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市,懷擁園林
紅· 磚 · 美 · 術 · 館
顧名思義,這是一座以紅色磚塊為基礎元素設計而成的建築。美術館改造自農民養花的大棚,如同798美術館在工廠廠房一樣,將勞動的氣息吸收進藝術的土壤。正所謂藝術源於生活。樸實無華的紅磚、青磚,在建築師董豫贛的手中,吟唱出詩意的美感,當代建築與傳統園林碰撞出特立獨行的美術館。
隔著馬路,與紅磚第一次相見
結廬在人境,夏日炎炎,樹色入簾青
心遠地自偏,生長於喧囂之外
▼
月洞門常見於古典園林建築
此處,巧妙拼接的方磚也完成了圓滿的曲線
露而不盡,深邃悠遠,令人著迷
▼
門廳兼發布廳
進門便融入氛圍和儀式感中
圓形穹頂宏偉莊重
地面下沉設計,構造出功能區
有了類似羅馬劇場的深沉感
▼
光與影,實與虛
陽光是建築最好的魔法師
屏風般牆體,長方條窗戶
視線隔而不斷
內與外親密溝通
▼
美術館在於展示作品
不能干擾人對美術作品的凝視
▼
線條與空間的交織
看似無痕而又界限清楚
縱深出更多的想像力
▼
從咖啡廳旁角門踱步而出
七月蟬噪樹蒼蒼,架引綠蘿長
閑來閑去,花木陰陰消煩暑
▼
拾階而上,峰迴路轉又上層樓
移步異景,或俯瞰,或遠眺,左右各成風景
等閑識得東風面,已然忘記身處何處
▼
總有驚喜不期而遇
轉上台階,青瓦鋪成的房頂一覽無餘
腳踩著青瓦,有種世殊時異的味道
若是夜色朦朧,星光點綴
當月下對酌,浮生若夢,縱情把酒言歡
▼
沿階而下
穿越到院子另一方位
樓梯陡峭狹長,別生妙趣
▼
細細看那一塊塊紅磚
盡量保證完整而不切割
凹凸轉角處銜接完美
彷彿在向古代榫卯結構致意
▼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
小橋流水,時有微風,簾幕無重數
遊走在繞水蜿蜒小徑,恰似步入蘇州園林
▼
十七孔橋與水面,親吻出美麗的弧線
碧波蕩漾,石趣盎然
綠藤環繞的青磚牆上
門洞悠然,窺見隱隱的小天地
同時也是紅磚美術館的Logo:OIOIO
▼
鏡頭下的月拱門縱深感極強
幽長幽長,恍若隔世
清雅近天然
▼
林密蟲鳴,竹露滴清響
有小女孩從夢的另一端奔來
恰似你心中的天真爛漫
▼
踏石走過窄窄溪流
忽然豁然開朗,方覺山高水長
▼
黑暗的屋,偏生逐光者
以攀緣的姿態,向著自由
▼
美術館館藏作品
奧拉維亞·埃利亞松《盲亭》
▼
庭院里休閑區的咖啡廳
轉到這裡,應該很累了吧
歇一歇,回展廳繼續觀賞大師作品吧!
▼
「觀眾不僅能夠觀看到室內的作品展出,亦可游弋於戶外各種景觀之中。獨特的建築語言和創新的園林景觀為當代藝術與文化的發生、碰撞、呈現,提供了不同於傳統美術館的多種可能性。」
這裡,不僅是美術館,也成為遊玩的景點。沒有平常人難以接近的疏離感,山水的自然性,紅磚的溫朴性,建築的獨特性,給了這座美術館讓人親近的更多理由。這也是創辦人閆世傑最想看到的:「讓公眾在不知覺中接受當代藝術是最好的方法。」
建築設計,設計一種生活方式;潛移默化,藝術熏陶潤物細無聲
建築設計
設計一種生活方式
潛 移 默 化
藝術熏陶潤物細無聲
紅磚美術館簡介
紅磚美術館地處北京市朝陽區東北部一號地國際藝術區,園區佔地面積約二萬平方米,展館面積近一萬平方米,由收藏家閆士傑和曹梅夫婦創立,於2014年5月23日正式開館。美術館建築及園林設計統一由北京大學建築研究中心教授董豫贛擔綱,採用紅色磚塊作為基本建築元素,努力在建造砌築過程中不切割、盡量保證每一塊磚體的完整性,從而構成了獨特的建築語言,打造出一座於生長於喧囂之外、懷擁有別樣園林的當代美術館。
紅磚美術館主體建築分為地上兩層及局部地下一層,其中包括9個展覽空間、2個公共休閑空間、1個藝術衍生品空間。作為紅磚美術館與其他美術館在建築構成上的最大不同——一座採用中國傳統園林意象精心打造的現代園林,構成了參觀體驗和建築結構上的雙重延伸,而美術館的學術報告廳、餐廳、咖啡廳和會員俱樂部等配套設施也正散落於此。
未來,紅磚美術館將通過有序且高質量的系列展覽,結合收藏、研究、教育、出版和公共活動,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參與國際當代藝術家(項目)交流,展開學術領域突出問題和現象研究,為中國當代民營美術館的運營及發展模式,提供可行性參考。
TAG:安得的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