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的人都在玩MBTI,踏實的人都在學 Big Five
經常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
也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個人的性格的確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一個人的發展和命運。
可是,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的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只有語重心長的長者才會告訴你真諦,雞湯導師就只會講前半句。
一方面決定命運的因素有很多,性格只是其中一個;另一方面,性格或許影響命運,可性格本身不也受到命運的影響嗎?什麼樣的出生、環境和經歷就可能會塑造什麼樣的性格啊。
如何去更加全面而準確地了解自己的性格,最好還是在自我了解的基礎上輔以行動來改進呢?
有關性格的理論,其實還是有很多的。
這裡我們分析一種最流行的理論、一種比較時髦的理論,以及一種不怎麼被人了解的理論。它們的靠譜程度是隨著被了解程度的降低而提升的。
01
最流行的的星座
微博上有個同道大叔,近1400萬的粉絲,每天分享的主題只有一個,就是星座。
外精內傻:獅子、巨蟹、金牛;
外傻內精:雙魚、水瓶、天秤、射手;
比較精:天蠍、摩羯、處女,雙子;
真滴有點傻:白羊。
呵呵噠,哪有什麼星座就都比較傻的,信的人的才是真傻。
據說剛去世不久的李敖,因為是名人嘛,他3月份的生日被台灣的各種媒體各種星座預言家解讀。這些很有名的「星座學家」幾乎將李敖的每個行為都和3月份的星座特性結合在一起(具體什麼星座沒說),還涉及到占星和各種性格分析理論,預測相當地準確。
直到有一天,李敖的姐姐去台灣看他,拿出一個隨身攜帶的小本子。這個忠實記載著很多李家故事的小本子上清清楚楚的寫著李敖的生日不是三月,而是二月。
也不知道這事是真還是假,不過現實中很多人都覺得星座描述的性格和自己特別吻合,為啥呢?
不瞞大家說,我是十月十三的生日,曾經我也去看星座,發現自己是天秤座的,越看那個描述啊就越像我:「天秤座常常追求平等、和諧……因此真心朋友不少,因為你也足夠真誠……」。
後來被告知要看陽曆,我陽曆生日是11月10號,尼瑪,這一下就變成了天蠍座啊。
「他是一個喜歡探究事物的本質並加以區別的人,不喜歡無所事事和庸庸碌碌的生活,那會使他喪失生機和活力……」
卧槽,這也是在說我啊。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也是天(傻)真(得)爛(可)漫(愛)一少年啊。
為什麼星座會讓很多人都覺得準確、可信?
用心理學術語來說叫「巴納姆效應」,如果有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性格描述擺在我們面前,哪怕這種描述非常空洞、對大多數人都能奏效、甚至哪怕我們明明不是這樣的人……
從根本上來說,其實這就是一種認知偏差。
人有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理性模式(強調因果和邏輯),一種是神話模式(思維跳躍,喜歡「腦補」)。
很顯然,理性思維不足的人傾向於相信星座,就類似於原始人聽到打雷就腦補為雷神發怒,看到洪水就腦補為河神需要祭祀了。
越是在生活磨礪與自我反思中走向成熟和獨立的人會越發理性,對於思維的神話模式會越不以為然,而沒有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的人越會傾向於相信這些亂七八糟、無中生有的謬論。
把星座當做是社交談資,拉近下距離、活躍下氣氛是沒問題的,要真正憑藉它來識別和評判人,則大謬也。
02
時髦的人在玩MBTI
當有人在社交網站關注我的時候,我會留意到他個人頁面的「自我介紹」,我不止一次地發現,有人在「自我介紹」里,只寫了四個字母,諸如「ENFP」或是「ENSP」之類。
我知道這個應該是他的MBTI的測驗結果,可能他覺得把這個放上去,別人很容易就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人,這比什麼自我介紹都強吧。
在所有性格理論中(不含星座等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東西),MBTI可能是最被人了解的。
比如,我在豆瓣搜索「MBTI」,發現有幾十上百個小組,最多的小組有2萬多人。
所以,有人戲稱「時髦的人都在玩MBTI」。
MBTI是一對母女發明的,母親叫Briggs,女兒是Myers,這不就成了MB嘛。
她倆其實並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心理學訓練,她們的理論依據主要來源於心理學家榮格(榮格的理論本身就存有不少爭議),具體不多講,只說說這個MBTI理論吧。
MBTI從四個維度對人格進行劃分:
MBTI測試中使用的4個維度。圖片來源:dylanninin.com
內傾(I)-外傾(E)維度:你的注意力和能量來源是外部還是內部?
