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數據應該了解的6大「黑洞」

大數據應該了解的6大「黑洞」

(本號內容乃屬原創,歡迎讀者分享到朋友圈)

大數據時代,人們的生活由收集數據的計算機調控著。數據可以幫人們解讀很多頭腦無法理解的複雜情況的含義,彌補人們對直覺的過分自信。今天我來講講大數據不可為的六大角度,也稱」大數據黑洞」。

1不能預測用戶的創意和想像

大數據來源於現實,但是人類的行為活動卻不一定由現實支配。用戶創造性的思維與想像總是天馬行空、超越現實,由此決定的用戶行為往往是無法預測的。

因此,美國科學家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的作者)直言:「大數據『算』不出來人們的創意和想像」。

大數據常常忽視人們創意的傑作。當大量消費者對某種產品產生興趣偏好時,數據分析通常可以敏銳地預測到這種趨勢。然而,一些充滿創意性且價值很高的產品在起初就被數據擯棄了,因為這類產品不是人們熟知的。

2不能代替人類思維

大數據通常可以為企業的決策人員提供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案,但決策人員最終選擇哪個方案、做出何種決策,還是要通過思維的考量自己決定。人類的決策不是一個單獨事件,而是處於一定的時間背景之中。經過千百萬年的演化,人腦善於處理背景下的現實。

比如,無論故事情節和背景多麼複雜,人腦依然可以條理清晰的講述出來。數據分析則不會敘事,更沒有思維浮現的過程。即便是一個簡單的童話故事,數據分析也無法解釋其中的思路。

3不能預測超越人類認知範圍

大數據是基於歷史數據預測未來的,這也是大數據的核心功能。但是大數據無法預測毫無先兆、超越人類認知範圍的事情,這類事情就是人們常說的「黑天鵝」。一旦歷史不可掌握或者根本就沒有歷史數據,大數據也就無計可施了。

4大數據掩蓋了價值觀念

收集的數據永遠做不到最原始,因為大數據在採集、處理過程中難免被融入數據分析師的價值觀和傾向性,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最後的分析結果。數據分析結果表面上是客觀公正的,實際上數據構建到解讀的過程都體現了價值選擇。

5無法描述客戶情感

大數據很難表現和描述用戶的感情,分析人類情感、社會關係、前後關聯等問題是大數據不太擅長做的事情。大數據只能表示用戶正在做什麼,而不能體現用戶在做什麼的時候是怎麼想的、有什麼樣的背景以及用戶的情緒波動是什麼樣的。所以,大數據是不能直擊用戶心智空間,理解用戶價值觀的。

比如,通過通話記錄數據分析得知客戶在今年連續幾個月的時間裡與數十位朋友的社交互動情況,卻不能分析出客戶與每位朋友見面時的感情異同。因此,數據不能幫助人們進行社交關係的決策。

6製造出更大的「錯誤」

隨著大數據資源的豐富,統計數據上的各種相關關係越來越多,很多數據相關關係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在真正解決問題的時候可能會讓人做出錯誤的決定。而且這種錯誤性隨著數據量的增長呈數級增長。在這個龐大的「錯誤」里,人們要發現的有價值的信息被越埋越深,數據擴張帶來的噪音淹沒了很多重大發現。

個人認為,大家都喜歡技術的進步所帶來的各種便捷,但更喜歡有感情的交流。人的生活越來越數字化,被他人理解、被他人關愛才顯得彌足珍貴。那些最終贏得消費者的企業,通常不是擅長利用大數據的企業,而是通過大數據對消費者付出真實情感、人性化的企業。

大數據的核心功能就是關聯預測,比如電信企業利用離網用戶在離網前的行為模式數據,就能推測出所有在網用戶在某個時期的離網率。類似的還有用戶更換手機頻率、偏好機型的預測等。

大數據還能幫助企業挖掘客戶的興趣偏好、渠道偏好等。在數據分析系統的實時觸發作用下,系統會在適時的情境中捕捉到機會,觸發企業完成相應的動作,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精準服務與營銷,做到適時適量地正中客戶下懷。有效地利用數據可以提高企業的營銷效率以及客戶口碑。

大數據能夠記錄用戶的各種基本屬性特徵、行為軌跡。但在很多情況下,用戶的行為具有偶然性,用戶的行為並不能完全反映其真實意圖。從這種角度來看,大數據的黑洞是永遠存在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擁抱BIGDATA 的精彩文章:

請看!大數據的作用僅僅在此

TAG:擁抱BIGDATA |