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生產經典,我們只是經典的搬運工
這必須得是一篇不溫不火的影評。因為我可能一不小心就傷害了誰的青春,傷害了誰的情懷。據說這部電影有119個彩蛋,對我這篇影評來說,那就是119個地雷。
先說幾個數字。這部電影花了1.75億美元,由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執導兼製作。昨晚豆瓣標記的觀影人數是1w6,今天飆至4w8,評分一直是9.2分沒有變化。65%的五星,28%的四星,僅有5%的三星。
這些數字,足以看出中國影迷對這部電影的狂熱。而我的意見已經被歸入了極少數的5%
彩蛋plus
從那119個彩蛋說起(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多,比如《閃靈》應該算一個,而不是七個),這部電影的創意就在於集合各種經典電影和遊戲的元素,製造一場狂熱的粉絲盛宴。而這些所謂彩蛋,大部分只是一閃而過,但是密度驚人。
看圖猜一百種遊戲
而斯皮爾伯格絕對不是一個低級玩家,簡單的排列組合併不足以滿足他的創作。這部電影的結構才是他的精心設計。
首先,是以《公民凱恩》為引子,提出「玫瑰花蕾」的謎題。大型VR遊戲的創始人逝世,留下一筆巨大的遺產,分成三個鑰匙,三個謎題,答案都藏在他的記憶庫里。而《公民凱恩》中,是以四段不同的回憶去構建一個矛盾而複雜的凱恩形象,最後解出「玫瑰花蕾」的謎題。
其次,電影採用了一種「身外化身」的設定,帶上VR眼鏡,即可創造一個化身進入遊戲世界。這一點主要是參考了《阿凡達》(最原始的創意可追溯到今敏的動畫電影《紅辣椒》)。於是可以引出一個關於虛擬與現實的探討。但是在這一點上,《頭號玩家》並沒有深入,最後只是引導出了一個「好好生活,好好感受現實」一般的定論。不如《黑客帝國》對於現實與虛擬有一番真假難辨的妙論。
最後,它的主要內容是一種類似於《奪寶奇兵》一般的闖關尋寶的冒險歷程。然後結合了很多經典遊戲類型,比如第一關的賽車遊戲,第二關的迷宮逃脫遊戲,第三關直接是引用了一系列最原始的電玩遊戲。這部電影的最大特點也是將電影和遊戲全面的結合起來,裝在了一個VR世界這樣的容器里。
所以這個三件套,才是斯皮爾伯格涉及的主要彩蛋。很巧妙,很有創意,不得不承認。
其他的那上百個彩蛋,我覺得是存在爭議的。在電影中致敬經典,從來不會過時。用得好,那是傳承,是豐富電影的意象符號。比如《現代啟示錄》引用電影《罷工》中屠牛的意象,創造出來新的意義;用的一般,那也算是情懷,博觀眾一個眼熟。比如《瘋狂動物城》里對《教父》的模仿是一個不錯的笑點;用得不好,那叫抄。比如《愛情公寓》對《老友記》等美劇的大段引用,為人所詬病。
(以下圖片可能會引起不適)
《罷工》(上)和《現代啟示錄》(下)中的屠牛場景
斯皮爾伯格屬於第四種,以數量和密度取勝。大量得流行文化符號幾乎覆蓋了80後90後記憶中的全部。《金剛》沒看過?《侏羅紀》了解一下。《鋼鐵巨人》沒看過?《高達》了解一下。你要的彩蛋我們都有,總有一款適合你。一旦勾起了影迷的熟悉感,那麼電影的其他設定全都可以拋之腦後。我想這可以解釋為什麼這部電影掀起了這麼大的狂熱。就連一直以來都非常苛求的很多影評人,都亮出了五星。
熟悉感是致命一擊。
我想起姜文《一步之遙》的票房口碑兩邊都被冷落得不堪事實。《一步之遙》的創意其實如出一轍,且比《頭號玩家》早。但是姜文是把自己喜歡的電影元素集合在一起,這裡面不乏有生僻的內容,包括《八部半》《意志的勝利》《大獨裁者》《縮水的情人》《謀殺綠腳趾》等。
《一步之遙》中模仿《謀殺綠腳趾》的場景
異曲同工,卻走向兩個結局。這無疑是流行文化的勝利。而這種勝利無疑是建立在日本動漫和美國電影之上的,這對整一代人來說都是這樣的。
未來電影的形式
關於這個的討論,我以電影中大篇幅的《閃靈》片段為例。
(首先不得不承認,作為一個庫布里克迷,在看到《閃靈》的畫面被幾乎百分百還原在銀幕上的時候,確實很興奮。)
《頭號玩家》最突出的點應該是揭示了電影發展的未來。從繪畫到攝影,到默片,到有聲片,到3D電影,到VR電影(還未普及)視覺藝術從抽象到具象,從感知到沉浸式體驗,斯皮爾伯格用一部講述VR世界的電影,預示大家,電影可能會走向一種互動式體驗的形式。
我們可以浸泡在《閃靈》的血河裡,可以奔跑在暴雪的迷宮裡,我們可以感受到傑克尼克爾森的的斧頭穿過木門的威脅。
電影《閃靈》
以後不再是看電影,我們可以進入電影世界,我們可以改變電影世界,我們可以成為電影世界的一部分。
現在聽起來是天方夜譚,可是科幻電影的終極目的正是探索未來。
標準化的劇情
被情懷迷昏了頭之後,我們忽視最多的正是劇情。
這部電影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又是心懷夢想的年輕人拯救(遊戲)世界,順便收穫愛情和人生哲理的故事。
標準的開頭簡介,足足講了五分鐘不止;標準的人物設定,五個主角分別是,一個有夢想的白人少年,一個志同道合的白人女朋友,一個黑人好朋友,兩個亞裔好朋友;標準的愛情線,正如男主所說,我知道有點俗套,但是我收穫了愛情。嗯!對!你知道俗套就好。以及還有標準的高潮決戰,標準的「意想不到又合情合理」的轉折,標準的總結人生哲理,標準的大團圓結局。
整個電影的基調更像是一個喜劇,尤其是那個蠢萌的反派,為了促進圓滿結局,他楞了一分鐘就是不開槍。雖然說喜劇很符合這部電影的狂歡氣質,但是也讓這部作品徹底淪為爆米花電影。
反派死於發獃
斯皮爾伯格曾經是最具創造力的導演,是大白鯊,侏羅紀,外星人的一手締造者。他是好萊塢導演里最執著於「造夢」的人。或許《拯救大兵瑞恩》和《辛德勒的名單》這樣的電影只是他的興趣,他的真愛應該是構建一個龐大的電影宇宙,正如他在《頭號玩家》片頭說的,「在這個地方,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可是我始終不希望,電影的未來是不斷地重複過去。以斯皮爾伯格的創造力,他的電影宇宙應該更加豐富,而不是變成一個記憶相冊,滾動播放那些陳舊的作品,僅此一次可能真的很high,再多一次就膩歪了。
TAG:魚鱗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