感覺(S)-直覺(N)維度:你傾向於如何收集信息?
思維(T)-情感(F)維度:你傾向於如何做出決策?
判斷(J)-知覺(P):如何應對外界?生活方式又是怎樣?
而後從這四個維度劃分為十六大類別:
MBTI測試結果會被歸為這16個類別中的一類,且每個類別有各自對應的性格特點描述和適合的職業。
但是,MBTI其實是被很多心理學家批評和質疑的。
心理學界對MBTI的批評,主要在於其測驗本身,MBTI測驗的信度是相對較低的。
所謂信度,就是可信程度,一個值得信賴的工具應當什麼時候測、什麼人來測,結果都是基本一致的。同樣一個人,你今天測出來的結果是ENTP,過段時間再測變成了INFP,那就不太靠譜了。
MBTI的四個維度中,每個維度都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係(內向型-外向型、直覺型-感覺型、思考型-情感型以及判斷型-知覺型)。
但實際上,只有內向和外向屬於非此即彼的對立關係,即你要麼內向,要麼外向,不可能同時兼具。其他的幾個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係,比如有的人長於思考判斷,但同樣在情緒感受方面也擅長,又或者兩種都不擅長。
因此,這種二分法對現實的描述是存有很大缺陷的。
此外,MBTI的題目是二選一的迫選式問題,這一方面使得其重測信度比較差,另一方面,也掩蓋了背後的程度問題。
比如你是喜歡坐在屋裡看電視還是喜歡找人侃大山。甲根本無法獨處,時刻和朋友在一起。乙兩者都喜歡,不過侃大山的時候更多些。丙其實獨處更多些,但是剛剛和好基友傾談了一番,於是自然選擇了侃大山。根據答案,這3個差別很大的人都被歸類為外向。等下周再測的時候,乙和丙手一抖就能變成內向。而絕大部分人更接近乙和丙而不是甲,因此MBTI的重測信度很差。(王崇巍)
另外,同樣以內外向為例,假設100分是極度外向,1分則是極度內向,一個測驗得分為49分的人會被判定為內向,一個得分51分的人則會被判定為外向,這種兩分法就掩蓋了程度的差別。
正因為如此,MBTI可以用來玩玩,了解了解,開拓眼界,但要用來做自我分析和職業指導,效果恐怕就非常有限了。
參考文獻:王崇巍《MBTI,從頭到腳不靠譜》,果殼網,https://www.guokr.com/article/440219/
03
踏實的人在學Big Five
MBTI並不能說就完全錯誤或者完全沒價值,但是Big Five相對來說,確實更全面、更經得起推敲和檢驗,這點已經被很多研究證實了。
「Big five」,也稱大五人格,用五個大的維度來對人的性格進行描述:
開放性(openness): 富有想像、喜歡思辨,對於新事物保持開放的心態,追求智力上的提升和思維創意。
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認真負責、勤勉努力、嚴謹自律,有責任心、成就動機強等。
外傾性(extraversion):表現出熱情、社交、果斷、活躍等特質。
宜人性 (agreeableness):具有信任、坦誠、利他、溫和、謙虛、移情等特質。
神經質或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焦慮、敵對、壓抑、自我意識、衝動、脆弱、易怒等。
五大維度分別是開放性(openness)、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外傾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取英文單詞首字母合成了「OCEAN」,猶如大海般浩瀚包容,寓意其內容全面而又豐富。
為什麼是這五個呢?
