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街全長只有450米,但要是沒了它,丹東就不是現在的丹東!
全文2408字,閱讀大約需要8分鐘
金湯街位於元寶區的中心,雖然全長只有450米,但在丹東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史上處於很重要的地位。
它東連六道口,與興隆街、財神廟街、通江街、菜市街相接,西部經二道橋與七經街、壩崗街相連,中部與官電街、新安街相交。
上世紀80年代前,金湯街貫通城市東西、連接城市南北,是名副其實的交通樞紐。
行政中心
縣前街之名緣於縣衙,而位於縣前街的縣衙是從金湯街搬過去的。從清末一直到「九·一八」事變前,金湯街是安東(丹東)市和東邊道地區的政治和行政中心。
據《安東縣誌》記載,光緒二年(1876年)安東設縣,縣衙坐落在金湯街東部(現金湯小學位置)。光緒十四年(1888年),大水過後,縣衙幾乎全被水毀,知縣徐鏡第選擇在縣城西山腳下重建衙署,衙署舊址被巡檢管典史署所用。
在安東設縣的第2年,即光緒三年(1877年)正月,朝廷准奏,設置「分巡關邊兵備道」。7月,更名為「分巡奉天東邊兵備道」,簡稱「分巡東邊兵備道」「東邊道」。「東邊道」三個字,既是「分巡東邊兵備道」這一行政建制的縮略語,也是領署它的道員官職和身份的代名詞。彼時,東邊道統管遼、吉兩省東南部,衙署駐地在鳳凰城的上帝廟前。首位道員,由直隸候補道員陳本植試署。安東縣自此為東邊道所轄。
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後,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安東縣城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東邊道兼開埠局總辦張錫鑾將道署遷到安東縣城原巡檢管典史衙署的位置。由於地勢低洼,連年遭受水患,巡檢管典史署曾經幾次重修。光緒三十年(1904年),在日俄戰爭中被日軍佔據,改為日新學堂。巡檢管典史署只好借縣前街縣衙門的花廳辦公。東邊道公署決定遷到安東縣城,張錫鑾便據理向日本人討回了原巡檢管典史署的房產,後來,又在舊房兩邊空地上新建了20間廂房。到了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新任道員沈桐在附近的安東縣衙署舊址興建了新的道署。未等完工,他就因病辭職,之後的兩任道員繼續操持。此時,現在的金湯街得名「道署街」「道署前街」,道署後面的中富街彼時被稱作「道署后街」。安東縣城成了東邊道地帶政治、行政和軍事指揮中心。金湯街的地位也今非昔比。
而今,道署早已不見蹤影,歷史上,它又是怎樣的面貌呢?
3月28日,記者採訪了今年88歲、家住縣前小區的何玉芳,她說:「我12歲跟著家人闖關東來到丹東,最開始落腳的地方就在金湯街,在那住了幾十年。我印象里的衙門有兩層樓高,外面刷著黃色的漆,門前有一級一級的台階。我還見過犯人被押進去。」
更名「金湯」
宣統元年(1909年),東邊道改為「分巡興京鳳凰兵備道」,簡稱興鳳道。民國二年(1913年)3月,興鳳道改稱「東路觀察使」。當年的東邊道共管轄安東、興京(新賓)、通化、鳳城、寬甸、桓仁、臨江、輯安、長白、安圖、撫松、撫順、本溪、海龍、輝南、柳河、金州、復州、岫岩、庄河等20個縣,幾乎等於遼、吉兩省的一半。宣統三年(1911年),安東縣在道署旁邊建起了縣立第三小學,它就是金湯小學的前身。民國三年,東路觀察使改稱東邊道尹,道尹衙門隨之稱為東邊道尹公署。民國十七年(1928年)11月,東北易幟,東邊道尹公署被裁撤,安東縣公署遷回這裡辦公。自此,道署街、道署前街改稱金湯街。
金湯小學地處安東市中心,於是,它的校園成了民國年間城區大型文化體育活動的好去處。1934年成立安東縣童子軍的儀式就在金湯小學的操場舉行。何玉芳說:「我的女兒就在金湯小學上學,平時風風火火的。記得有回金湯小學著火了,她從家裡拿著工具就去救火了。」
今年86歲、家住學府嘉園的於福洪對金湯小學也印象深刻,他說:「當時市裡的學校重視郊遊。1943年我在鎮安完全小學讀書的時候,學校領著我們去鎮東山郊遊,到了地方發現金湯小學的學生們也在,有好幾百人。大家都戴著『紅白帽』,餓了就吃點兒自己帶的食物。」
1937年10月,為了應對空襲而建立的金湯區「協和義勇奉公隊」還把金湯小學當成訓練場地。關於「奉公隊」,當年安東的兒童中還流行一首童謠,於福洪說:「那個時候8到10歲的小孩兒都會,怕被別人發現,大家背地裡唱。記得這首童謠是這麼唱的:奉公隊兒真流淚兒,裝模作樣唬洋氣兒,人家扛槍他扛棍兒……下操跑步干出力兒。我和小朋友們就會唱到這兒,聽別人說後面還有好幾句。」
不斷發展
說到金湯街,不能不提到市立醫院。1927年(民國16年),安東市壽泉堂醫院建立,並於1939年更名為安東市立醫院。1951年,醫院更名為安東市第一醫院。1954年,其門診部遷到元寶區金湯街34號,成為安東市的醫療中心。
在金湯街和官電街交叉路口東北側,有一座與金湯小學為鄰,與市立醫院隔街相對,平面呈「L」形的三層大樓。它是偽滿洲國的指紋管理室舊址,後成為丹東市財政局辦公樓(已於2017年拆除)。
金湯街位於元寶區的中心,地理位置優越,舊時是一條有名的商業街。安東市五金公司、安東市交電公司、安東市化工原料公司等都坐落在金湯街和財神廟街的交匯處。安東市汽車配件公司也坐落在金湯街上。上世紀80年代,以六道口為中心,上述幾家公司與安東市第二百貨商店等大型國營商店組成了全市最大的商圈。今年76歲、家住金山大廈的田兆豐說:「這些公司的辦公樓是民國時期修建的二層小樓,因為時間久遠,小樓顯得比較破舊。計劃經濟的時候,人們買化工原料、五金材料等東西時,就會來這兒。」
著名影片《革命自有後來人》是許多人的回憶,該片攝於1960年代,影片中群眾示威遊行的場面,拍攝機位恰在六道口第二商店的樓頂,正對著金湯街和興隆街。示威群眾從財神廟街、通江街、菜市街、興隆街和金湯街湧向街心廣場的浩大場面,曾經讓許多老安東人熱血沸騰,長久地留在記憶里。於福洪說:「電影拍攝的那天,我正好路過。看著群眾拿著小旗子,從金湯街、財神廟街等地方湧來,那場面特別震撼。」
因為地理位置優秀,丹東市最早的1路、2路公共汽車和通往市區東北部的長途汽車都在金湯街上交匯。田兆豐說:「上世紀50年代時,公交車按站數來收錢,每站收兩分錢。我外出辦事兒或者上學時,沒少坐公交車。」
改革開放以後,環球大廈、天增大廈、國貿大廈建成,金湯小學也以嶄新的面貌,為金湯街增光添彩。
責任編輯│魏丹陽 編輯│李佳澤杜溪
於秉義記者│侯春林
丹東日報社
※神奇!鳥類專家在丹東偶遇一遷徙候鳥,竟是在澳洲親手放飛的那隻!
TAG:今日丹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