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大數據「殺熟」:可憐你被薅羊毛還幫人數錢!

大數據「殺熟」:可憐你被薅羊毛還幫人數錢!

品途解讀:國內有滴滴、攜程和百度,國外有Facebbook和亞馬遜,都在做數據的「生意」。網友們分分鐘都在互聯網中裸泳啊!你以為你很神秘,其實你的所有信息,包括婚否、家庭住址等被扒得連毛都不剩!

作者/欒青

編輯/尹天琦

上天有好生之德,賣家有殺熟之樂。

用戶追求千人千面,做不一樣的煙火;而商家則是夢想千人千價,盡最大可能收割。

萬萬沒想到,堂堂大數據時代,我們不再是冤大頭,不怕被敲竹杠,卻敗給了那些不忍殺生的佛系企業,被薅羊毛於無形!

以前大家的坑是一樣深的,而如今大數據在手,反而讓部分電商平台「量人裁坑」,看人下菜碟。

躲得了竹杠,躲不了殺熟

都說民風不古,世風日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互聯網衝擊下搖搖欲墜。

據微博網友「廖師傅廖師傅」自述,他經常通過某旅行服務網站訂某個特定酒店的房間,長年價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

偶然一次,通過前台他了解到,淡季的價格在300元上下。他用朋友的賬號查詢後發現,果然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賬號去查,還是380元。

而罪魁禍首就是大數據,那個號稱千人千面的大數據,本以為美事一樁,通過放開部分個人隱私,幫助大家做最優的決策,沒想到卻成了商家牟利的溫床,遺憾的是,大數據「殺熟」並不新鮮,上述微博發出後,瞬間轉發破萬,網友們紛紛吐槽各自「被宰」經歷。

「我和同學打車,我們的路線和車型差不多,我要比他們貴五六塊。」

「選好機票後取消,再選那個機票,價格立馬上漲,甚至翻倍。」

「我的消費比較高,我老公消費比較低,開通不限流量服務的時候,他只要開通88元的套餐就可以,我必須得開通138元的套餐。」……

殺熟套路深,總結須認真:

熟著熟著,就被殺了;殺著殺著,就能發現套路了,歸納起來不過四點:

1、根據地理位置定位

如果你附近商場少,那麼你比價就不方便,因此加價你也得買。如果附近沒有大型超市,你會發現日用品的價格都貴到出奇;如果還被發現你住在「富人區」那麼對不起了,大數據不會客氣,加價沒商量!

2、根據消費記錄

你是花的起錢的那種,有錢使勁花,沒錢用借唄也要花;而且對價格不敏感,相信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那麼給你加價不商量!

3、根據搜索的關鍵詞

你搜索的辭彙、時間、頻率,都會成為呈堂證供;急需、閑逛或是被種草,你的需求有些時候會直接影響價格。

4、控制商品可見性,引導消費選擇

你所看見的有些時候只是平台想讓你看見的,根據瀏覽記錄、比較各種產品型號等參數,獲悉偏好和目標;符合預期的同時實現利益最大化。

憑什麼大數據「殺熟」不「殺生」?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永遠有恃無恐。

說的就是大數據了,按道理,千金難買回頭客,平台對待老用戶應該如春天般溫暖,時不時撒點紅包優惠券,節假日噓寒問暖才是王道,但大數據讓用戶消費頻次,價格敏感度,消費偏好都不再是秘密,優惠券遠沒有薅羊毛來的痛快!

最初大數據的出現,讓千人千面深入人心,但商家卻發現了牟利的縫隙。在購物過程中,每一次消費行為都可以打數據標籤,各種消費需求透明公開,然後商家就利用這些標籤和你的消費習慣去牟取不屬於他們的利益。

可以說,一旦吃准了用戶對某個價位的接受程度和消費需求,「殺熟」就如秋風掃落葉般果決,那叫一個手起刀落,快、准、狠。

其實大數據實現千人千價,有兩個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

商家有能力了解每個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和能力,從而針對每個人單獨定價;

消費者之間彼此是區隔的,它們在購買前無從得知或很難得知標準定價;

明碼標價的店鋪,消費者面對統一的定價,沒有之前的數據,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和能力就很模糊,商家沒法使價格浮動;而在互聯網上,每個人單獨面對著自己的電腦或手機屏幕,但數據卻無所遁形,商家根據用戶的屬性、歷史行為分析出用戶的畫像,從而了解不同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和偏好,做到千人千價,只要你不特意去比價,你根本無從得知,你所面對的價格,是標準定價,還是針對你個人的定價。

講道理,大數據一切都是由演算法和程序完成的,從各種看似沒有關聯的碎片行為和場景中,分析算出用戶的個性化喜好,然後對他們進行差異化定價,能夠達到精準的定向營銷和收益最大化的這個行為本沒有問題,但是,讓用戶置身在一個信息不透明的信息繭房裡,利用大數據精準殺熟就是問題了。

不得不說,線上的大數據殺熟和線下的敲竹杠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相比起面對面坐地起價和敲詐勒索這種粗暴惡劣行為,大數據殺熟更是是殺人於無形。

線下購物時,難免會遇到趁火打劫只想做一鎚子買賣的商家,雁過拔毛,下雨天傘漲價,天熱了水漲價,不是本地人漲價,不會再光顧漲價,總之絕不錯過薅羊毛的機會,只為實現利益最大化。

但通過深挖消費者過往消費甚至瀏覽記錄,讓演算法洞悉消費者偏好,清晰地知道消費者的「底牌」,相同的房間,不同的價格,看人下菜碟,誘導用戶選擇非最佳、但利潤更高的產品,肆意消費消費者的信任,不斷試探用戶的底線的行為,更讓人覺得可怕。

有人說,這是針對不同消費能力群體的差別定價。從福利經濟學的視角,差別定價並非一定是壞事。

飛機頭等艙價格總是數倍於經濟艙,演唱會內場座位必然高價,企業版軟體總比家庭版貴很多,它們並不是比普通座、大眾版「好」那麼多!

