚴厲的父親在奄奄一息之時根本沒有想到結束自己生命的卻是時時被喚作「寶寶」的女兒。

「火箭班」的佼佼者,「清華北大」的頂尖生,走出縣城落戶長沙……如果生命不復存在,一切夢想都似煙霧,神馬都是浮雲。或許羅老師懂得這個生存的最基本的哲理,但他根本沒有想到竟然這個最普通的哲理因為女兒拿起的刺刀在自己的身上得以應驗。

洞口一中的教室,羅依曾在這個教室里學習

3

斯人已去,留下的除了女兒羅依在鐵窗內無盡的傷痛和僅僅40天的兒子一生無父的悲苦之外,還應該給予世人更多的深思與反省……

當中小學的校外補課發展到如今幾近瘋狂和絕望的時候,國家終於出台政策要好好整治校外補課的規範。有人說,補課機構的規範性要求操作起來難度不大,難就難在如何不讓孩子們除了正常的校內上課不再加重補課的負擔上。也有人說,中高考的錄取體制不變,永遠不要做學生不補課的白日夢了!

每逢節假日,孩子們臉上看不到對假期充滿殷切期待的笑臉,看到的只是堆積如山的作業和四處奔波上補習班的身影。難怪羅依會說她的生日願望是可以在家好好休息一天。當一個孩子把生日的願望變為休息一天時,這是一件多麼可怕而傷悲的事。

周國平先生曾不止一次地提到孩子的童年教育,他說,孩子童年生活的快樂程度直接影響著他一生的發展。

我們是培養一個快樂的孩子呢,還是培養一個只知學習而不懂得生活樂趣的傻子呢?答案誰都清楚。可偏偏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又成了局內人,受著局內五花八門體制的規範和制約,不僅不敢反抗,恰恰增加了諸多意想不到的競爭。在競爭中,少了應有的和諧與協作,少了應有的溫情與期待,少了應有的勉勵與高遠。

於是,在如此之競爭下,立竿見影和功利主義成了無形的內驅力。當內驅力變得直接而焦灼時,補課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最直接的手段了。

4

在兒子還沒有上初中和高中時,我寫了大量的有關補課方面的文章,力在批判補課的弊端甚至會讓孩子失去哪些優秀的品質。可是,當兒子上了初中乃至高三後,我一下子變成了一個自打臉的家長和「老師」了。因為兒子弱勢學科的需要,他不得不加入補課的大軍,開始為自己的高考做好最充分的準備了。

與此同時,我不再說補課無益,而是說選擇哪些科目來補和選擇怎樣的補課老師是補課的關鍵了。當然,前提是孩子的需要和主動性不可剝奪。

有人說補課是一把雙刃劍,我比較認同。但當把補課當作一把勢在必得的寶劍時,可能會像拿起刺刀的羅依一樣,刀尖沾的不再是果汁,而是怨憤、仇恨甚至鮮血了。

每次開完家長會,好多家長都會詢問我孩子該補什麼科目,到哪兒補課更為合適。我的回答基本一致:「這個問題先應該徵求學習的主體——學生,因為只有他(她)才能最具有發言權。」強扭的瓜不甜,牛不吃草強按頭的活千萬別做。

每一屆學生到了高三,我都要調和部分學生與家長之間因補課而鬧得不可開交的矛盾。矛盾的核心大多數是家長幹了牛不吃草強按頭的活,吃力不討好。

在此,我想再一次重複有關補課的幾點建議:

1、不要盲目地將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卒有卒路,馬有馬路,尤其補課方面,有的孩子是適宜在老師的監督或引導下才會學習的,有的孩子是適宜獨立完成作業的。

2、適合於別的孩子的補課老師不一定適合於自己的孩子。補課不僅僅講究老師的水平,還需要一種緣分。

3、補課只是一種補充,主陣地永遠在校內。不要輕信「老師上課不講下課講」的狗屁謠言。

4、對於基礎紮實且主動學習探究的學生最好不要補課,主動的效率永遠強於被動。機械的補課會讓一個孩子慢慢喪失學習的主動能力和探究能力。

5

就在寫這篇文章且還在為花季少女羅依不可思議的舉止惋惜、憤恨之時,一條題為《我爸爸是博士 蘇州最牛小學竟有144位博士家長》的頭條新聞映入眼帘。

羅春光作為中學老師慘死在女兒的刀下,我倒看看哪些博士家長們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

翰林小學所在的獨墅湖科教創新區是全國唯一的國家高等教育國際化示範區,區內有29所中外知名高校,12家國家級研究所以及6所職業院校。累計入選國家「千人計劃」123人。而作為創新區里唯一的一所小學,翰林小學就獨享這龐大博士群了。

如果按照家長學歷來推斷的話,博士生的子女應該全部考入清華北大,應該從小就開始瘋狂的補課。然而,他們的教育方式恰恰出乎常人的意料。

下面的幾張圖足以說明這些群博士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了。

雖然學歷的高低與家庭教育的優劣不是絕對對等的關係,但其高學歷對孩子三觀的教育仍有某種優勢所在。

教育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認為,一個孩子的發展、成材與其家庭教育的因素密不可分,並且隨著調查研究的深入和全面,這一點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羅春光老師為什麼會死在女兒的刀下?補課、成績、名次、暴打和清華北大只是最淺表層的解讀。如果他先前不再糾結於生活的內容和意義不啻為了高考和走出縣城,而是與妻子兒女共同體驗每一天生活中的樂趣:剛剛滿月兒子的每一個細節成長,聽話懂事女兒的每一個進步,溫柔賢惠妻子的每一次體貼,身體硬朗的老母親每一次的爽朗笑聲……可是,這一切羅老師沒有用心地體驗過,或者說他已經將其當作極為平常的生活了,他需要更高的理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告訴孩子高考考多少分,而是告訴孩子選擇什麼樣的三觀,告訴孩子生活中除了學習和高考還有更值得體驗和感悟的東西。家庭教育應該是一門學問,值得每一位家長認真去學習領悟和實踐。只可惜,羅老師走得匆忙、走得糊塗,根本沒來得及理順這些人生的內容。

6

逝者已去,活著的人還需要生活。儘管在羅老師的追悼會上,一些同事控制不住自己的淚水……

然而,「有些東西是無法躲避的,也不會因為這件事而發生改變。比如當地(羅老師的家鄉)人依靠高考來改變自身命運的熱情,以及常年佔用假期的補課。」這是這篇新聞報道末的一段發人深省的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萬泰 的精彩文章:

且行且思,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變!
到底是什麼催生了診斷考試試題的泄露?

TAG:高萬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