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撞死行人,Facebook泄露數據,二者有什麼共同點?
對美國科技行業來說,過去的一周可謂愁雲慘霧。
Facebook禍不單行,先是媒體爆料稱,表面上是一家選民調研機構的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在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擅自使用了4950萬個Facebook賬戶的數據;然後又有報道稱,第三方開發者在Facebook平台上打造的APP雖然看似無害,但可能也干過竊取用戶隱私信息的勾當。
在這起事件中,劍橋分析公司首席執行官曆來的行徑也得以曝光:
亞歷山大·尼克斯(Alexander Nix)賄賂和訛詐政客,在公司郵件中使用「黑鬼」這樣的歧視性詞語。雖然尼克斯現在已被停職,但美國總統特朗普最重要的一些長期支持者曾經對他頗為信賴,包括布萊特巴特新聞網共同擁有人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和劍橋分析公司董事麗貝卡·默瑟(Rebekah Mercer)。
但這不是在過去一周里降臨到美國科技公司頭上的唯一一場噩夢,也不能算是最可怕的。3月18日晚,Uber的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在亞利桑那州坦佩市撞死了一名女性。
這場事故中的死者是49歲的伊萊恩·赫茨伯格(Elaine Herzberg)。她推著自行車橫穿馬路時,被一輛配備Uber雷達技術、處於全自動駕駛模式的沃爾沃SUV撞倒。坦佩市警方表示,當時肇事車輛在限速56公里的路段以61公里的時速行駛,碰撞發生前並未試圖剎車。
3月20日,坦佩市警察局局長西爾維亞·莫爾(Sylvia Moir)宣稱,Uber在這起事故中可能沒有過錯。但第二天車禍影像公布後,交通運輸專家表示,視頻說明Uber的技術發生了「災難性故障」。
對於Uber和Facebook的遭遇,媒體並非一視同仁。
3月21日前後,關於Uber車禍事故的新聞不再見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CNN的頭版,在科技新聞聚合網站Techmeme也往往位於頁面中間或底部。而關於Facebook數據泄露事件的新聞始終是各大媒體的頭條。
我不禁想問:這是為什麼?
也許是因為人們基本上仍然相信有關自動駕駛汽車的宣傳。這不奇怪,我基本上也相信。從統計數據來說,所有類型的汽車都是隨處可見的馬路殺手。政府的數據顯示,汽車每天導致102名美國人死亡。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包括車禍在內的「意外事故」是美國第四大死亡原因。
路人難免遭殃。2016年,美國有接近6000名行人被車撞死。每年還有數百名騎行者在車禍中喪命。
媒體對Uber車禍的報道相對較少,或許這代表了一種健康的視角。這可能表明,記者和公眾知道傳聞和數據之間的差別。每天有16名美國人在大街上走路時被撞身亡。我們大多數人永遠不會知道他們姓甚名誰。伊萊恩·赫茨伯格又有什麼特異之處呢?
不要把美國媒體看得太高。Facebook數據泄露事件之所以霸佔頭版頭條,是因為它所牽扯的事情更為重大,從兩年前就成為全美國上下關注的焦點,至今仍然時時被人們提及。劍橋分析公司醜聞牽涉到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這樣的新聞當然是越多越讓人來勁兒。
然而,我們或許不應該把Uber車禍事故和Facebook數據泄露事件當成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美國人曾決定讓Facebook在幾乎沒有約束的情況下經營,現在我們為此付出了代價。我們是否將授予Uber和自動駕駛汽車行業同樣的權力?這是把Facebook和Uber事件串聯起來的一條線。順著這條線,就能理清我們對美國科技發展的整個思考脈絡。
Uber車禍事故對赫茨伯格一家來說是悲劇,但對自動駕駛汽車行業來說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在各種新興技術中,幾乎只有自動駕駛汽車行業有一個明確的、看似可達到的目標。在其他新產品(慕課、人造肉和虛擬現實)的時間表延長的同時,自動駕駛汽車卻頑強地走在大規模應用的道路上。Waymo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在公共道路上行駛了600多萬公里。包括福特和寶馬在內的幾家汽車廠商信誓旦旦地說,到2021年將向消費者出售自動駕駛汽車。
Uber車禍事故本來可以挑戰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強勢地位。兩年前,一輛處於「Autopilot」半自動駕駛模式的特斯拉汽車發生車禍,導致40歲的俄亥俄州居民約書亞·布朗(Joshua Brown)死亡。但布朗當時坐在駕駛位上,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報告顯示,他似乎沒有按要求把手放在方向盤上。
赫茨伯格是第一個被自動駕駛汽車撞死的行人,這是大事件。未來五年,可能只有1萬名美國人將擁有自動駕駛汽車。他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約書亞·布朗。然而,所有的美國人都不得不和那些自動駕駛汽車共享道路。到2023年,整個美國的3.25億人都可能成為伊萊恩·赫茨伯格。
自動駕駛汽車行業一直宣稱,自動駕駛技術對公共安全來說是一場重大勝利。2015年,麥肯錫公司的兩名顧問在一份白皮書中寫到,自動駕駛技術在美國每十年可挽救30萬條人命。若真是如此,自動駕駛技術拯救的人數量將超過汽車安全帶和氣囊。這番功德可以媲美疫苗了。
