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1期:父母制約孩子的成長 小時候喜歡的書會影響一生

11期:父母制約孩子的成長 小時候喜歡的書會影響一生

背景:父母很大程度制約了孩子成為天才

理論:1.人能否成才關鍵取決於個人。

2.無論父母做什麼都是因為對孩子的愛。

說明:1.思考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沒有成才

2.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難免會做錯,我沒有任何的怪罪,只想試著客觀看待我的問題。

自身實例:

我記事晚,印象中的第一年生日是二年級吧,我爸大早晨出門去市裡新華書店買了兩本書,中午回家,把我高興壞了,其中一本書是《孟子》,愛不釋手捧在手中,卻沒想到帶來了巨大的痛苦。

最早開始讓我背書是剛上小學那前後,背的是唐詩三百首,之後便是《孟子》,《孟子》全部背完了,後來是《論語》跟《老子》,好像是同時進行的吧,《老子》背的也差不多了,論語內容多,還差不少,那時候思想逐漸成長些,開始厭惡這些我絲毫不懂的東西,徹底反抗起來,把《論語》到處藏,然後全家人一起找,我就在旁邊當演員,搬開沙發一看在沙發下面呢,一頓打。以後的以後都很抵觸背東西,所以高中只能讀理科了,其實是喜歡文科的,背來背去的極其反感文科了。

雖說每年生日去書店買不了幾本書,但卻是喜歡上買書了,後來可以網購了,唯一買的東西就是書了,一直到高中,家裡有六柜子書,也得上千本了,當然,多半沒讀過。

後來我退學了,這之前要說一下成績,高二時成績基本穩定在級部200名之後那一段,學校的說法是160是二本線,200是本科線,然後「機緣巧合」突然開始奮發圖強,努力了一個多月,考到了120,快到一本線了吧算,但是考完試崩了,一個月太累了,學累了就開始看家裡沒看過的書,先是周國平的隨筆,強調人的真善美和自由成長,後來看了李承鵬的雜文,開始愛上了寫作,徹底放棄了學業,上課時就是看課外書,這之間看了《梵高傳》,太感動了,覺得梵高才是正義的,真正的活著,在這些思想的衝擊下,徹底在學校呆不下去了,覺得十六七歲的人就開始面目可憎了,高二下學期退學了。

這期間,從初中開始,每隔一段日子就會翻開之前背過的書,《老子》,印象里沒有對這本書的痛苦,為什麼呢……我也不清楚,但每每翻開便覺得悟到什麼確很難說出來。

退學打工大約半年,不順是肯定的,這些東西說不清楚,但就那麼一瞬間,悟道了,對,之前看過的《道德經》一下子順起來了,之後的一分鐘悟出的東西一直用到現在,這些年可以說從中收受益很多,敬畏吧,不想說更多,現在也不會說我有宗教信仰,曾經我可以做到,現在我做不到了,這不是想想的事,心境很重要,我不配。就像百家爭鳴時不可能會選擇道家的,不是你想信就能從中受益的。

現在想來,如果從小不逼我背書,可不可能會學習更好一些;學習好了,我會不會更喜歡社會規則;喜歡社會規則的人會悟出《道德經》嗎,可能不會吧。那悟出了又有什麼用呢,難說。

有話說,小時候缺乏什麼,長大後便會去爭取什麼,高中時爭取的身體自由,後來爭取的只是精神自由了。在什麼環境下都能保持本心,而對世俗的反感,有人說是逃避,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從小背過一本書,討厭背其它所有的書,唯獨對這一本沒有偏見,沒有陰影,小孩子,能懂什麼呢,我想說是緣分,你能原諒我嗎。

總結說,當一個孩子對背書表現出極大的反感時,做父母的僅僅是逼迫而一點想不出別的方法,那麼背書的目的是什麼呢?

Ps:1.想讓父母看到,但他們並不想看,即使他們的學歷都比我高,難免也會不知道我到底怎麼想的,有幾個父母能做到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呢?以後有機會再說這個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VID影像小鎮 的精彩文章:

TAG:VIVID影像小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