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渣突然變成學霸!醫生卻急了:趕緊用藥控制
孩子從「學渣」努力拚搏成班裡前幾
這當然是極好的一件事情
但是!
GIF
你可能不會想到
孩子反常的背後
可能隱藏著精神疾病!
邱女士
「蔡醫生,和你報個喜,最近我家孩子學習特別有勁,摸底考總成績一下子衝進班級前五,把老師驚呆了!」
上周,杭州高三家長邱女士給樹蘭(杭州)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醫師蔡巍打了電話,然而蔡巍的回答卻出乎意料:
「趕緊帶孩子來醫院看看!」
醫師蔡巍
為何聽了報喜電話,醫生卻讓孩子趕緊來醫院?
原來,蔡巍結合這位高三學生小秦之前的癥狀,判斷其為雙相障礙,需要馬上用藥控制。
成績墊底「進」班級前五
都是情緒「惹」得
小秦是一名高三學生,但自從進入高三這個學期後,邱女士發現兒子經常躺在床上唉聲嘆氣,功課放任不管,老師頻頻打電話告狀。一來二去,小秦索性連學校都不去,「我們和他說話,都不理人,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邱女士說。
GIF
情急之下,她帶著兒子小秦到了樹蘭(杭州)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醫師蔡巍的門診,經過詳細問診和量表測定,蔡巍初步判斷:小秦抑鬱症發作,需要進行抗抑鬱治療。
回家服藥兩周後,邱女士傳來喜訊:小秦這段時間和變了一個人似的,學習很賣力,在家都學習到很晚。開學摸底考成績一門門出來,最差的這門都在班級排名第9,總成績擠進班級前五,從原來的成績墊底到現在的學霸模樣,小秦簡直成了年級「神話」。
GIF
電話里,聽到邱女士的描述,蔡巍說:「我心裡就咯噔一下,心想不好!因為在問診時,我發現孩子有抑鬱症癥狀,反覆詢問了孩子有否情緒特別好,做事特別有積極性,興奮、話多等表現,母子都表示沒有。沒想到,孩子回去後出現情緒高漲的表現,這就表示,小秦患的並非抑鬱症,而是雙相障礙。」
果真一周後,邱女士帶著兒子小秦來到蔡巍的門診。「白高興一場,這幾天又不肯上學了,躺在床上直說不想活。」邱女士說。
易被誤診或漏診
注意孩子情緒蹺蹺板
何為雙相障礙?
雙相障礙被稱為「天才病」
雙相障礙屬於心境障礙的一種,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全球雙相障礙的發病率為1%~2%,最高可達5%。在輕躁狂發作時,患者通常思維活躍,創造力被激發,即使休息很少,也不覺得疲倦。一些患上雙相障礙的領導,輕躁狂發作時會帶著員工加班加點,並且點子特多,經常把大家都累趴下了。貝多芬、梵高、舒曼、海明威等知名人物均曾被雙相障礙困擾,所以它也被稱「天才病」。
GIF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患上雙相障礙是件好事。雙相障礙有4種發作形式:抑鬱發作、輕躁狂發作、躁狂發作和混合發作。其中,創造力較強的輕躁狂發作時間只佔約6%,超過70%的時間是抑鬱發作。躁狂發作時,思維也敏捷,但快到難以集中注意力,以致出現「嘴跟不上腦子」,說出的話支離破碎,體現不出太多創造力。
羅伯特·舒曼
音樂家羅伯特·舒曼一生中有兩個創作高峰,都發生在輕躁狂發作時期。當患者由輕躁狂狀態轉為抑鬱發作時,由於情緒落差大,因此,其自殺率比抑鬱症患者還高。公開數據顯示,雙相障礙的自殺率是普通人群的10倍,有11%~19%的患者自殺身亡。舒曼最終的結局就是在瘋人院絕食自殺。
以小秦的病例來說,前半段,小秦的癥狀為典型抑鬱發作,表現為「情緒低落,活動減少,思維遲鈍」;而後段是躁狂發作,正好和抑鬱症的表現相反,表現為「情感高漲,活動增多,思維敏捷」。
雙相障礙常被誤診為抑鬱
大多數患者初發年齡在15~25歲,少數患者更早或更晚發病。目前傾向認為,遺傳與環境因素在其發病過程中均有重要作用,而遺傳因素的影響更為突出(85%)。
雙相障礙的損害非常大,體現在高複發率、高自殺率和高共病率。超過90%的患者病情反覆發作。據統計,雙相障礙患者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療,一生中平均發病20~30次,壽命縮短10年,喪失工作能力的時間大概為15年。
雙相障礙誤診率很高。歐美國家統計顯示,雙相障礙從首次出現癥狀到被確診,平均需要7~10年,至少有1/3的患者需要10年以上,有60%的患者被誤診為抑鬱症。因此,雙相障礙的早期識別成為關鍵,重點是對輕躁狂及躁狂發作的重視與識別。
「如果在整個病程中既有抑鬱發作,又有躁狂發作,這樣交替發作的心境障礙,我們稱為雙相情感障礙。從臨床來說,雙相情感障礙非常容易誤診或者漏診。」蔡巍說。另外,因為雙相情感障礙容易反覆發作,往往需要長時間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團團
提醒
當下進入春季,隨著春季日照的延長,人體內分泌激素和神經遞質都會發生相應變化,各種精神疾病進入高發期。
雙相障礙患者的發作形式常具季節性變化特徵,即初冬(10~11月)為抑鬱發作,夏季(5~7月)出現躁狂發作。這也提示家屬,春季時要注意患者有無情緒異常高漲的傾向,深秋、初冬有無情緒低落的趨勢,以便及時就診。
GIF
學生,特別是高三學生,還有兩個月即將高考,過分的情緒焦慮,都可能成為一些精神疾病的導火索。
儘管雙相障礙和遺傳、神經免疫、神經內分泌等有關,但社會心理因素也會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家長不可忽視孩子身邊一些情緒誘導因素。一旦發現孩子出現或高或低的情緒蹺蹺板,要及時進行心情疏導和生活調整,並視情況前往專科就診!
來源:現代快報
TAG:青春建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