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禪宗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其實禪宗還分小乘禪和大乘禪

禪宗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其實禪宗還分小乘禪和大乘禪

禪是印度的傳統,已有約5000年的歷史。就印度佛教而言,最先實踐參訂的當然是佛祖釋迦牟尼,未成佛之前,他曾學習外道禪;證道成佛之時,他第一次實現了禪的開悟,靈山法會釋迦拈花,迦葉微笑,一心傳心,見出禪的真諦。

自此,中國禪宗編造出「西天二十八祖」之說。其實,禪在印度流傳久遠,但在印度佛教中從未有以禪宗命宗的派別。

背影·禪意

自印度佛教分成大、小二乘後,各自對禪的修行是不盡相同的。

小乘佛教提出治惑、生諸功德的「四禪」(或稱「四禪定」、「四靜慮」),從初禪到四禪,心理活動逐次發展而形成四種不同的精神境界。初禪是以尋求和觀察的思維作用,感受到離開欲界(指有食慾、淫慾的眾生居處)的「喜」、「樂"。二禪是以「內等凈」的思維,進而斷滅以言語文字為思慮對象的尋求、觀察作用,使內心獲得勝於初禪的「定生喜樂」。三禪是以非苦非樂、正確記憶、正確智慧的思維,獲得「離喜妙樂」的感受。四禪是以「舍淸凈」、「念清凈」的思維,惟念修養功德,獲得「不苦不樂」的感受。

小乘佛教認為修此「四禪」死後可生於色界四禪天(即離開食慾、淫慾的有情居處)。小乘佛教將禪視為戒、定、慧「三學」之一的「定學」。小乘「說一切有部」在阿毗達磨(指解說和論證佛經義理的一種體裁)的基礎上運用禪定,這種修行方法被看作是成就佛教智慧的一種手段。中國譯經者將它譯為「禪數學」,即一種將禪定修習與研究教理相結合的法門。從東漢末期到兩晉時代,安世高、康僧會、竺法護、支愍度、謝敷、道安等在中國弘傳「禪數學」。特別是安世高介紹的「安般守意」數息法,對中國早期的禪學以及養生學都有一定的影響。

雲在青天

大乘佛教並不拘泥於傳統的禪定,他們把禪視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那、智慧「六度」之一,是由此岸世界到彼岸世界的重要途徑。因此,大乘禪的種類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念佛禪」和「實相禪」。以「般舟三昧」為代表的念佛禪,認為藉助智慧,專心觀想佛的莊嚴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可使十方諸佛出現於眼前。東漢支讖譯的《般舟三昧經》說:如果一晝夜乃至七天七夜一心念佛,就可見佛立面前。天台宗認為:以三個月為一期,一心常念阿彌陀佛,繞佛像常行不停,死後當生阿彌陀國(即西方極樂世界)。

實相禪是一種以禪法為證悟大乘般若空觀的修行方法,也就是說,在禪觀中一方面要看到事物的空性,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事物的作用。大乘禪對中國禪宗影響最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一文讀懂:「佛法無邊」的「法」是什麼
一文讀懂:功德是什麼?如何積累功德?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