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的臉,卻堅稱是炎黃子孫,不惜百億家產,只為多能打日本幾炮
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大家都知道民國時期的中國是內憂外患;外來名族的侵略,內戰爭鬥的混亂,因此不少人選擇移民,但凡國內稍微有點錢的人家,為了躲避戰爭都想著能到新加坡或者馬來西亞等國家尋求安穩。但是香港偏偏就有一位大戶人家的「少爺」不一樣,他生著一張洋人的臉,卻對人堅稱自己是炎黃子孫,還滿腔熱血要報效祖國,保衛名族,誓要把日本侵略者給趕出中國。
他就是中華民國二級陸軍上將——何世禮。
說起何世禮,不得不說一說他的父親何東,香港開埠後第一位首富。當年香港開埠招商引資,吸引了眾多歐洲商人來投資,何世禮的祖上就是此時來的。何東此後憑藉聰明的頭腦,精明手段很快成了富甲香江的名流,企業涉及金融,報刊,保險等,還曾擔任國民政府的高級顧問,伊麗莎白二世授予他爵士勛銜,還是香港大學創辦人之一,他的名字已經被刻在香港發展史上,影響無所不在。
因其父何東是猶太人和中國人混血兒,何東生母張靜榮為華人,所以何世禮也生著一副洋人的外表。幼年的何世禮見慣了戰火紛飛,國人不堪,所以他一直對從軍有著特殊的嚮往,希望拯救民族和國家。
其父何東曾入英國國際,還要求他入,何世禮對此很不解,甚至是厭惡聽說兩人還打了一場官司。
在何世禮九歲那年,還發生了一件令人敬佩的事。那年,何東在香港私家何氏園林接待新一任的港督,這位港督友好的問候了何東的所有子女,他突然跟何東說發現三子何世禮似乎跟其他的小孩子不一樣,何東問有何不同?港督也說不出來所以然,只是說氣質特別優異。為此這位派頭十足的港督,拉著何世禮的小手,把一枚金幣塞到他手裡,用英語跟他說:「想不想隨你的父母一樣以入大英帝國國籍為榮?」小何世禮搖搖頭用漢語回答到:「我是個中國孩子,這沒什麼不好的」。這回答令充滿殖民者優越感的麥士禮有些尷尬,一時竟無言以對。果然小小年紀的何世禮,就有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剛烈氣節,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名族氣節。
何世禮的目標就是就是成為一流的軍事人才,為祖國效力,所以他以香港爵士之子的身份考取了英國胡列茲皇家軍事學院,在這學院里受到嚴格的訓練,學會騎馬、射擊、游泳等技能,1930年八月學成回國。
1930年夏中原戰火爆發,此時的何世禮天天看報紙,時刻關注著戰事動態,看著哀鴻遍野,生靈塗炭,千百萬百姓背井離鄉,流離失所,何世禮心情鬱悶,深為國家命運而擔憂。
何世禮一眼看出東北地區是重要的國防邊線,駐紮在大連,旅順口的關東軍必定在一,兩年之內會進攻東北,比地定有大戰待發,正是他要施展才幹之地,所以他毅然投奔了張學良少帥旗下。
張學良很快接待了他,何世禮建議張學良加速建設葫蘆島軍港,並改組東北的炮兵與海、空軍,必要的話將集中於瀋陽的200餘架飛機和兵工廠設備分批撤入山海關內,以免受日軍攻襲時,損毀於一旦。張學良亦心有同感,發現此人確實是才學高深,想要授予高官職位,被何世禮給拒絕了,他認為自己資歷不深難以服眾,希望從基層干起,這樣的要求在當時的中國軍隊是極為少見的。
淞滬大戰後,薛岳大軍損失慘重,何世禮應邀去做炮兵指揮官,當時的炮兵裝備太過於落後,根本無法抵抗裝備強大的日寇,他便通過父親的關係,設法從駐港英軍那兒購來100副炮兵測距鏡、100副軍用望遠鏡,還致電遠在陪都重慶的宋子文,請求將稅警總團庫存的一批德制戰防炮和4萬發炮彈調撥給他。手把手教給官兵們打炮使用設備,於是炮兵實力大增。
1945年八月抗戰勝利,日軍無條件投降,內戰結束後,國民黨退到台灣,何世禮又於台灣擔任國防部常務次長,陸軍二級上將。他人在台灣,卻心繫大陸,他一向反對「兩個中國論」,更反對「台獨」,主張實行「一國兩制」,早日實現祖國的統一,期待偉大的中華民族更加繁榮昌盛。
這樣的一個富家少爺,長的是洋人的面孔,卻流著炎黃子孫的血液。心懷祖國民族大義,戰爭期間,放棄了百億家產不要,投身於抗戰事業,只為能多打日本人幾炮。作為一個愛國者,他為抗日戰爭,為祖國作出的貢獻我們永遠銘記於心。
1998年7月26日,何世禮老人在香港的寓所里穿著整齊,端坐於椅上瞑目而逝。
※東晉最慘皇帝七朝才稱帝差點絕後,還娶了歷史上唯一「黑人」皇后
TAG:或戲清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