說來可就話長了,中間過程也複雜,很多心理學家檢索了《韋氏國際詞典》里成千上萬的有關人格特質的辭彙,而後進行篩選、剔除,以及各種聚類分析和因素分析,並歷經諸多檢驗,最終成了大五人格。
這個過程相對嚴謹,也比較複雜,正因為如此,這個理論是最不被人了解的。比如,同樣是豆瓣搜索「大五人格」,結果顯示只有一個小組,小組裡頭只有44人,而且小組內部有且只有1個話題:
我覺得這個小組的介紹說得挺好的:「MBTI和九型人格已經幾乎路人皆知(當然誇張了),相比之下,除了學術界,大五人格在國內一直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而學術界所謂的研究我也沒有找到太多有價值的東西……」
嗯,學術界為了追求信度和效度,的確有些時候艱深晦澀得讓人望而生畏,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其實完全沒必要去詳細地了解它的研究過程。在這裡,為了更好地理解Big Five,我對它重新進行邏輯推演,儘可能使之變得通俗易懂。
事先聲明一下,嚴格來說,「人格」和「性格」是有不同的,我不是搞學術研究的,就不糾纏於這些細微差別和界定了。
設想一下,如果讓你描述或評價下自己的性格,你能想到哪些呢?
估計很多人都能寫好幾條,譬如內向、外向、上進、自信、友好、善良等,見下圖:
可是倘若我們進一步問自己,這些描述夠全面嗎?夠準確嗎?
答案估計是否定的。
這樣一些描述顯得繁雜混亂,並不能讓我們全面、準確而又深入地進行自我了解與認知,所以,我們應儘可能使之變得清晰而有條理。
還記得之前講到的六西格瑪思維流程嗎?
——界定問題、分析問題(其中關鍵是金字塔原理與結構化思維)、解決問題。
所謂性格,其實是我們在各自獨特經歷中逐步形成的對於現實的相對穩定的態度和行為反應傾向。
性格是我們與環境的互動中形成的,並且反過來影響我們與環境的互動。
在我們與環境的互動情境中,其實無非是兩方面:待人、接物。(為人處事)
為人,即如何與人相處,包括自己和他人。
與自己相處主要涉及到情緒的穩定性,包括日常或者遇到問題時的情緒反應如何,抑鬱、憤怒、脆弱,等等;
與他人相處,又可以分為兩方面:第一,是否喜歡和他人相處,也即是大五人格中的內外傾性;第二,和他人相處的時候能否讓別人感到愉悅和舒服,這是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
處事,則更多地是有關於我們處理工作和任務時對其的態度和反應。我們同樣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常規性的、一般性的任務和情況,主要是和大五人格中的盡責性有關;另一類則是非常規性的、開創性的任務和事情,主要涉及大五人格中的經驗開放性。
這樣一來,大五人格就相對變得通俗易懂,簡明清晰了,見下圖:
大五人格的評分也不是採用非此即彼的二分法,而是採用評分制,對於每一個維度,我們都可以在找出自己相對精確的位置,見下圖示例:
當然,如果只是這五個維度那也太籠統了,所以,為了更加精確,每一個維度下面又細分了六個子維度。
這樣一來,大五人格就涵蓋了30個子維度,我們可以對每個子維度進行評分,讓我們對於自身性格的了解與認識變得更為全面和準確。
一、神經質/情緒性(neuroticsm)
情緒的穩定性包含六個子維度,分別是焦慮、憤怒敵意、抑鬱、自我意識、衝動性和脆弱性。
情緒的穩定性其實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克制衝動、抵制誘惑;二是承擔壓力、果敢剛強。