但是,如果這項技術的表現不是太好呢?如果這個加速發展的巨大行業(得到矽谷、華爾街和政府的支持)需要放慢腳步呢?第一個被自動駕駛汽車撞死的行人會受到最多的關注。有朝一日,被自動駕駛汽車撞死的行人將不再成為新聞,只是統計數字而已。
換句話說,現在討論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正當其時。
3月21日,坦佩市警方公布了令人揪心的車禍行車記錄視頻。視頻顯示,至少在被撞的前一秒,赫茨伯格就出現在視線中。視頻還顯示,坐在駕駛位的 「安全駕駛員」,似乎在低頭看著什麼東西,幾乎直到車禍發生時才抬起頭。
視頻定格在車禍發生的前一刻,但一些觀眾可能感到很不安:
「在乾燥的柏油路上,普通的(人類)駕駛員會察覺並作出反應,及時踩剎車,停在距離赫茨伯格大約2.5米的地方,」彭博社援引一項外部法醫分析寫道。
Uber自動駕駛汽車本來也應該能夠提前停下。Uber使用的Lidar激光雷達技術應該在黑暗中探測到移動物體,但它未能探測到赫茨伯格。「這正是Lidar應該發揮作用的場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交通運輸學教授大衛·金(David King)說,「這是Uber自動駕駛技術發生的一次災難性故障。」
目前,Uber已經暫停測試其所有的自動駕駛汽車。在Uber或政府公布更多信息之前,很難說清車禍發生的確切原因。但很容易知道這起車禍為什麼發生在亞利桑那州。
亞利桑那州的一個廣告恰恰說明了問題。今年2月,亞利桑那州商務局自豪地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布了一則廣告。這則廣告引以為傲地寫道:
「2015年,正當其他幾個州就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和相關法規爭論不休之際,州長杜西站了出來,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指示州政府機構『採取任何必要措施,支持自動駕駛汽車在亞利桑那州公共道路上的測試和運營』。」
「在州長道格·杜西的領導下,亞利桑那州在這場重大的移動出行變革中發揮了帶頭作用。我們的做法就是讓道。」
突然之間,亞利桑那州成為對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約束最少的州。自動駕駛汽車製造商不必像加州要求的那樣申請上路測試許可。他們也不需要上報人類駕駛員接管車輛控制權的次數,不需要像紐約州規定的那樣申請警察護送。
那項行政命令起作用了。「自動駕駛汽車湧入亞利桑那州,因為那裡天氣好,又沒有法規條例需要遵守,」《連線》雜誌寫道。Waymo、英特爾、Uber和通用汽車都在亞利桑那州開展測試,超過600輛自動駕駛汽車行駛在該州的道路上。
於是,各州開始爭相解除監管:
今年2月,加州告訴自動駕駛汽車製造商,他們在測試自動駕駛汽車時不必配備駕駛員。不甘人後的亞利桑那州在幾天後也允許這麼做。
Facebook從未得到這樣的待遇,但卻受益於長期以來寬鬆的監管環境。在過去幾十年里,美國兩黨議員採取完全讓道的做法,努力為技術創新掃清道路。1996年的《通信規範法案》幾乎使起訴網路平台誹謗中傷成為不可能的事。監管機構從未阻止Facebook收購其他社交網路,當代對反壟斷法的解釋使控告Facebook的反競爭行為變得十分困難。
Facebook收集和控制的數據多得難以想像,但立法機構從未試圖監管甚至了解這些數據。對於社交網路數據,沒有像《公平信用報告法案》這樣的法律規定。該法案保證美國人可以監督他們的財務數據。
美國聯邦政府針對Facebook採取的唯一一次行動發生在2011年。聯邦交易委員會(FTC)斷定,Facebook向公眾撒謊,沒有準確披露其如何處理用戶數據。後來,FTC與該公司達成和解協議,Facebook必須接受一年兩次的隱私實踐審查,直到2031年為止。現在看來,當時FTC列出的犯罪事實無異於目前這場醜聞的預演:
Facebook對用戶說,他們可以限制數據共享的受眾範圍,例如「僅好友可見」。實際上,選擇「僅好友可見」無法阻止用戶信息被好友使用的第三方APP獲取。
Facebook有一個「APP驗證」程序,聲稱該程序可以驗證參與數據共享的APP的安全性。但事實並非如此。
Facebook向用戶承諾,不向廣告商共享他們的個人信息。但該公司沒有履行承諾。
FTC結束調查不到一年後,Facebook進行了首次公開募股。扎克伯格和其他老員工成為擁有數十億美元身家的富豪。Facebook繼續鞏固其主導地位,能夠重塑新聞業,甚至可能影響選舉結果。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劍橋分析公司醜聞曝光後,FTC再次展開調查。該機構也許會發現需要施加新制裁的違規行為,也許會對Facebook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
即便真是如此,損失已經造成,FTC能做的只有亡羊補牢。而Uber車禍事故為監管機構提供了一個預防問題發生的機會。對於2011年的Facebook調查,我們本應該更狠才對,對於這第一起自動駕駛汽車撞死行人的事故,我們也應該如此。當政府最終對Uber車禍事故進行調查時,立法機構應該採取行動,限制企業的權力,而不是在放鬆管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自動駕駛汽車確實有可能開創一個新的時代,使道路更加安全,使空氣更加清潔。它們確實有可能改變世界,把所有人連接起來。但Facebook曾經也顯得溫和無害。
這一次,我們真的應該吸取教訓。
今日互動話題:
你怎樣看待Uber和Facebook這兩起事件?
編輯丨Liz
翻譯丨于波
校對丨其奇
稿源丨The Atlantic
※古人的壽命到底有多長?考古學家一發現,顛覆傳統認知
※李輝:全中國一半的男人都是這三個人的後代,他們是誰?
TAG:造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