這樣的定價策略之所以被接受被實踐,不只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更基於這樣的大前提:它有助於擴大消費群體,保證產品供給,從而增進社會總體福利。

陽光下面沒有新鮮事

「最懂你的人傷你最深」。

大數據殺熟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把戲,早在2000年,亞馬遜就玩過差別定價的套路。

當時,有亞馬遜用戶反映,他刪除瀏覽器的cookies後發現,之前瀏覽過的DVD商品售價從26.24美元降到了22.74美元。為此,亞馬遜飽受爭議,亞馬遜CEO貝索斯不得不公開道歉。

雖然貝索斯稱這只是向不同顧客展示的差別定價實驗,絕對跟客戶數據沒有關係,一切只是為了測試。

但是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價格歧視,通常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消費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打出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準。而亞馬遜的這一行為無疑是利用搜集來的用戶數據,使價格歧視成為了可能。

大數據作為技術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很多無良的互聯網企業卻利用了大數據這個利器做惡。

明明是明碼標價卻能暗度陳倉,消費者只能大嘆防不勝防。

近日,滴滴、攜程等大公司也深陷大數據殺熟的負面之中,滴滴方面對此正式做出回應,表示以前沒有,之後也永遠不會有。

但是,有些問題一旦掀起一角,剩下的便很難隱藏住了。誰讓那些「聰明」的互聯網企業惡意利用大數據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呢!

最近,大數據負面新聞頻出,因為泄露5000萬用戶信息,科技巨頭Facebook被推到了生死關頭,雖然泄露用戶隱私的肇事者Facebook買下英美10家報紙整版廣告,刊登了扎克伯格的道歉信,但是Facebook依舊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3月26日,李彥宏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中國用戶更加開放,對隱私問題沒那麼敏感,在很多情況下願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和效率。」

大洋彼岸的臉書正因為數據泄露而焦頭爛額,李彥宏的這番話難免會引起關注,再加上媒體的添油加醋,斷章取義,李彥宏的敏感身份無疑呈現了一種「你們看不慣我,又干不掉我」霸道姿態,因此百度和李彥宏都遭到了口誅筆伐。

央視更是做出評論:

即使國內用戶的習慣恰如李彥宏所講,為效率可以放棄隱私,但那並非他們「願意」,而是「不得不」!信任絕不應該被辜負,焦慮應被更妥善地回應。面對迭出的大數據負面新聞,科技巨頭應挺在前面,以切實行動給人以信心。

大家應該都有同感,安裝一個APP,用戶甚至需要開放10多項許可權許可,包括通訊錄、拍攝照片和視頻、錄音、位置等10多項與之主要功能無關的許可權。哪怕這款軟體被標註為「官方、安全、MTC認證」,已被下載過千萬次。有用戶表示,「雖然知道這樣做會泄露隱私,但為正常使用軟體,不得不『被同意』、 『被授權』。」難怪有網友感嘆:「個人隱私就算瞞過了枕邊人,也瞞不過互聯網公司。」

「這樣的現象很普遍。」談及現在部分網路公司利用大數據「殺熟」的行為,很多企業難以抗拒價格差的誘惑。

打著「透明」旗號誕生的互聯網,卻不是雙向透明的。無論是年初支付寶個性化年度賬單引發的大數據信任危機,還是「大數據殺熟」的案例,大數據時代普通消費者的弱勢處境暴露無遺。

曾幾何時,網約車踢走了黑車,12306排擠了「黃牛」,我們讓出了種種許可權,獲得了方便。但這並不代表中國用戶對隱私問題沒那麼敏感,只是在使用權面前 用戶「不得不」讓渡隱私權。

正如央視評論的那樣,立足互聯網時代,數據已成為界定一個人網路屬性的細胞,它早已不再是「身外之物」。

大數據無處不在,差別定價,隨意加價,損害消費者權益,都只是冰山一角,當大數據為時代精準畫像,人們卻仍在繼續使用,這難免就有成為透明人的焦慮。

原以為大數據是個冰山男,面癱臉,一視同仁;海量數據哪怕被平台掌握,也只是對個人生活軌跡以及消費偏好精準畫像,懂你喜歡,造福人間;但是平台卻只以「有限真實」示人,只准你看它想讓看的,層層隱瞞像個渣男。

身處大數據時代,對數據的保護,再怎麼用力都不為過。親愛的網民們,讓我們一起反對「大數據渣男」,拒絕在互聯網中「裸體」!

【動動手指,互動一下】

【轉載須知】

1.文章為品途商業評論原創作品,歡迎轉載。

2.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註明「文章轉自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作者標註原文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家居IT服務平台三維家獲3億現金B輪融資,新布局將驅動全球家居工業互聯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