歸結為一點就是情緒的自我管理與控制能力,主要體現在:
不容易有情緒衝動和失控;
能夠經受得住誘惑;
能夠在壓力下保持冷靜,尋找方法來緩解壓力,或者是以正面的方式來面對壓力。
一般來說,情緒性越低越好,一個容易頻繁衝動卻又經受不住壓力的人的確很難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脫穎而出。
我們可以按照如下標準對自己進行評估:
失去控制:個人情緒頻繁出現,不止一次在工作中遭遇挫折和負面情緒,卻沒法自控,並且干擾了工作效率。不好意思,這個只能得20分。
避免壓力和誘惑:迴避產生負面情緒或壓力的人和事,雖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但不會採取不當的行為。有了進步但還不夠,迴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得40分;
控制情緒:感受到生氣、挫折或壓力等強烈的情緒後,仍然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沒有採取具有建設性的行動。能做到這個程度至少算是合格,得60分。
反應冷靜。感受到生氣、極度挫折或壓力等強烈的情緒,但是可以控制這種情緒,持續冷靜討論或採取其它處理辦法。既能控制情緒,還能搞定難題,優秀,得80分。
以具建設性的方法響應。控制強烈的情緒或壓力,採取行動針對問題來源正面處理問題,並且不僅自己冷靜下來,還想方設法讓別人也冷靜下來。這種人了不得啊,給你99分,多一分怕你驕傲。
情緒性這一維度其實和「情商」還是頗有幾分相似之處,後面我們專門會針對情商這個問題展開分析。
二、外向性(extravasion)
內外傾性是所有性格理論都涉及到的,我們似乎也比較容易對其進行判斷,一般來說,外向的人比較喜歡和別人在一起,樂於並善於社交,內向的人則可能會傾向於封閉自我、害羞靦腆且安靜少語。
大五人格中的外向性包含六個子維度,分別是樂群性、熱情、獨斷性、活力、尋求刺激和積極情緒。
我對它們進行了一些分析概括,提煉優化出三個關鍵的子維度:
樂群性:喜不喜歡與人在一起,樂群性高的人偏愛他人陪伴,喜歡人多熱鬧,樂群性低的人則不會主動尋求他人陪伴,甚至討厭、迴避社交。
合作性:和他人在一起的時候,對於團隊氛圍、結構和力量的作用,是消極負面、造成分裂,還是積極向上,融洽團結。
獨斷性:在群體或團隊活動中,是偏向於服從、跟隨,還是引導、監督和控制,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性格是強勢還是弱勢。
外向性通常和銷售及管理等與人打交道比較多的職業相關,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外向的人更容易做好銷售和管理工作,很多研究也支持了這點。
但是,我們仍然要注意區分以上三個子維度之間的區別和聯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準確理解內向、外向與職業發展之間的關聯。
這點我們我們也留待後文詳解,尤其會專門針對內向者提出職業發展和個人提升的意見和建議。
三、宜人性(agreeableness)
所謂宜人性,指的是我們是否能與別人和睦、融洽的相處,是否令人喜歡。
注意,外向性指的是我們是否喜歡和他人相處,宜人性則是我們是否能與他人好好相處,被他人所接受和喜歡。(外向的人未必就討人喜歡,內向的人未必就讓人不喜歡)
宜人性包括哪些方面呢?(什麼樣的人會讓人喜歡呢?)
它包含了六個子維度,分別是信任、坦誠、利他、順從、謙遜和同理心。
這六點應當沒什麼疑問,誰都喜歡高分特點的人,與這種人相處感覺如沐春風、好不愜意,反之,低分特點的人則是沒有人會喜歡,這種妖艷賤貨估計你都恨之入骨了。
其實宜人性的六大要素可以歸結為兩點:1.關心別人利益;2.照顧別人感受。一個是實實在在的物質層面,一個是形而上的精神層面。
如果從小到大身邊的人都討厭你,可能是因為你太優秀了,更大的可能是因為你太奇葩了,在宜人性方面表現太差了,很可能這六個子維度裡頭好幾個都是得低分。
所以,宜人性過低會給我們的人際關係和發展帶來很多的父母影響。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警惕自己走向另一個極端,一個任人欺負的「老好人」,受人擺布的「老實人」。
四、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
盡責性是衡量我們對於目標的導向、堅持和動機,高分特徵的人是嚴謹細緻、有責任心、自律和自我驅動的,低分特徵則是懶散、馬虎、缺乏責任心和自律的。
盡責性包含了六個子維度,分別是條理性、責任感、審慎、自律、追求成就和自我效能。
個人認為,「審慎」和「條理性」都是屬於是否嚴謹細緻,和我們平常所說的細心還是粗心比較相關;「自律」和「追求成就」其實本質上是一碼事,沒有自律的成就動機根本就是偽成就動機。
所以,這裡就抽離出了四個關鍵子維度:
責任感:本質上是一種道德遵守與承諾,對道德規範和要求的遵從;
細緻嚴謹:在次序、條理和計劃等方面的追求與表現;
成就追求:對於目標的取捨和行動堅持,包括高目標、主動性、堅持不懈和持續改進。
自我效能:對自我的肯定、認可與信心。
至於「自我效能」,其實更多的是一種結果,取得成就多了,自我效能自然就容易提升,反之,怎麼打雞血也很難真正改變
五、開放性(openness)
嚴格地來說是經驗的開放性,指的是我們對事物的尋求和探究、理解,以及對陌生情境的容忍和探索。
開放性(程度高)的人偏愛抽象思考,興趣廣泛,對新事物充滿興趣,敢於挑戰權威;
封閉性的人則是相對傳統保守,講究實際,偏愛常規,不太願意去嘗試創新或打破規則。
開放性同樣包括六個子維度,分別是想像力、審美、感受豐富性、嘗新、思辨、以及價值觀的開放性。
個人認為,前三者(想像力、審美、感受豐富性)和生活及情趣比較相關,類似於,得分高的人更喜歡「手,不是手,是溫柔的宇宙」,得分低的人則表示,「手,就是手,吃飯用這隻手,擦屁股也用這隻手」。
後三者(嘗新、思辨和價值觀的開放性)則和我們的職業成長與發展有著很大關聯。
嘗新:是否願意嘗試不同的活動與工作,去新的地方認識新的朋友體驗新的生活方式;(行動的開放性)
思辨性:是否熱衷於理解與探究難題或者複雜的事情,求知慾強,思路開闊;(思維的開放性)
價值觀的開放性:挑戰權威、常規和傳統觀念還是接受權威、尊重傳統(價值理念的開放性)
其實我們的職業乃至人生本就是一段綿延不絕的旅程,有些人喜歡沿著既定的軌道迅速走向人生歸處,希冀安定,不願意去嘗試、創新和冒險,更不願輾轉反側、顛沛流離,另一些人則是流連於旅途中的風景,絕不願意按部就班地追隨別人指定的路線,更不願一眼看到路的盡頭是自己的墳墓。
小結
大五人格的五大維度及其子維度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完整而豐富的分析體系和框架,而且在評分上並不是採用非此即彼的二分法,而是採用評分制,有助於我們更加準確地進行錨定和分析。
眾多研究也表面,大五人格與職業及職業發展之間有著顯著的聯繫:
盡責性和情緒穩定性這兩個因素可以用來預測所有類型的工作;
外傾性特徵與銷售及管理等與人打交道的工作的表現有著密切關聯;
經驗開放性是技術性工作或崗位選拔人才的重要尺度;
宜人性在客服工作與團隊工作中尤為重要。
最後,必須再次強調,即便是信效度較高的大五人格,也僅僅是用來輔助進行自我探索與認知,就像我前面文章所說,人本身就是會變化的,即便性格確實是相對穩定、不容易改變,但同樣可以通過「認知-覺察-行動」的過程去逐漸打磨和塑造。
這個過程當然不容易,但就像電影《處刑人》所說:重要的不是這條路有多遠,而是你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走下去,不論它有多遠。
TAG:思維燈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